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2021-09-10徐秀秀
徐秀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青岛市市区业余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并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网球、业余网球等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并通过中国期刊网、百度、中国网球协会官方网站、青岛市网球协会网站收集、整理了有关网球运动和业余网球运动的资料,并阅读了较多与业余网球运动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针对研究分析青岛市市区业余网球运动的现状制定的问卷,关于青岛市市区业余网球参与者网球运动参与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就网球运动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运动目的、影响网球运动兴趣养成因素及其他一些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的步骤和目的进行有序的分类,运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
1.2.4 逻辑分析法
广泛收集国内有关业余网球运动现状研究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国内业余网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青岛市市区业余网球运动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缺陷,研究分析使青岛市市区有业余网球运动健康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同时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论证相关结论并提出个人的建议和发展对策。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青岛市区社会群众业余网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1.1 网球运动爱好者的年龄
在被调查的网球运动爱好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为126人,占总体的27%;年龄在41-60岁的为159人,占總体的34%;年龄在25-40岁的为140人,占总体的30%;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为42人,占总体的9%。从统计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网球运动爱好者较多,因为网球运动的速度可快可慢,力量冲击性相对其他项目要小很多,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健身的运动项目,广受老年朋友喜爱。21-40岁的人数比41-60岁之间的人数少,主要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事业、家庭刚刚起步,工作和家庭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2.1.2 网球运动爱好者的性别比例
对回收的青岛市区社会群众网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男性为342人,占总人数的73.2%;女性为125人,占总人数的26.8%,男性比例明显多于女性。
2.1.3 网球运动爱好者的职业
统计结果显示:事业单位职工人数最多,为154人,占总数的33%,公务员70人,占总数的15%,两者加起来为48%,将近占总数的一半,这些人既有固定的收入又有充足的时间,网球运动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运动项目。退休人员也比较多,为117人,占25%;个体人员有93人,占20%;企业职工人员最少,为33人,仅占7%,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工作忙,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2.1.4 网球运动爱好者的文化程度
网球运动爱好者的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有238人,占51%,专科112人,占24%,研究生51人,占11%,中小学66人,占14%。专科、本科、研究生三项加起来共占86%,说明网球运动爱好者的学历较高。
2.2 青岛市区业余网球运动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2.2.1 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对业余网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将直接影响业余网球运动的发展速度。体育局为业余网球运动的管理机构,并成立了青岛市网球协会,且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实际上只是对业余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支持或对企事业单位投资、赞助业余网球运动进行倡导,体系制度的时效性不强,宏观调控功能弱化。
2.2.2 网球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对场地设施具有极高的依赖性是网球运动的一大特点,没有场地或场地质量差网球运动便无法开展。我市区内共有网球场地284块,按市区的总人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青岛市区人口为371.88万人)来计算其比例为1.31万人/块,与业余网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城市相比相差甚远。通过对网球爱好者对网球场地满意程度调查显示,82%的调查者持不满意的态度,在影响爱好者参加网球运动的因素调查中显示,有64%的人认为场地数量不足等等。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周末或节假日场地上人满为患,许多人只能在场地边上等;调查中还发现,有的网球场地已年久失修,地面上裂纹遍布,场地中间的球网已严重损坏,有的甚至不知所踪。可见,网球场地的数量不足,质量差已经严重制约市区业余网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和快速发展。
3 结论
(1)目前青岛市区业余网球运动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普及程度较低,关于网球运动推广的政策、法规建设不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存在明显不足,体系制度的时效性不强。
(2)市区业余网球运动爱好者大多具有高学历,男性明显比女性多,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和收入较高的人群中,网球运动爱好者参加网球运动的动机多以健身、娱乐、交往为主,符合网球运动的价值和规律。
(3)网球场地数量少,质量及配套设施质量差。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