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及沉降分析

2021-09-10黄晓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加固措施软基公路

黄晓

摘 要:为了提高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水平,首先总结了软土路基常见加固措施的特点及作用机理,随后以国道G205线蕉岭县文福至新铺段改建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8.0分析了软土路基在水泥搅拌桩处治前后的沉降规律,并探讨了桩间距、桩长、填土压实度等参数对软土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为类似的软土路基处治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公路;软基;沉降规律;加固措施

0 引言

随着基础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公路工程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复杂,公路在建设期间可能会遇到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压缩系数大、承载力小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及工程师也通过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公路软土路基加固方法及变形规律,如邹建洲[1]依托某高速公路,分析了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并开展现场沉降监测试验,得到不同监测点的沉降规律;吕高航等[2]以某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FG桩和水泥搅拌桩对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并分析了填土高度和填土速率对软土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因此,研究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及沉降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1 公路软土路基常见加固措施

相对于碎石、砂砾土等优质路基填料而言,软土具有承载力低、含水率高、流变性明显特点,属于不良地质的范畴,不宜在软土地基上直接填筑路基或将软土作为路基填料。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基之前,应先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3]。

1.1 换填法

换填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范围最广,是将地基中的软土挖除,再分层回填压实强度高、颗粒级配良好、透水性好的砂石料作为路基持力层,如图1所示:

换填法施工方法简单,造价低,适用于软土深度不超过3 m的地基处理。经过换填法处治的软土地基物理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3]:一方面,地基沉降量降低。换填后软土地基密实度高,能够更好的扩散作用在土基上的应力,从而降低路基沉降变形;另一方面,加快地基排水固结。砂石料孔隙大、透水性好,土层间孔隙水压力容易消散,排水固结速度快。

1.2 注浆法

注浆法就是将能固化浆液通过注浆孔注入软土地基中,并通过挤压周围土体来改善软土的强度指标,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施工质量。常用的注浆材料有水泥浆、硅化液、碱液等,注浆液的具体用量Q计算可参考下式:

式中:—待处理软土的体积,m3;—软土孔隙率,%;—注浆液的相对密度,无量纲;—孔隙填充系数,与土体性质有关,一般取0.6~0.8。

1.3 强夯法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通过起重装置将一定重量的夯锤抬高至设计高度,随后使夯锤脱钩自由降落,利用夯锤的冲击能来夯实软土地基,以提高其强度与承载力。强夯法的加固机理是基于动力固结理论,即夯锤下降冲击杂填土,在土层中产生较强的应力波,使得土体原来的骨架结构破坏,空气和水分被压缩,加速土体的固结。同时,土颗粒间距减小,孔隙体积降低,形成新的土骨架结构。

1.4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

水泥在软土地基中搅拌形成复合地基,将原地基分成加固区和非加固区。水泥土搅拌桩可分为喷浆型和喷粉型两种,根據需求选取不同的施工方式。喷浆型搅拌桩施工较为简单,只需在软土地基中拌入一定配合比的水泥浆,将水泥浆搅拌均匀即可;而喷粉型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水泥粉体搅拌,之后通过压缩空气将水泥粉均匀喷洒进软土地基中,依靠机械钻头或者翼片的旋转将水泥粉和软土均匀混合,从而形成粉喷桩[4]。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影响因素有:龄期、水泥的掺入比和标号;土样的种类、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外加剂;养护方法。如下图2所示:

2 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计算理论

2.1 软土固结理论

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软基变形计算可利用“分层总和法”,沉降变形可分为瞬时沉降(Sd)、主固结沉降(Sc)和次固结沉降(Ss)三个阶段,其中Sd是在加载瞬间(t=0)产生的,此时孔隙水压力难以排出,土颗粒骨架不承受有效应力,只有形状变形而不产生体积压缩,沉降变形与加载速率密切相关;Sc是软土软土地基沉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荷载作用下,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会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0

2.2 土体屈服准则

路基土体计算采用Druker-Prager屈服准则,该模型在模拟路堤填土力学变形所需的参数容易测定,同时可以考虑填土的抗压强度,还能够弥补摩尔-库伦准则导数在节点处的不连续问题。D-P准则屈服时与破坏面函数是:

式中:、为屈服材料常数;—第一应力不变量;—第二偏应力不变量。—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

3 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加固效果评价

3.1 工程背景

本文拟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8.0分析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及加固效果,研究对象为位于蕉岭县蕉城镇、新铺镇的国道G205线蕉岭县文福至新铺段改建工程,路线起点在蕉城镇樟坑天汕高速文福出口,终点在新铺大和亭与梅县交界处,全长约21.8公里。沿线部分路段存在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厚度较大,天然状态下地基土承载力不能满足路基填筑要求,拟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

3.2 软土路基有限元模型

3.2.1 计算参数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有限元法在公路软土路基计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故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8.0来分析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及影响因素,计算断面选择桩号K2549+630。模型中路堤边坡最大高度为16 m,填料拟采用碎石土,分两级来填筑,每级填土高度是8 m,边坡从上至下坡比分别为1:1.5、1:1.75,平台宽2 m。地基土层分两层,分别为11 m淤泥、淤泥质土和基岩。拟采用水泥搅拌桩法处治,按梅花型布置,设计桩长12 m、桩间距1.5 m、桩直径0.6 m。为了提高计算的精确性,计算模型的物理力学参数必须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取其平均值,填料和地基土计算指标见表1:

