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2)

2021-09-10李磊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学

李磊

摘要:游戏化教学对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游戏化教学让每一个课程都贴近幼儿的教育需求,也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素养,让课程的创设和实施方案更加缜密更加符合每一个孩子;幼儿园教学游戏的改革,实质上是对于幼儿园教学问题的改革。教师们对于游戏教学的理解,决定了游戏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浅谈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游戏;学前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32

引言

幼儿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生活经历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进游戏,与幼儿性格特征相契合。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交流合作、科学探究等基本能力,促进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

一、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的内涵

幼儿园在开设游戏化课程时,虽然身处教学环境中,但却收获了兴趣性、自主性、幽默感等游戏体验。但获得这种体验的前提是幼儿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游戏化课程教学的首要因素是游戏化课程的主题,而这些主题一般都是由幼儿自己选定的,并非被迫选择的。由于幼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地关注幼儿主体性与个性化的培养。幼儿教师作为贯彻整个游戏化课程教育理念的关键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教学技能。进行游戏化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而相关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在教学环境中自主探索出来的,是幼儿真实生活的体现。

二、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一)教育性游戏材料缺乏和优秀师资不足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教育性游戏材料便起着次要的辅助作用。当今,教育性游戏材料以及优秀幼儿教师资源的不足成为制约幼儿游戏化课程开展的一大因素。部分幼儿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育性游戏材料缺失或陈旧,制约了教师的长效性教学。而在实施游戏教育过程中,对师生比例也有一定的要求。现阶段,师生比还处于一个失衡状态,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幼儿需求,对此,幼儿园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调整。

(二)幼儿园教学娱乐设施老化

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逐步发展起来,而随着幼儿园成立时间,规模建设,投资力度等情况的不同,许多幼儿园出现教学设施老化,娱乐玩具太过单一等情况出现,不利于幼儿园开展游戏化教学,同时也会存在安全隐患。一些老旧的娱乐设施仍然还在被幼儿使用,如老旧的儿童滑梯等。虽然这些设施在表面上看来还可以正常使用,但是由于设备的老旧,意外事件也随时有可能发生。孩子在老化的娱乐设施中进行玩耍时,会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幼儿园教育关乎着孩子的未来发展,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无法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单一的娱乐玩具也会影响孩子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束缚了孩子全面发展的空间。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院方应当积极引入新的技术设备,以新的设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对参与学校生活的积极性。教学设施老化,既不利于教师开展创新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实行新型的教学手段。信息化带来的设备红利,幼儿园阶段的学生也应该享受,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不仅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更是对教学质量的严格要求。

二、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开展措施

(一)基于幼儿实际设计游戏

爱玩是幼儿时期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因此,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应该重视活动项目的创新,激发幼儿的兴趣,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一是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进各种素材,对传统游戏活动进行创新,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例如,在开展植树节活动时,教师可以引进目前热门的动画片《熊出没》,让幼儿对光头强砍树的行为及熊大、熊二阻止光头强砍树的行为进行讨论,让幼儿了解绿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的观念。二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幼儿独立动手操作。例如,在开展植树节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去种植树苗,让幼儿体会种植过程的艰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完成。教师应该积极创新科学活动项目,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另外,幼儿园教材中有很多游戏设计,都是基于幼儿的性格、年龄特征而进行编写的。但实际教学中个体差异现象的存在,使得教师不能完全根据教材中的游戏项目、游戏方式进行游戏活动。学生个体差异现象的存在,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在学前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層游戏教学,以此来促进游戏教学的实效性。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游戏设计,创新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动手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游戏教学效率。

(二)重视游戏化课程的评估

教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整个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成长发展。幼儿园要依据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安排相关的幼儿评估目标、评估内容、评估标准的设定。合适的评估方案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导向作用,提升教师设置教学活动的能力,优化游戏化课程,切实促进幼儿发展。细化来说,在进行游戏化课程评估时,应以幼儿为评估主体,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游戏化课程各个环节的表现,评估游戏化课程的有效性,并询问幼儿在游戏化课程中的体验,评估游戏化课程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游戏化课程的评估,明确游戏化课程的缺陷,优化调整游戏化课程的内容与方式,不断提升游戏化课程教育水平。

(三)创造性课程游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具备丰富的创造力,在进行课程游戏化教学时,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完善游戏化的形式,设计具有创造性的游戏,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参与课程的主动性,让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更加顺利、有序地开展。例如,幼儿都有打预防针的经历,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经历设计一个“看病”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看病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常识。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游戏材料,如针筒、听诊器及吊瓶等玩具。之后,教师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角色和玩具,角色有医生、病人和护士。待幼儿选好角色,教师便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看病的经验自主开展游戏活动。幼儿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将看病的过程表演得活灵活现、趣味十足。当然,教师在观看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听诊器佩戴不正确、打针的手法不对等,这些都要及时进行指导。游戏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反思游戏中的不足,总结成功经验,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的游戏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能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目标。

结束语

游戏教学的引进,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要对游戏项目、游戏过程进行有效设计。一是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游戏项目、进行分层教学,以此来确保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二是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游戏教学中避开误区,引导幼儿有效完成游戏项目。

参考文献

[1]庞晓彤.立足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8).

[2]孙明珠.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探析[J].才智,2020(16).

[3]顾晓菁.浅谈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

[4]陈旭.浅谈游戏化策略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J].好家长,2015(37).

[5]帕提古丽·夏热皮.浅谈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中外交流,2017(33).

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独游戏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疯狂的游戏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爆笑游戏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