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航天供应链及供应商管理建设研究

2021-09-10何昱辉

科技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航天供应链

摘要:本文结合分院当前供应链管理体系现状和目标,提出了适用于分院当前发展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创新方向,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举措,构建分院供应链管理新局面,支撑分院“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目标实现。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商管理;航天

1.概述

航天供应链由型号产品设计单位、总装单位、各级产品配套生产单位、基础产品供应商以及相关服务部门(加工测试、试验、质量保证等)构成的网链结构。航天供应链的形成主要是由航天产品的历史分工形成的,而不是为应对市场竞争形成的。航天供应链分为两个部分,呈“V”字型:一条是虚拟链,是航天型号产品研制设计(阶段)过程,形成的是通过评审的设计配套文件;一条是实物链,是实现航天型号产品的供应生产(阶段)过程。航天供应链的链条较长,且越靠近“V”字底端,涉及的相关单位数量越多、越复杂。

2.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供应链中两大对象分别是供应商和用户。目前分院重点关注下游供应商的管理,但是为了支撑分院“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目标实现,后续也要加强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包括上游用户)。对于西安分院来说,供应商对供应链中大部分的成本和增值活动负责,可以说供应链的绩效直接取决于供应商的绩效,用户则是关注供应链是否完善、风险可控,能够向其提供满足其要求的产品。因此后续分院供应链管理在继续侧重选择好供应商、管理好供应商的绩效同时,也要逐步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

3.分院供应链体系建设主要方向

3.1加强源头需求管理,對照供应链增值目标,打造供应链体系

市场需求分解与供应链规划联动。对于成熟度较高,有批量需求的分系统,通过分系统型谱和五年任务规划,提前确定协作配套需求,形成组批生产策划,以适当形式向供应商发布,引导供应商提前开展能力建设和备料准备,分批开展研制生产。对于现有供应商不能满足要求的,提前开展供应商寻源开发,引导供应商参与新产品的验证开发。

产业能力建设与供应商能力建设对接。对于小批量任务,在产品投产之前要反复迭代、充分验证、固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组批策划和外协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应当升级管理。将将供应商自身产业能力建设纳入分院产业能力建设范围内同步开展,确保二者无缝对接。

关键供应商与分院能力集成管理。把产品研制关键供应商集成到分院的供应链里,让它们成为分院研制“能力”的有机延伸。在设计阶段,让关键供应商早期介入产品开发;在量产阶段,通过对接供应商与分院的生产管理系统、优化供应商管理库存等,简化供应链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正式配套过程中,通过基于供应链协同平台,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提高协作效率。

3.2健全供应商选择与管理体系,推动供应商绩效持续增长

3.2.1 落实供应商分级分类,开展供应商差异化管理

进一步细化并落实供应商分级分类,开展供应商差异化管理。按照协作任务重要程度,将民商星等低成本、短周期项目专用配套供应商单独列出。在评价重要性时,纳入价值等成本要素。此外,根据合作密切程度增加关系管理,进一步建立起适用于分院快速转型发展期的供应商准入准出管理模式。从外协内容、层次、任务重要程度、价值成本、合作密切程度等五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编号。

3.2.2 细化供应商准入要求,开展寻源管理。

1)建立全面的供应商选择标准与流程。借鉴SCMH,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备的供应商准入的标准体系,并将准入的标准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外公开,事先达到质量要求传递的目的。

2)供应商寻源。寻源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避免垄断性供货的有力解决渠道。一是要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平台、航展等)加强企业宣传,为后续的强强联合奠定基础;二是有意识地调研和收集优质的货源渠道,调研和收集优质的货源渠道不能仅仅依靠主管部门的力量,应该充分发挥需求单位和同行的作用。三是,建立货源开发(供应商的培育)年度计划的滚动机制,针对能力短板和垄断性货源,纳入货源开发计划。

