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瑜伽教学中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2021-09-10孙靖雯李锦涵

当代体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瑜伽运动课程

孙靖雯 李锦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将瑜伽引入高校体育课程,可以增加课程类型的多样性,使学生通过练习瑜伽缓解日常学习压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1 高校瑜伽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师资力量较弱

现今高校的瑜伽教师参与多数专项是以健美操体操等运动为主,通过参与社会上的瑜伽培训机构来进行瑜伽学习,满足自己对于瑜伽的认识,虽然瑜伽与其他运动存在相通性,但在本质上还存在较大的区别,它不存在竞技性,主要以呼吸与缓慢的运动配合来达到健身的效果,对冥想,呼吸配合,柔韧力量专注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瑜伽教师必须经过长时间且专业系统的训练才能合理的传达瑜伽的健身理念。其次,瑜伽教师性别存在单一性,女性青年教师偏多,且职称以讲师为主,单一的性别会极大的影响学校男生对于瑜伽课程的参与程度,影响瑜伽运动的全校普及。

1.2 教学内容设置有待优化

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进行瑜伽课程学习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一套完整的瑜伽教学体系应该包括瑜伽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瑜伽理论课程的开展是学生了解瑜伽运动起源发展运动特点以及运动功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引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方法,而实践课程是在理论课程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的。高校瑜伽课程多数以基本体式体位为主,缺乏理论课程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瑜伽运动的接受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瑜伽教学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作为指导,多是根据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教学需求等方面灵活决定瑜伽教学内容。

1.3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单一

瑜伽教学过程中除了必备的安静空旷的练习场所,还需要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配备辅助练习器材,如瑜伽砖、瑜伽垫、泡沫轴瑜伽球等,在进行理论课程介绍时,多媒体等电子设备也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瑜伽发展的重要工具。目前,瑜伽辅助器材数量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瑜伽教学有限。教学手段方面主要是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模仿练习,缺乏诱导性练习及分组练习。

1.4 缺乏对瑜伽运动的正确认识

瑜伽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受到白领及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但是当下社会对于瑜伽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社交网络媒体过于注重瑜伽运动在古印度原有文化的传播,过于强调追求身体心灵以及精神的完美统一,缺乏了对瑜伽运动专注、克己、凝神、冥想等层面递进关系的全面认识,为瑜伽运动的本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次,片面追求瑜伽修身塑形的功能从而使得瑜伽在社会上的认可逐渐发展为女性化运动,对瑜伽的认识仅限于拉伸柔韧平衡等方面,忽略了瑜伽类型的多种多样,使得男生谈瑜伽色变,影响了男生对于瑜伽运动的参与度,在高校瑜伽课程中呈现清一色女性运动。

2 高校瑜伽课程发展对策

2.1 要重视瑜伽进入体育教学课程

高校自身对于瑜伽课程的支持是瑜伽课程得以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促进瑜伽的发展,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瑜伽运动属于新兴的体育运动,在高校中发展时间较短,相关领导对于瑜伽运动的认识较为浅层,对于瑜伽课程的教学政策及制度等制定寇待完善,瑜伽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广泛宣传瑜伽运动的创新性及适用性,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对于瑜伽运动的认识,积极开展教师工会瑜伽培训练习,促使学校领导进一步深入了解瑜伽运动的文化渊源与课程发展的可行性,从而加大对于瑜伽课程的支持,完善瑜伽课程相关的政策规范,增加瑜伽课程的资金投入,满足瑜伽课程所需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为瑜伽在高校的普遍推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提高瑜伽教师师资队伍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自身能力与水平达到教师标准,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探索。加强瑜伽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教师完善自身对于瑜伽理论及实践的教学能力,学校可考虑引进专业瑜伽教练进行瑜伽教学,或者定期聘请专业瑜伽大师对学校瑜伽教师进行培训,同时,积极鼓励瑜伽教师定期参与社会瑜伽培训,提高瑜伽师资水平。第二,在提高教师质量的同时增加瑜伽教师的数量,对武术、健美操、体操等与瑜伽存在相关性的任课教师以及其他喜欢瑜伽的教师进行瑜伽课程培训,增加学校瑜伽教师数量,缓解瑜伽教师缺乏现状。

2.3 完善瑜伽教学体系

高质量的教学体系是瑜伽教学质量的核心,提高高校瑜伽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具体科学化的教学体系,首先,对瑜伽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明确瑜伽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身体技能,心理发展以及社会技能的培养,摒弃以往注重体式变化的单一式瑜伽教学。其次,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高校瑜伽课程区别于社会上健身房的瑜伽课程主要在于学生学习人数具有固定性,社会上的瑜伽课程仅仅为了锻炼身体,而高效瑜伽课程的设置对瑜伽课程的学习目标较高,要求学生完全掌握一项体育运动并能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意识,塑造终身体育观念,因此在高校瑜伽课程的教学手段上应更加丰富化与多变化,在原有的讲解示范法、分解法、领做法的基础上增加分组法,自主探究练习法等。第三,完善瑜伽教学考试体系,改变单一的标准体式动作考试,增加理论考试以及学生自主创编动作考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瑜伽运动,加深学生对于瑜伽古老文化内涵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瑜伽教学在长春市高校的影响力。

2.4 完善瑜伽教学场地与设施

瑜伽运动区别于其他竞技体育运动,它要求练习者处于相对安静宽敞的环境中,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由冥想进入身体练习,在身体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力量性和专注力的练习,过于嘈杂的训练环境会影响学生无法进入冥想练习,导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情緒烦躁,导致教学效果的偏差,因此,高校应配备专门的瑜伽场地进行瑜伽教学,为学生进行瑜伽练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其它符合瑜伽运动的场地资源,如体操馆田径场、武术馆等平坦空旷的运动场地,将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加大对瑜伽教学的资金投入,适当购入瑜伽辅助器材如瑜伽砖瑜伽垫等,为瑜伽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2.5 宣传瑜伽运动,扩大瑜伽影响力

瑜伽作为一项新兴的校园体育运动,其良好的修身养性的运动功效对于当代社会生活竞争压力极大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十分适宜,同时也丰富了体育课程资源,增加体育运动项目与种类,满足了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需求。因此,高校应扩大对瑜伽课程的正确宣传,通过学校媒体网络向学生介绍瑜伽练习对于自身发展的好处,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参与瑜伽社团,聘请专业的瑜伽教练定期为学生进行辅导练习,增加瑜伽课程的课时,引进不同种类的瑜伽流派供学生选择与学习,将瑜伽课程逐渐由选修课程向必修课程转变。同时,改变大众对于男生不适宜练习瑜伽的错误认知,细观瑜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男性瑜伽的练习者对于瑜伽的发展推动具有重要意义,瑜伽大师也多以男性为主,但在国内瑜伽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瑜伽对于女性塑形养性的吹捧,导致大众对于瑜伽的认识发生了偏差,高校瑜伽在宣传瑜伽运动时,应针对男生的运动特点设置特色的瑜伽课程进行宣传,增加男性瑜伽教师的数量,提高高校男生对于瑜伽运动的参与度,从而增加高校瑜伽练习的人群,塑造良好的瑜伽练习氛围,扩大瑜伽在高校的影响力。

3 结论

目前高校瑜伽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前景广阔,高校应积极完善瑜伽课程体系,建立适应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特色瑜伽课程。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宣传瑜伽课程,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瑜伽运动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迎接瑜伽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亲子瑜伽有魔法
不正经运动范
动物中的瑜伽高手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