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2021-09-10张显韩音肖素华
张显 韩音 肖素华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文化在校园内的折射。重庆南开中学是由奥运先驱张伯苓校长在重庆创办的一所“中学里的大学”。学校秉承“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发展至今,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浓厚,人才辈出。总结其八十多年的校园体育文化历史发展经验,可简单概括为:一核心、两结合、三群体、四路径。
1 一核心
“公能”是南开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民族危亡之秋,张伯苓校长奋志以教育救国,针对当时国民“愚、弱、贫、散、私”五大积弊,提出“公能”校训。“公”即“爱国爱群之公德”,“能”即“服务社会之能力”,“唯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唯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而体育具有增进社会团结、立德樹人之不可替代之教育价值,因此,重庆南开中学至今秉承“三点半,操场见”的优良体育传统,并确定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升能力、立志报效社会,更是以“公能”为魂,以“公能”为核心,引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开展。
2 两结合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要做到外塑形象与内涵发展相结合。外塑形象靠的是礼仪训练,内涵发展要依托教学改革。关于仪表,建校之初张伯苓老校长立下南开四十字镜箴:“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同时,南开学生在各项各级比赛中,无论输赢,都要保持绅士风度和应有礼节。学校历来重视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80年代,学校倡导的“快乐体育”教学改革,引起全国体育教育界广泛关注、赞同与实践。如今,南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它由环境优化、情感驱动、增力评价、协同教学、快乐体验五大要素构建的教学实践框架,把情感教学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 三群体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三个群体:干部、教师和学生。张伯苓校长曾说,“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南开历届校长和中层干部都很重视体育,并身体力行,躬亲示范。他们除了积极参与教职工比赛,还时常与学生同台竞技,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和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学校重视南开体育教师的素养升级,着眼于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提升教学能力、升级教练水平、加强裁判能力等等,强调教师“一专多能”的能力。南开其它文化课教师也自发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团体,积极策划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或比赛,有力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样,学校大力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社团,并为学生提供各种级别的体育比赛平台,鼓励学生培养体育爱好、增进运动体验和发挥运动所长。
4 四路径
环境设施:学校充分利用了郁郁葱葱的美丽校园、萦绕历史沉音的宽阔操场、述说体育故事的宣传标牌、器材设施设备充足的现代场馆,还有充分的资金保障支持体育硬件优化升级,从而吸引学生参与锻炼,增强体质,改善生命质量。
文化氛围:不仅有伯苓公留下的宝贵历史财富,还有丰富、科学的课程体系,更有活力多彩的人文气息。校园内体育锻炼蔚然成风,有学校领导舞动球拍的矫健身姿,有退休教师的健身舞和太极,有在职教师绿茵场上挥汗如雨,有学生自发参与棒球、瑜伽和拳击,还有乒乓球、羽毛球场地的登台擂主,教室、宿舍里象棋、围棋爱好者在聚集……体育活动成为南开学子难忘的青春记忆。
制度保障:学校为推动体育活动规范化、有序化开展,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南开中学体育教学常规》、《体育活动计划》、《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条例》、《三好学生评选条例》、《体育器材借还制度》、《体育场馆使用规则》等等,在培养学生运动锻炼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建设:体育育人价值的发挥离不开完善协调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重庆南开中学都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规划顶层设计,立足学生实际,坚持完善具有南开特色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逐步构建起“一核两翼”特色体育活动课程体系:“一核”指校训公能精神;“两翼”指普及性和竞技性活动课程。普及性活动按学习要求渐进提升分为基础类、拓展类和研究类课程,朝专项化方向发展,重在提高学生参与普及活动的身体认知、动作表现、行为调整、情感体验、能力检验等水平;竞技性活动按参与人群逐步拓宽分为高水平运动类、特长强项类和角色体验类课程,朝大众化方向发展,重在培养学生在竞技活动中的心理体验、态度选择、规则理解、方案决策、角色体验等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南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