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党史上12对著名英烈夫妻(上)

2021-09-10曾长秋

清风 2021年15期
关键词:长沙湖南省中国共产党

曾长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前赴后继,壮烈牺牲。其中,有许多对夫妻为革命而献身。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从事党史人物的调研时,发掘了一批湘籍英烈的史实,他们舍家为国、夫妻捐躯的事迹值得歌颂敬仰。

蔡和森与向警予

蔡和森,1895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1913年在长沙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等同学于1918年创立了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不久率全家乘坐“央脱莱蓬”号邮船赴法国勤工俭学。他最早提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建党初心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名称,并猛看猛译经典著作,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列宁的建党理论。1921年7月,蔡和森与工学世界社成员开会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由于发动占领里昂大学的学潮,1921年年底被法国军警驱逐。他回国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出席党的二大,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编《向导》周刊。1925年10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留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26年撰写了第一本《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7年春回国,被选为中共五届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中央秘书长。八七会议前后,他赞成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发表《党的机会主义史》和《论陈独秀主义》,批判党内右倾错误。随后,他赴天津任北方局委员、宣传部长,1928年又一次当选中共六届政治局委员、常委。同年底,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再一次驻莫斯科。1931年年初回国,3月被派往广东工作,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同年6月,因叛徒顾顺章出卖,在香港被捕,引渡给广东军阀,同年8月4日在廣州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向警予,是土家族人,1895年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商会会长的家庭。1919年秋,她在长沙求学期间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建的新民学会。同年10月与蔡畅一起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年底随蔡和森、蔡畅一家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她与蔡和森在法国蒙达尔纪举行了婚礼,婚礼上,他们手拿《资本论》,表示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人们称为“向蔡同盟”。在蒙达尔纪会议上,她支持蔡和森萌发的建党初心——“改造中国与世界”,被毛泽东评价“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1921年年底回国,1922年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当选为中共第四届中央委员,任中央妇女部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个女部长。五卅惨案发生以后,她领导上海妇女界积极投入了这场反帝爱国斗争。大革命失败之后,向警予留在武汉做地下工作,任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部长。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同年5月1日被桂系军阀杀害于汉口余记里刑场,年仅33岁。

何孟雄与缪伯英

何孟雄,1898年生于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早年在长沙求学,与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交往密切。1919年3月入北京大学旁听,加入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参加工读互助期间与缪伯英相恋,一起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1月由团转党。1921年7月,他任党领导的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成员,同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成立,他任地委书记兼组织委员。他先后发动了京绥铁路、开滦煤矿、唐山铁路机车厂、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的罢工斗争,并创建了京绥铁路工会。1925年5月1日,他任京绥铁路总工会秘书长;1926年年初,调任中共唐山地委书记;1926年到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大革命失败后,他于1927年10月奉调上海,先后任江苏省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淮安特委书记以及沪西、沪中、沪东区委书记,领导江苏、上海等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931年1月,他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宁死不屈,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军警杀害于龙华监狱,时年33岁。

缪伯英,1899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919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考入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先后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工读互助会、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少年中国学会。同年11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1921年8月,由李大钊主婚,她与何孟雄喜结良缘,景山西街的新家便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站,夫妇二人也被大家称为“英雄”夫妇。缪伯英于1923年任中共北方区委女工部秘书、部长,1924年被党组织派回湖南领导妇女运动,后任湖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1927年,她与何孟雄一起到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沪东区委妇委主任。她的公开身份是华夏中学物理教师,由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于1929年10月病逝,年仅30岁。弥留之际,对守候病榻前的何孟雄说:“我既以身许党,就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辞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憾事!”

陈觉与赵云霄

在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并排陈列着两封烈士遗书:一封是就义前丈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妻子写给刚出生女儿的遗书。它们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伉俪,即著名的革命烈士陈觉与赵云霄。陈觉,1903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县,1924年在醴陵县立中学读书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赵云霄,1906年生于河北省阜平县城的一个大户家庭,1924年考入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学习期间,陈觉与赵云霄由相识到相知,结为伉俪。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誓以革命事业为共同的奋斗目标,相约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生。

1927年9月,正当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时,陈觉与赵云霄一起回国,发动了醴陵年关暴动,组织游击队,建立小型兵工厂,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1928年春,陈觉出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赵云霄也被调回长沙,在湖南省委机关工作。就在两人为革命活动奔波途中,怀有身孕的赵云霄于当年9月因省委机关遭破坏而被捕;陈觉也于10月在主持中共湘西特委工作期间在常德被捕,都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陈觉痛斥了利用乡情前来劝降的一个法官。不久,敌人匆匆将他们判处死刑。10月14日,陈觉未能见到自己的妻儿,留下一封遗书便英勇就义,年仅25岁。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5个月,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取名“启明”。临刑前她留下了一封遗书,于1929年3月26日给孩子喂完最后一次奶,也英勇牺牲,时年23岁。

田波扬与陈昌甫

浏阳是爆发秋收起义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红色档案中就有田波扬与陈昌甫的事迹。田波扬1904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早年在长沙读书,结识了郭亮、夏曦、夏明翰等进步青年,1921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田波扬相继担任湘区团委学委委员、湖南省学联总务委员、全国学联常务委员,组织了省会长沙一系列学生运动。1925年夏,他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次年3月退学。回到长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组织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支援北伐战争。从1926年6月起,他先后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团省委书记,是著名的青年运动先驱。1927年4~5月间,他到武汉出席党的五大,在会上发言批评党内右倾错误,支持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意见。