3)虚拟首件检验机制。传统的首件检验注重的是“两端”(技术交底、产品验收),虚拟首件检验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生产前的策划和生产过程的确认(类似ASTRIUM  PA审计),其目的是技术、质量、生产达成共识,确保各方理解达成一致。

4)实行问题清单机制。建立贯穿产品开发全过程的要素以及质量体系、环保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防静电等相对完整的问题清单,并固化到供应商准入标准中。在现场认证前,通过问题清单的形式,深入了解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控制和供应商的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使得现场认证更加具有针对性。

3.2.3 建立供应商绩效模型,健全供应商绩效管理

供应商绩效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供应商达到绩效期望,持续帮助和督促供应商改进绩效。供应商绩效三大引领型指标:经济指标(含成本、管理等)、技术指标(含质量等)、服务指标(含进度、售后服务等)。供应商绩效管理包括:

1)建立供应商评价模型。定义绩效指标和评估模板,绩效指标要客观、量化、可操作性强。

2)定期统计供应商绩效。明确绩效统计流程与职责,绩效统计流程要透明、一致,确保可重复性。明确参与供应商管理的各相关方的职责,确保综合全面。

3)综合客观数据支撑决策,不单以价格至上。收集整理客观数据,使得价值凸显,战胜价格,支撑供应商分类、供应商关系管理。

4)持续开展供应商开发。针对绩效统计结果,帮助供应商持续改进绩效。组建专业的供应商管理队伍,按照品类以及专业分组开展对应供应商绩效改进。

5)健全评价标准规范体系。依据集团公司《航天型号供应商能力评价与要求》 (CASC 1000)对供应商开展资质能力评价、监督审核等工作。

3.2.4 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提升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

航天型号产品全过程包括预研、设计、生产、试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全过程管理要以质量为核心,综合考虑进度、成本、技术、服务等全面要求。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应实施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并重,强化过程风险识别与控制,实现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重心前移。

计划管理

采购计划管理。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其作用是注重经济性和计划的均衡与统筹,制定集中采购的策略。实时跟踪每月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特别要关注采购的周期,确保任务研制需求与采购计划的匹配性。而对于组批生产的卫星项目,根据需要不定期向供应商发布采购需求预估,从而达到减少分院的库存压力,优化资金流的作用。

执行计划管理。在下达订单时,应向供应商明确计划要求。根据研制流程,选取里程碑节点,并固化到计划模板中,重要项目应组织供应商制定研制计划,并提交提出部门确认,双方均认可后开始后续工作。对于重要产品和短线产品,采取驻厂监督方式,跟踪和督促执行计划的落实和资源保障。

供应商管理计划。在年初策划中,根据上一年度的供应商管理总结,识别出供应商需要补足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制定来年的供应商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特种工艺管理、质量体系审核、专项检查等。

质量管理

质量要求传递。在集团制定的航天产品通用要求(A)和院制定的航天产品专用要求(B)基础上,结合分院产品特点形成航天产品特殊要求(C),构建A+B+C的宇航产品质量保证要求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有效的文件传递机制,确保质量要求横向一致、纵向到底。

工艺管理。借助供应链协同平台,结合外协任务对各供应商工艺清单进行结构化管理,逐步建立外协供应商工艺清单数据库,掌握外协产品生产所涉及的新工艺及特殊过程,及时按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审查、确认。

檢验管理。研究制定基于外协产品及其供应商的检验策略,采取货源检验、接受检验、授权检验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明确可采取授权检验的供方商条件及考核方法,在严格把关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文件及数据包管理。对于工程技术文件的下发、标准规章等管理文件的传递,以及过程数据文件的收集,全部采取线上方式,有效控制版本变更。对于新研产品,任务下达时分院向供应商提供最大包络的数据包清单,由产品保证人员组织供应商进行确认,双方确认的数据包作为最终验收的依据。对于成熟产品,按类梳理数据包,形成标准化数据包模板,通过供应商协同平台实现外协产品数据包的数字化。

