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取向审视

2021-09-10李佳

当代体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育人

李佳

加强课程思政,崇尚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不仅是国家教育的重要导向与根本要求,也是学生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根本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思想育人的重要性,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国家的重视。历代领导人表述体现了一致的内涵,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制定了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一系列战略举措。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首要前提是拥有高水平、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提升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是以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为基础,一流的学科和专业则需要一流的课程为支撑,而一流的课程又是涵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感情与价值观引导为一体的课程,其中,感情与价值观引导即是课程思政的體现。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强身健体、改善精神面貌、调整心理状态、磨砺意志品质的独特属性,使得体育院校专业课程中蕴涵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媒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的载体。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无论是基本技术的打磨还是竞赛成绩的展示,都需要经历日积月累的重复性训练,永不言败的精神不仅是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的条件,更是直面挑战、顽强拼搏和追求卓越的前提,这也正是体育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意义所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个建设者与接班人必须是合格的、可靠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学生政治素养的有力抓手,必然也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政老师完成,体育教师主要负责体育教学,思教教育与体育教学形成了两条极少相关的教育路线,但是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肩负的教育使命以及赋予的学科角色无可替代,因此不断加强体育课程育人思政教育融入对提升我国学校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本质内涵

体育课程思政,是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各环节、全过程,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结构和体育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体育课程思政是彰显中国特色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生命力的延伸保障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贯彻落实。立德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涵。立德借助体育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寓德于体育课,既寓德于体育课程内容,更寓德于体育教师课程教学全过程。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始于体育运动。寓德于体的理念引领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形成。当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奋力拼搏抛洒汗水时,淬炼的是对上进与卓越的追求;当大学生在长跑训练与比赛中耐受“极点”的折磨时,磨砺的是他们果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当大学生在公平竞赛中无论收获在规则的约束下的赢,还是体面而又有尊严的输,都会赢得尊重和播撒友谊的种子,在完成自我挑战和超越中,用筋皮骨劳累、精气神陶醉来诠释德智皆寄于体。体育课程思政能够发挥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并持之以恒坚持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遵纪守法,正是建立在不失时机培育和弘扬体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的基础上。

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维度

3.1 爱国教育维度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有全球眼光。而依托高校体育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促使教育更加鲜活、更具说服力。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竞技体育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产生长久的鼓舞激励与正面的教育影响,尤其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民族自尊自信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具有深度促进作用。

3.2 安全教育维度

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树立珍惜生命、敬重他人、感恩生活的价值观。体育课程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典型课程。体育课程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体育项目、开展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力量,让学生感悟到人的生命体—身体,其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功能,相互联系形成整体,通过特定运动,可以爆发出生命能量,适应和改造世界。生命是强大的,人的身体可以自我修复、自我调整,同时生命又是脆弱的,必须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健康成长。人类应该努力珍惜自然,保持敬畏和感恩之心,珍惜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培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和报效国家。总之,生命教育是体育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也是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核心素养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在体育教育中的集结和反映,蕴含着一个时代和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指向、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它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仅是纯理论的、抽象的、带有强制性色彩的,而应该是带有明显的实践性、具体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学校体育重技能强体能,通常的体育课堂是不断地练习技术最终形成技能的过程,那么,对于思政教育必然需要结合学校体育特点,在体育技能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在具体的体育知识及技能学习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承。

4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体育品德,体育教师应该明白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在体育课程上要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二是要规范化,即不是教师主观臆想的随意行为,而是要有整体的课程设计、明确的课程目标,有促进学生领悟价值的教学方式,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和内容。三是在选择思政元素时,要与课程内容相适应,还要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增强课程思政效果,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育品德。另外,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教师等有关方面应及时梳理回应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种种误解,积极组织体育课程教师集中培训学习,加强交流讨论和答疑解惑,团结凝聚体育课程开展思政育人的思想共识,培育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课程思政与全方位育人格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