陈昌甫于1905年出生,也是浏阳人,1921年与田波扬结婚。1923年,她到长沙求学,随即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任共青团湖南省委联络员,协助田波扬的工作。他们夫妇被誉为“生活的亲密伴侣,工作的革命同志,斗争的真挚战友”。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制造了长沙“马日事变”。5月30日晚,由于叛徒告密,田波扬、陈昌甫夫妇等8人被捕。在湖南陆军监狱,敌人对田波扬施以酷刑,要他自首和说出党的秘密,田波扬始终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又拷打、折磨陈昌甫,妄图以夫妻之情和生死离别威胁、动摇他们,要她代替田波扬在自首书上签字。陈昌甫大义凛然回答:“我可以代替他死,但决不会代替他叛党!”1927年6月6日凌晨,反动派枪杀了他们。田波扬牺牲时23岁;陈昌甫年仅22岁,且怀有身孕。

颜昌颐与傅凤君

颜昌颐,1898年生于湖南省安乡县,1919年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因参加学生运动于1921年年底被押送回国,1922年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年初,他与叶挺、聂荣臻等20多人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1925年9月,颜昌颐回上海参与筹组中央军事部(后改称中央军委)。1926年夏担任湖南区委军事部部长,9月调回中央军委协助周恩来、赵世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中央和军事部到武汉策划南昌起义,由聂荣臻、贺昌、颜昌颐等组成党的临时前敌军委。起义后,颜昌颐任第11军第24师党代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军在潮汕一带失败,颜昌颐、董朗带领1000余人突围。不久参与发动了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颜昌颐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特委军委主任兼红二师党代表。1928年11月,他回上海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军委委员、江苏省军委秘书。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他与彭湃、杨殷、邢士贞一起被捕。8月30日,四位烈士在上海龙华监狱就义。

颜昌颐的爱妻傅凤君生于1904年,用过“丽春”这个名字,美丽端庄。她自幼住长沙外公家,外公是清代名臣陶澍的第五代孙。她没有进过学校,陶家的藏书却读了不少,还写下很多笔记。十七八岁时,她到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学院学习,在那里与颜昌颐相恋、结为伉俪,并投身革命队伍。1927年“马日事变”以后,她回长沙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并担任湖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负责人。因叛徒告密,她在长沙定王台被捕。家里托人说情,国民党当局告知,自首便可放人,傅凤君宁死不从。1928年4月5日,她被军警押往长沙教育会坪刑场,途经陶家门前时,“没有顾盼一下,头只向前望,面色柔和平淡”。傍晚,陶家人买通乞丐将遗体偷运出。她的颈部被刀割断,颈后一小块皮肤连着头,只能缝合装殓。傅凤君就义的情形,《申报》刊发过一篇通讯,并被魯迅摘引到《铲共大观》一文中:“……是日执行之后,因马(淑纯,16岁;志纯,14岁)傅(凤君,24岁)三犯,系属女性,全城男女往观者,终日人山人海,拥挤不通。加以共魁郭亮之首级,又悬之司门口示众,往观者更众。”

陈芬与毛泽建

众所周知,开国领袖毛泽东家里牺牲了六位亲人,其中就有毛泽东的妹妹毛泽建。1903年,陈芬生于湖南省耒阳县,1919年考入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毕业之后,他回耒阳县城晋公祠创办私立民治学校,以教书为掩护组建耒阳党支部,后任中共耒阳地方执委会组织委员。他经常深入工厂、矿山发动工人,先后成立了缝纫、泥水、码头等行业工会,还组织小型剧团演出,以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3月,他调任中共郴县地方执委会书记,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推动了全县工农运动的开展。同年8月,他被增补为中共湘南特委委员。1927年长沙发生“马日事变”之后,中共衡山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遭到严重破坏,他受中湘南特委之命,重建衡山县委,担任县委书记兼军委书记。1928年4月,他扮盐商赴井冈山寻找起义部队,5月4日途经耒阳时因人告密,被当地挨户团逮捕。次日,他被杀害于耒阳敖山贯武桥,时年25岁。

毛泽建乳名菊妹,1905年出生于湘潭农村的韶山冲,从小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毛泽建”这名字就是毛泽东给她取的。1921年春,毛泽东带她到长沙入崇实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入衡阳的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和湘南学联女生部部长。1925年,经毛泽东介绍,她与陈芬结为夫妻。1926年夏,她任衡阳县委妇女运动委员。大革命失败以后,她先后在衡北游击师、衡山工农游击队从事武装斗争,曾夺取团防局的枪支,破坏敌人的通讯设备,惩办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打掉了南岳团防局,成为远近闻名的“女游击队长”。1928年,在夏塘铺一带活动时,她被敌兵包围,突围时被捕,旋由耒阳游击队救出。不久,再次被捕,在衡山、衡阳监狱关押一年,受尽酷刑。她在遗书中写道:“人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时,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1929年8月20日,她在衡山马王庙就义,年仅24岁。

(作者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长沙湖南省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长沙之旅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我眼中的长沙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