城市书房,让阅读随时在你身边
2021-09-10丁云
丁云
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上的各类应用程序、电影电视、游戏等占用了人们大量闲暇时间,留给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同时,人们的阅读也不再仅仅停留于纸质书本,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形式手段辅助将内容呈现得丰富而立体。随着多种多样的“城市书房”“社区书房”的出现,在金阊街道,有质量的阅读随时可以实现。
商圈里的静谧书房
中午,在石路商圈附近写字楼里上班的蒋如来到银河广场的全区首家“姑苏24小时城市书房”,在门口刷身份证,人脸识别、自动测量体温后,进入这处安静的阅读空间。“在这里可以看一会儿书、听一段音乐,身心也从快节奏的工作中得到放松。”蒋如说。每天午休时到这里打卡,已经成了她最近的习惯。
银河广场上的这个金阊街道携手江苏喜马拉雅共同打造的“姑苏24小时城市书房”,近日为设备和内容进行了升级,增加了纸质和电子读物数量,将传统图书馆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为市民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区别于传统社区阅读空间或书店,“城市书房”具有无人化值守、低成本运营、7×24小时开放三大特点,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获取喜马拉雅FM线上海量优选音频,免费畅听、免费带走,不失为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一种解决途径。
“五一”期间,石路商圈“姑苏24小时城市书房”,以线下城市书房+线上有声图书馆的亮点,日均吸引体验人数超过5000人次;喜马拉雅姑苏24小时书房大数据后台统计显示,使用群体中80后占比超过80%。
听书也是一种阅读。这个“姑苏24小时城市书房”内设有声书柜、有声书墙、有声画框等音频科技产品,立体耳机、定向音箱、桌面听读机等都是有声体验的场景,而音频内容涵盖历史人文、国学经典、商贸财经、中外名著等各个领域,并由后台自动更新。市民可以全方位、多场景、近距离享受喜马拉雅音频生态系统的新技术带来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上周末,市民吴先生得知后,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在为孩子挑选一段儿童读物的音频后,他自己也戴上耳机选了一段音频内容。“感觉挺不错,里面环境很好,音频设备操作也很简单,大人和孩子在这里都能找到合适的读物,是一个可以在周末带着孩子休闲的好去处。”他说。
把握石路商圈转型升级有利契机,金阊街道通过“24小时城市书房”的建设打造,有效整合了喜马拉雅有声平台的品牌优势、智能优势、IP优势与百年石路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潜力优势,以“数字+文化+服务”完善商圈休闲功能、娱乐配套功能,导入活力人群、提档业态层次、扩大商圈影响、提升商圈品质,为姑苏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也提供了经验借鉴。
社区里的多样阅读
不止商圈,还有社区。5月28日下午,“書香姑苏驿站”即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图书流通服务点签约揭牌仪式在中街路社区初心书院举行,这是姑苏区首家社区图书流通服务点,也是区图书馆的第11个图书流通服务点。
“书香姑苏驿站”是姑苏区图书馆的流动服务品牌,打破传统图书馆限于馆内借阅的服务模式,主动上门,在人员相对集聚、阅读需求强烈的单位和场所设立图书流通服务点,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流通服务点资源共享,让不同群体的读者就近享受文化大餐。
首期,姑苏区图书馆将以集体卡的方式为中街路社区配置 500 册的图书文献资源,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学、历史、科技、心理学、人生励志、健康等各个领域。今后,区图书馆将以每隔三个月的频率更换图书流通服务点图书资源,将图书馆的优质文献资源与图书流通服务点共享,并互通资源,搭建阅读推广平台,共同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
中街路位于古城区中心地带,自古文人墨客会聚于此。为了构建书香社区,满足居民全方位的阅读需求,中街路社区打造了一系列类似线上线下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
去年年底,金阊街道与读者集团联手,打造苏州市首家“读者小站·江南书房”,就落户中街路社区。读者小站是一家拥有文学、历史、生活等各类书籍杂志的休闲江南书房,更是集有声阅读、文化沙龙、咖啡茶语等一体化的综合公共文化空间,入选了姑苏区首批“城市阅读空间”。读者小站一经推出,就为辖区居民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同时也一跃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晋网红阅读打卡点。
金阊街道与喜马拉雅公司合作,打造的苏州市首家“喜马拉雅·有声社区”,也落户在中街路社区。一片片绿植掩映中,“耳机森林”下方均同步配备平板电脑,以供居民们按需聆听学习,“书籍”内容包括党员读物、历史人文、健康时尚等方面,居民们扫描墙上对应二维码,便能边走边听边学。此外,街道还和喜马拉雅公司联手线上创办了“金相邻·中街之声”海棠电台,通过电波传播党的声音,传颂街巷故事,传递服务温度;线下再以实体“海棠”收音机,将党的政策、古城保护、便民服务传递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