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击剑训练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1-09-10应建伟
应建伟
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体育比赛中,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取得较好的竞技成绩。击剑运动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而且过程多变的运动项目,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但部分教师在进行击剑运动训练中,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影响小学生击剑训练心理的因素,并探究提升小学生击剑运动中心理素质的策略。
击剑运动不仅是一项深受小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给小学生带来很多的益处: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培养良好的体能,增强体质。在竞技中,学生需要高超的击剑技术,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学生本来具备高超的技术,但是在比赛中缺乏较高的心理素养,导致其无法获得较高的名次,这也会影响学生练习击剑的兴致和信心。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击剑心理训练,让其能在竞技中拥有稳定的发挥。
1 小学生击剑训练的心理因素
1.1 兴奋心理
击剑运动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而且过程多变的运动项目,需要小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但由于击剑运动的对抗性,以及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和环境会让学生产生兴奋心理;在比赛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比分领先,盲目地兴奋,甚至会过度兴奋,因此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在比赛中出现很多失误。
1.2 焦虑心理
同比赛中的兴奋心理一样,小学生在击剑训练和运动中容易出现焦虑现象。在小型的击剑比赛中,学生会担心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自己是否能有好的表现、是否能正常发挥出水平、是否能够赢得比赛;在大型的比赛中,同样的焦虑更是非常严重。有的学生本来击剑水平非常高,被同学和教师寄予厚望,但是在比赛中往往表现较差,不如平时的水平,这是由于过度焦虑带来的紧张,进而影响其比赛成绩。
1.3 懈怠心理
小学生击剑运动中最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尤其是在训练过程中,因为击剑运动需要经过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很多小学生不能长时间的坚持,中途产生懈怠心理。其次,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技术需要不断地变化,这能让学生的击剑功底更加扎实,因此会长时期对学生的一个动作进行训练,这就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练习和学习中不积极,影响其击剑技术的提升。
1.4 恐惧心理
击剑是一项对技术动作要求严格,且危险系数高的竞技运动,所以在击剑训练中,为保证学生在赛场上呈现零失误动作,教师在训练中会多次加入难度大的动作的训练,由于学生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因此会对高难度动作产生恐惧、担忧心理,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运动训练中,如此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导致学生丧失完成动作的信心。
1.5 紧张心理
在日常的击剑训练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完成基本动作技术,对不能规范动作的学生及时指正。在这种情况下,训练动作单一,并且有教师的指导和保护,学生一般不会产生紧张情绪。而学生在考试或竞技时,必须熟练掌握规范动作并且独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紧张情绪。
2 提升小学生击剑运动中心理素质的策略
2.1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经过多次失败后,就会失去信心,教师这时应使用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信。肯定性训练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和强化积极反应,从而消除学生在击剑运动中的不自信。教师在学生每次完成动作后,不管学生的动作完成度如何,都应该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给予学生语言上的鼓励,如“很棒”、“下次还能更好”。自我暗示法是指通过主观想象进行自我激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我可以”、“下次我可以完成得更好”进行自我暗示,都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2 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击剑训练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一方面,容易影响学習效率,从而影响运动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做动作时分心,也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密组织教学,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及时组织体育游戏、心理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复动作的要领,进行竞赛类的小游戏。
2.3 消除紧张心理
在学生紧张时,教师可以使用指导语或者播放视频、音频,帮助学生进行放松。放松训练的重点是肌肉放松,应从头部肌肉开始到全身放松结束,同时应注意调整呼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快呼吸次数、呼吸深度和呼吸强度,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音乐疗法是指教师利用运动音乐特用的生理与心理效应,让学生消除自身紧张的情绪,音乐疗法的使用较为简单方便,学生还可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技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击剑运动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着比赛中学生的表现和比赛结果。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提升学生的比赛水平非常重要,但是这也是一个缓慢而且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制定细致的计划,按照科学的进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步提高学生在击剑训练中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