3.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相关分析成果表明,网格尺寸、网格数量对模型计算结果和计算效率影响较大。在综合考虑软土路基沉降精确度和计算机运行速度前提下,利用PLAXI8.0中的二维实体单位PLANE42对路基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尺寸选1.5 m,CFG加固区域内网格进行加密,网格尺寸选1 m,共划分出单元2 472个,节点3 088个。此外,水泥搅拌桩在施工期间,桩间土不仅与桩共同承担外荷载,还会受到桩侧摩阻力。但是水泥搅拌桩的刚度要远大于土体材料,不适合D-P屈服准则,可用线弹性计算模型。桩-土接触面采用罚函数模拟。

路基模型底部为不透水边界,并对其X方向、Y方向、Z方向完全约束;路堤顶部和边坡坡面为自由边界,可发生竖向压缩变形和水平位移;地基进行X方向约束,只产生竖向压缩变形[6]。

3.3 软土路基沉降计算结果

从道路中心线开始,每隔2 m布置一个沉降监测点,得出软土路基加固前后各监测点的竖向压缩变形结果如图3所示:

图3表明:公路软土路基中心点处总沉降变形最大,且距离路基中心越远,路基沉降量越小,但是减小速率基本呈先慢后快的趋势。软基未处治之前,路基最大沉降量为18.6 cm。路基在经水泥搅拌桩法处理后,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此时路基最大沉降量为5.6 cm,减小了69.8%。这表明软土地基在经水泥搅拌桩法加固后,其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有明显的提升,使得路基在相同荷载下产生的压缩沉降降低。

3.4 软土路基沉降影响因素

3.4.1 桩间距的影响

在其它计算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PLAXI8.0建立水泥搅拌桩间距分别为9 m、12 m、15 m、18 m、21 m的软土路基模型,得到了路堤处治后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随桩长的变化规律,见图4:

图4表明:软土路基最大沉降随着桩间距增加而不断增大趋势,且两者之间基本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水泥搅拌桩布置间距从1.5 m提高至3 m时,路基最大沉降增加了33.4%。同时,随着水泥搅拌桩布置间距的增加,路基最大应力也逐渐增加,但增加速率有变缓的趋势。即当桩间距小于2 m时,路基最大应力快速增加,反之,路基土应力变化不明显。因此,建议采用水泥搅拌桩技术处治软土路基时,桩间距不宜超过2 m。

3.4.2 桩间距的影响

在其它計算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PLAXI8.0建立水泥搅拌桩长度分别为1.5 m、2 m、2.5 m及3.0 m的软土路基模型,得到了路堤处治后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随桩间距的变化规律,见图5:

图5表明:随着桩长增加,路基最大沉降呈减小趋势,其中路堤竖直向最大位移均大于水平向最大位移。桩长从10 m增至12 m,路基沉降降低速率最快。当桩长超过18 m,继续增加对路基沉降改善效果不明显。而路基最大应力随着水泥搅拌桩长度的变化没有规律性,基本呈波浪形波动,波动范围在10 kPa之内。在综合考虑施工难度、施工成本、改良效果等因素后,建议水泥搅拌桩技术处治软土路基时桩长可取12 m~14 m之间。

3.4.3 填土压实度的影响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要求填方路基压实度不得小于90%,故填土模拟压实度分别取0.90、0.92、0.94、0.96、0.98。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了不同压实度下软土路基最大沉降量如图6所示:

图6表明:公路软土路基最大沉降量随填土压实度的提高而不断降低,当路基施工压实度从90%提高到98%,路基最大沉降从7.8 cm减小至6.2 cm,减少了20.5%。这是因为公路路基填土压实度增加,会提高填料抗剪强度和压缩模量,降低路基的可压缩性、提高其整体稳定性,使得路基沉降减小。同时,当提高填土压实度至某一临界值(96%)后,对软基沉降变形的降低效果并不明显。

4 结语

分析了软土路基的常见加固方法,并依托某公路项目,利用有限元软件得到了软土路基加固前后的沉降变形规律,主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软土具有承载力低、含水率高、流变性明显等特点,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注浆加固、强夯法、水泥搅拌桩等;

(2)软基路基沉降变形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基本可分成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个阶段;

(3)软土地基在经水泥搅拌桩法加固后,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其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有明显的提升;

(4)随着桩间距减小、桩长增加、填土压实度提高,软土路基最大沉降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但是目前公路路基加固处理方案仍比较保守,会造成一些资源浪费,下一步可以依托高校或科研机构,结合有关公路软基处治工程,对优化设计方案与处治效果的关系进行定量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邹建洲.基于有限元的软土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J].路基工程,2019(5):145-148.

[2]吕高航.高速公路改扩建新旧路基差异沉降规律及加固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冯达,黄树亭,王阳,等.软土路基上沉降结构物的压浆加固处理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4,41(12):66-69.

[4]吴岭.软土路基加固效果及沉降变形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赵坤.贵州西部部分路基软土特性与既有路基加固分析[D].贵州大学,2007.

[6]胡春林,王茂丽,李坤.基于沉降控制的软土路基粉喷桩加固设计方法探讨[J].岩土力学,2006(6):969-972.

猜你喜欢

加固措施软基公路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分析
“播放”音乐的公路
家乡的彩色公路
路桥过渡段软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及加固措施
软基条件下桥台病害机理分析及处治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与施工方法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Olympic Venu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