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

2021-09-10王建武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5期

王建武

摘要:本文首先剖析了传统学习方式缺乏体验、机械训练多、信息通道少、方式单一等弊端,继而从情绪、环境、体验、反饋等维度提出高效学习方式的特征,然后介绍了几种易于操作的高效学习模式,最后提出教师是促进学习范式变革的关键。

关键词:传统学习方式;高效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变革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习方式变革成为高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领域。

怎样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首先需要分析现有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寻找破解之道,方能实现变革,改进学习。

一、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传统学习方式附着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对知识的体验和系统总结,缺乏练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被动接受多,学生体验少。知识的同化,本质上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体验越多、越深刻、与已有知识体系整合越紧密,知识的理解也就越深刻。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正在于此,因为学生缺乏主观体验,知识刻板无趣。

2.机械训练多,学习效率低下。在知识理解和掌握过程中,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景加深理解,继而进行变式训练,方能高效学习。传统学习方式中,更多依赖海量作业和简单模仿,熟悉解题套路,学生学习效率底下,学习体验差。

3.信息渠道单一,学习方式简单。学习信息获取,应该调动多感官、多通道,积极采用多媒体途径,尽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对知识的认知。传统学习方式更多依赖纸质媒体获取信息,更多通过阅读、听课和练习方式理解知识,方式简单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二、高效学习方式的特征

剖析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低效因素,就可以用扬弃的观点实现高效学习方式的认知。

1.高效学习方式是情绪积极的。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情绪、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只有能够带来积极情绪体验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效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和情绪因素,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提高注意广度和专注度,促进高效学习。

2.高效学习方式是环境整合的。学生是在具体环境中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习的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楼道、教室的物理环境等,整洁、色彩明快、温馨、有学习辅助信息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体验和情绪,“学校的物理环境的确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信息”。

能够支撑高效学习方式的环境,应该是有主题的、系统整合的,在前后一致的教育理念支撑下,实现环境育人。

3.高效学习方式是体验丰富的。高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维度信息的,是能够照顾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高效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听、看、说等渠道获得信息,通过感悟、领会、同化等方式理解知识,通过交流、总结、归纳、检验等方式形成知识网络,多维度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

4.高效学习方式是反馈及时的。高效学习方式,要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可靠的反馈方式,帮助他们及时准确地获取学习情况,实时监控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检验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给予个性化的有效指导。

三、高效学习方式的主要类型

高效学习是相对于低效学习而言的,只要相较于从前,能够提升学习效率的学习方式便是高效学习,因此,高效学习方式是高度个性化、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但同时,高效学习却有基本的形态。

1.具身学习。具身是使身体动起来参与认知,具身学习是将身体和心智视作一个整体,把身体参与置于学习的核心位置,注重身体的感知、运动、技能、体验、表达和经验,进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具身学习要注重将物理的身体和学习的意义结合起来实现双重建构。其一要通过身体的参与和体验,如听、说、读、触、做等多通道来调动感官训练与认知、感知经验、体验知识。其二,具身学习要注重学习的情境性、生成性,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实践活动作为学习平台,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获取学习体验和感悟,积累学习活动经验。

例如在研学活动中,可以依据丰富的实践资源设计学习活动,增强学习的具身性,同时注重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检验和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在理科学习中,可以加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依据具身学习理论,优化和重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2.主题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主题式学习可分为单学科主题和多学科主题。在日常学习中,则更常见于一个科目内的小主题学习形式。

主题学习方式通过一个具有统领性地主题,组织一个系列的学习,通过一个主题的学习、实践和总结报告,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例如在函数学习中,可以设计“函数的概念”这一大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从初高中函数定义的异同、函数三要素、定义域求法、以二次函数为代表的基本函数等函数知识,从中理出函数的概念这一要素,用概念统领函数研究,从而形成基于概念学习数学的素养。

3.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指通过达成项目目标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把学习置于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在问题解决中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并发展综合能力。

项目式学习,第一应该有一个挑战性问题,这一问题要基于实际,也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鼓励学生开展调查,调查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第三,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在研究中,始终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研究的真实性。第四,反思和成果形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形成报告材料和活动反思。

在生物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调查校园树木养护有效性的学习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最后形成报告,对学校树木养护提出专业指导和绿化合理化建议。

4.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新潮流。基于问题的学习要求教师提出可以启发后续学习、可以统领一节课学习的“好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阅读、交流探究等活动。同时,还要精炼出问题串,用一连串的、数量恰到好处的、前后相呼应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推进。

例如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什么”“函数三要素是什么”“怎样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等问题,来凸显函数定义中“确定”这一核心信息。

四、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因素。教师首先要坚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决心,只有坚定不移的引导,持之以恒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从学习方式的惯性中转变过来。

其次,教师自己要成为高效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继而有所选择、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介绍给学生。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式,介绍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教授刻意练习等学习技能,培养归纳总结等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玛利亚.哈迪曼著,杨志译.脑科学与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郑东旭.论具身学习及其设计.电化教育研究[J].2019(01).

[3]倪中华.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与特点.上海教育[J].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