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动手操作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2021-09-10朱佳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朱佳丽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代,小学数学课堂不再只是简单地教学生计算、解题,而是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较高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深度学习就是当下比较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既要手里有操作,又要目中有学生。操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需要。设置操作时,教师要有开放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课堂形式到教学设计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16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含量、参与程度、学习兴趣。随着数学评价方式的变化,一味机械地模仿训练已经无法满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聚焦学生的深度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学生有共性也有差异,深度学习正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差异性,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操作,要将运用落到实处

操作,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体验一下教具,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运用。如在初步认识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第一个问题:“用圆规怎样画圆?你会画圆吗?”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畫出了不同的圆。在师生共同讨论中,学生理解到圆规的各部分和圆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圆的三要素——圆心、半径和直径。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教学重点落到了实处,可以说展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从直观到抽象,点燃了思维的火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第二个问题:“没有圆规可以怎样画圆?”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陷入沉思中,使数学知识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量角器画、直尺画、正方形画、无数条半径画、无数条直径画。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灵性,演绎了精彩的课堂。

之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到圆?”学生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如:车轮、雨伞等,开拓了学生视野。由此可见,在操作中,教师还能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教学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从而既回归生活,又从理解转化到运用。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学生数学直觉的培养也有着直接的推进作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习得的数学知识和直觉、积累的操作经验和技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及时并适时地运用起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操作,要将知识进行迁移

深度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师要借助于操作,将数学学习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以《圆的面积》和《圆柱的体积》这两课为例,五年级下册在教学圆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萌生“圆的面积不会求,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已学,想办法将圆拆成若干个相同的部分并拼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想法,然后再运用准备好的纸片圆、铅笔、直尺、剪刀等工具去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边做边思考。根据“图形从圆拆拼成类似的长方形,形状改变但面积不变”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操作实际上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运用“等量替换”的数学思想来掌握知识和培养技能。六年级下册在教学圆柱的体积的时候,学生同样萌生了类似的想法,那就是“圆柱的体积不会求,但能否把圆柱转换成已学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比如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体积”,那么立体图形如何拆拼?学生很迅速地联想到了当时圆的面积是如何实践操作的,得出沿着底面半径拆成若干个相同的部分并拼成一个类似的长方体,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知识迁移运用及时了,运用好了,对于新知识的掌握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一操作活动拓宽了孩子的视野,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模仿到创新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地,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三、操作,要将思维引入深处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三年级“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学习完面积单位的内容之后出示了一道操作题:现有足够多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它们量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们在汇报中出现了三种操作:第一种操作是用小正方形逐一铺满长方形;第二种操作是先沿着长方形的长铺满4个小正方形,再沿着宽铺满3个小正方形,共有4×3=12个;第三种操作是紧贴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摆了1个小正方形,然后用尺子比划测量发现沿着长方形的长可以铺4个小正方形,再沿着宽铺3个小正方形,4×3=12。其实这三种操作方法隐含的数学思维是逐步递增的,后面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正是借助这样的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这三种操作,特别是针对第二种和第三种操作分别提出问题:“为什么沿着一条长和一条宽铺满,就可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只摆1个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这些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当课堂上呈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可以合理地选择素材,运用课堂上自然的多样化生成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发展。在操作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要注意梯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大问题”意识,引发深度思考;注意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所以数学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现阶段对于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师做得还不够,除了课本出示的实践活动外,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真正喜爱和需要的操作活动。对于活动设计的层次性以及普及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潜心研究。

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既要手里有操作,又要目中有学生。操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需要。设置操作时,教师要有开放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课堂形式到教学设计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教师要注意教学呈现形式,在操作过程中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在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中深度融入学习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同伴协作等形式,让深度学习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萌发。

参考文献

[1] 陈理宣,黄英杰.论基于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的知识教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20-25.

[2] 陈佑清,李丽.操作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4(12):9-12.

剡山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