合同管理

标准化合同条款。合同是唯一约束供应商的合法手段。合同条款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解决商务问题,更是有效传递用户的计划、质量、售后服务等要求的唯一载体。合同管理部门会同法律顾问,制定合同模板;同时,借鉴GE的经验,针对合同条款,梳理出相对应的标准,作为合同的有效支撑。

改进合同评审方法。明确合同评审内容、组织修订合同评审的流程和分工(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评审效率)、丰富合同评审的形式。

培训管理

根据上一年度供应商的绩效情况和质量水平,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潜在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和处于观察期内的供应商实施定向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现场作业指导、专家集中授课、现场答疑等。培训内容按照A+B的模式,A:分院关于供应商管理的通用要求,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计划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由业务领域的主管机关负责组织;B:专业领域的培训,包括生产工艺、操作类,产品保证要求等,由专业所在职能单位负责组织。

次级供应商的管理

与质量一致性、成本有关的次级供应商,属于关键次级供应商。例如电镀、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等工序级次级供应商,工艺技术含量高、一级供应商又无管理能力,需发挥分院专业优势,由分院统一直接管理。主要监督其技术、质量以及整体商务关系。制定分院关于次级供应商管理的标准。在供应商认证阶段,必须对二次外协进行审查,并纳入到外协名录单位的能力范围。T1级供应商的特殊工艺、特殊过程转包到T2级供应商时,必须进行延伸认证。分院对于T1级供应商的管理要求,应体现在T1级供应商与T2级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条款中,确保分院的要求有效传递到T2级供应商。

3.3 强化体系建设,创新工具方法,推动供应链管理升级

3.3.1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标准体系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修订外协管理办法,作为规范供应商管理的顶层管理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准入管理、要求传递、绩效评价、关系管理等要求。修订宇航产品管理办法,明确在新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规划阶段就纳入供应商开发要素,提前识别供应商新增需求,由分院统一组织开展供应商寻源和准入认证等工作,避免临时抱佛脚和自下而上的供应商新增申请。

修订完善质量程序文件,细化以下七个关键环节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要求:质量要求传递、供应商选择、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生产工艺验证、外购产品验证、供应商业绩评估、供应商监督管理等,这些质量管理要求不仅适用于一次供应商,也适用于次级供应商,对涉及特殊过程的次级供应商还应该实现扁平化管理。

3.3.2 创新信息化手段,树立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典范

加快供应链协同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力度,将全级次供应商逐步纳入线上管理。拓展供应链协同平台功能模块,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开发供应商绩效管理、数字监制验收等功能,实现分院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询价、报价和比价,在线计划调度、工艺的跨域协同、质量管理,供应商认证与评价、供应商绩效管理,实现供应链由接单到交付,全生命周期流程和数据的贯通。提升分院与外协供方信息的及时交互能力,细化质量管控颗粒度,实现全领域、全级次、全要素、全过程的信息化和透明化,利于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在当前基础上,加大数据标准化基础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论证和开发科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型,强化流程推动下的过程点控制。建立供应商绩效模型,覆盖技术、成本、质量、进度等要素,合理附加二次外协管理等管理配项,根据不同外协品种,科学设置要素配比,实现供应商管理基础数据的线上采集与自动统计分析。

4.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学科,与供应商协作需要讲战略、看长远、谋双赢,讲求科学性和有效性。航天供应链管理,应基于供应商产品对航天工程影响的重要度对供应商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科学适用的供应商准入、过程监控、绩效评价方法,促进供应商绩效持续改进,全面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发挥供应链增值作用。

参考文献

[1]嫦娥四号探测器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实践.

[2]航天型号供应商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企业管理

[3]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

[4]从波音供应链格局看民机转包生产发展趋势.国际航空.2016.03

作者简介:何昱辉(1982-),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供应商管理航天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逐梦航天日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企业供应商管理方法探讨
电子商务下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研究
烟草商业企业定点采购优化探讨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