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如何提升幼儿审美素养

2021-09-10彭小婧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幼儿

彭小婧

摘要:幼儿期幼儿对美的接受和欣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幼儿发自内心喜爱大自然和人文景观中的美好事物,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幼儿探究世界的热情和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从内心出发,通过色彩、形态、线条等造型语言来进行表现,可以获得快乐和创造的体验。

关键词:审美素养;幼儿;自主创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304

幼儿的审美活动从两岁以后便开始,这时他们的美感也已初步形成,如他们喜欢注视鲜艳的颜色,能分辨好看和不好看的东西,对美产生愉悦的情绪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通过视觉逐渐能将刺激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看到“形”。格式塔理论认为当眼睛看到某种形时,知觉就已经对客观刺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造活动,形是视觉在瞬间进行组织或建构的产物,并不需要经过大脑进行处理,幼儿所画的象征性图画,是客观对象反映到他们视觉中生成的视觉映像,这种简洁完善的象征符号,表现了孩子对美的萌芽状态的追求,要引导孩子用艺术的眼睛看世界。

一、通过美术活动,教师引导,提升审美欲望。

孩子的艺术启蒙教育如同婴儿吃的第一口奶,一定要吃对、吃好、吃健康、中外经典美术作品是人类长期文化发展中的精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欣赏不仅是为了增加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儿童对艺术的理解,从中收到启发和感染。我们为儿童选择美术作品应以真、善、美为准则,那些“丑”的、怪诞的作品虽然也属于审美范畴,但并不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对于儿童稚嫩的心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正面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听、看、说、演让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创设宽松、自由的欣赏环境,让幼儿畅所欲言,大胆用语言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运用了观察法(从整体——局部——整体)、讨论法(集体讨论——分组讨论法),并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局部放大,给予孩子们更好的观察。在欣赏活动中,教师不能直接以过于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如果问题过于具体,就会限制他们观察的思路,使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点,从不同角度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主地观察。在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描述后教师给予归纳总结,使幼儿了解到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幼儿在今后欣赏作品时就能够意识到观察应该是有序的。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大胆地说,有目的的欣赏,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孩子的审美欲望。

二、通过观察了解,培养幼儿审美情趣。

艺术离不开生活,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是没有灵性和魅力的。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认识美的能力,要从他们思维特点出发,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让幼儿发自内心的热爱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的美好事物,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幼儿探究世界的热情和兴趣,当幼儿在各种观察活动中获取认同感、愉悦感时,他们的情感和兴趣热情得到极大的鼓舞。如盛夏时节,满塘的荷花开了,组织幼儿观看荷花视频,先用简练、形象的语言描述,再观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给幼儿讲述荷花的颜色、特点、形态,讲述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体会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的艳丽鲜红的情景。孩子们增长知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对自然美要亲自深刻的观察、感受,要使儿童真正学会欣赏自然、提高审美能力,必须在身临其境中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于是我带领幼儿来到城南公园的湖边实地观看美丽的荷花,孩子们欢呼雀跃,“荷叶层层叠叠,好多哦,碧绿碧绿的,真好看”“莲叶的形状都不一样”“荷花有开的、有含苞欲放的、有花骨朵的,”孩子们自由的交谈着,回来后,作品“夏日荷花”,幼儿提出让“荷花变得更美”,运用各种材料展示心目中的美丽荷花,每一张荷花图都被赋予了活力和灵动感,这次活动不仅让幼儿体会到美術活动的愉悦、情趣,更重要的是透过活动享受到的生命成长的快乐。

三、联系现实生活,穿插美术欣赏,提高审美品位。

美术欣赏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在美术教学中选择适合自己幼儿年龄班的欣赏素材,素材融绘画技巧、创作、欣赏、批评等为一体,并有一定欣赏理论做指导,美术欣赏理念也会更完整、更充实,从而逐渐提升审美品位。如今我园的欣赏绝大多数以欣赏艺术作品为主的单一模式,结合当前情况,以美术欣赏为纽带,我将幼儿熟悉的周围环境、艺术作品与情感体验、艺术表达相融合,萌发幼儿对生活事物的敏感感知,寻求美术欣赏活动于幼儿生活的最大价值,提高审美品位。如对建筑美的欣赏,建筑艺术历来被称做“凝固的音乐”。那些造型精巧、风格多样的古今中外建筑,以其巧夺天工而被世人赞叹,平时,我有机会就进行审美教育,在观赏图片、视频时,先让孩子看到建筑物的全貌,讲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结构、色彩、造型上的特点,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建筑宏伟、气势的美。有的建筑还有动人的历史文化,让孩子了解这些历史,既可增长知识,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审美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活动中联系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实地参观城南公园中心广场,它是按照“主题化、生态化、特设化”的设计理念,设ABC三区,中央A区有高大雄伟的欧式柱廊,是公园标志性建筑,两侧为展现邵阳2500年历史的雕塑景墙,有双清揽胜、水府秋月、莲池古香等还有魏源、蔡锷、贺绿汀等历史人物,这些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其核心就是唤起儿童感知身边事物美的主动性和敏感性,回来后,幼儿主动把观察后的建筑进行细致的描述,捕捉观察细节,探究分享,从关注大门周边的兴趣点,到关注大门的整体设计,再到关注大门的艺术形式特点,递进性和完整性的欣赏使幼儿原本分散的生活体验得以梳理、提升,用知识启迪孩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全面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

四、家长重视,共同携手并进。

一般来说父母的审美观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自己首先要重视提高审美素养,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素养,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关注艺术活动,这种情绪才会潜移默化到幼儿。其次生活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家长生活中平时多关注有关艺术绘画方面的事情,家庭艺术氛围逐渐形成,耳濡目染,孩子们审美品位逐日增长。其次,工作之余也可以多带孩子去领略大自然的各种魅力,带孩子参加画展、艺术展览,参加不同的民俗风情活动,了解各民族的艺术形式,各种不同的形象思维给孩子一些由浅入深的引导,孩子必将从中吸收养料,日积月累,老师和家长携手共同并进,这样孩子的审美素养逐渐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朱家雄、林淋、吕坚/著华东师范大学

湖南省邵阳市蓓蕾幼儿园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运用影视音乐资源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