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网络斗智的“警队后浪”
2021-09-10陶瑾
陶瑾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网络犯罪手段“换代”升级。在同事眼中,95后的梁涛虽有着青涩脸庞,却已是苏州网安战线上的一名得力干将。网安民警或许没有那么多冲锋在案发现场的惊心动魄,抓捕犯人的曲折经历,但他们同样需要付出耐心和智慧去研究侦破各类复杂案件。这份在网上“猫抓老鼠”的工作,让梁涛有了需要不断“充电”的迫切感。
“数据蓝海”中觅寻踪,破重案
1997年出生的梁涛,现为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参加公安工作两年来,说起这个属牛的年轻小伙,领导和同事都称他是个好苗,身上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
在校期间,梁涛主修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还负责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等,获得校网络攻防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三等奖等荣誉。警院期间,他曾在省厅、市局网安部门实习,渐渐发现自己对于侦破网络技术类案件有着浓厚兴趣,这也坚定了他成为一名网络警察的信念。2019年他加入吴中分局网安实战中心,用梁涛的话来说,这份工作,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变”的工作,由于信息网络犯罪形式灵活,所以侦破手段也要跟着改变。“我们去到一些犯罪现场,要对涉网类的犯罪证据进行提取,再进行电子数据现场勘验。有些涉网的犯罪证据没法固定下来,或者说一些线上的犯罪事实没法被发现,这时就要利用计算机专业技能去协助办案人员侦查破案。我平常喜欢研究电脑新技术,擅长开发新思路。”梁涛在一次次打击网络犯罪“战场”上展现青年党员的担当,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寻找突破口,从数十亿条数据中抽丝剥茧,搭建数据库和分析模型,先后破获了境外网络赌博案、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等重大案件,荣获了个人三等功及通报表扬。
去年,吴中分局接到一起境外赌博网站举报线索。通过网上巡查,梁涛发现流入该网站的非法资金似乎“只进不出”,他敏銳地觉察到这条线索背后可能隐藏的庞大的犯罪产业链。由于这是一起新型案件缺乏侦办经验,所以前期一直苦于没有突破口,迟迟无进展。梁涛没有放弃,连续一个月无休息,自主搭建数据库,分析资金走向。最终发现一条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结算渠道的黑灰产业链。后期抓捕中,为防止打草惊蛇,白天他待在车内远距离观察,凌晨潜伏在嫌疑人居住的城中村附近,查明相关情况,经过连续20多天的调查,终于厘清涉案人员的行为习惯和作息规律。最终,警方一举抓获嫌疑人,查扣作案电脑、手机,冻结涉案资金及银行卡。立了大功的梁涛没有自满,他又开始了“宅男”生活。何为“宅男”,同事的解释是,没有上下班,没有白天黑夜,以单位为家,一头“宅”进工作里。的确,梁涛是个深藏不露的“网络大咖”,为了争取更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梁涛和犯罪分子打起了“时间差”。由于经常要在深夜高强度地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他便置办了自己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家当——“行军床”。有时为了工作,他就在单位将就一晚上。他说,网络违法犯罪的线索稍纵即逝,必须不断提高警惕,和嫌疑人进行赛跑。坐在电脑前的梁涛沉稳、睿智,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小牛犊”成为多面手
网安民警如同守卫网络安全的“猎鹰”,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其他公安民警不同,他们的“战场”在虚拟网络世界里。
如今,梁涛迅速成长为吴中分局网安大队的破案先锋。而他对自己的要求并无止步,“最美的青春应当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共鸣”,这是梁涛的座右铭。他不忘从警初心,希望自己全方面发展,成为多面手。“很多人工作后,就会放弃学习,进而会失去学习的能力。作为网安民警,必须每天更新知识,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在网络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梁涛会阶段性地规划工作目标,找到适合的节奏,养成自律的习惯。他学习情报研判、数据侦查、电子取证、数据比对、关联分析等思维方法,无论在案件破获、比武竞赛,还是在警企合作中,他都表现突出。2019年获全省公安机关数据与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比武竞赛第二名,2020年获得“创享杯”首届电子数据取证线上大比武三等奖,同年获得全市网安部门电子数据取证分析技能竞赛市区组第二名。与此同时,他协助滴滴公司破获特大诈骗案件,涉案资金近1亿元;与阿里巴巴安全部门合作,成功捣毁一个利用漏洞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犯罪团伙,涉案用户数据高达20亿条。
在一次次比武竞赛中,梁涛也总结了无数经验。“比赛中,我觉得有充足的准备是必要条件,但真正决定比赛走向的是自己的心态。我也曾经历过,某一个知识点,如果放在平时可以很快解答,而放在比赛时高压的环境下,特别是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人的心态会产生变化,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够在比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就是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并且及时归纳,竞赛是发现自己不足之处的重要方法。以赛促学,才能走得更远更高。”从初出茅庐的新网警,到独当一面的网警标杆,梁涛在这个新时代里,如同勇往直前的“小牛犊”,涌现着“警队后浪”的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