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课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精神培育的积极作用
2021-09-10王亿豪陈亮李伟楠王庆伟
王亿豪 陈亮李伟楠 王庆伟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 研究背景
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通识课程,不仅应使学生通过学习,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正确的身体锻炼方式,还应该通过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传授,使学生在人格和意志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职业院校的體育课程,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之间,由于师资力量及场地面积等因素差异,开展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上以基本运动技能为主,但是整体难度较低,项目较少。
1.2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部分职业院校课程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部分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体育教育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精神培养的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体育公共课程的发展。
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访谈法,文献法,统计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体育公共课在学生精神培育方面的价值。
3 研究结果
3.1 职业院校体育公共课中进行体育精神培育的可行性
近年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受到广泛重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未来大多从事技术岗位,导致学校在授课时忽视对于学生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培育,造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相对较低的现象。因此,在职业院校中加强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教育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3.2 体育公共课对职业院校学生精神培育的途径
3.2.1 通过实践课程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体育公共课程不应脱离实践课程的本质,体育精神蕴含在实践过程当中,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就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进行,使学生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领悟体育精神的价值,使体育精神深入人心。
3.2.2 通过竞技对抗的方式进行培育
职业院校开展普遍的体育运动包括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和技巧运动,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都是典型的竞技体育项目,学生要想掌握并运用技术动作,必须在实际的竞技过程中进行。
3.2.3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培育
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项目是需要两人以上进行配合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使学生与不同的队友进行配合来完成任务,建立团队意识,如足球运动中,不同位置的队员肩负着不同的责任,既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不能因只顾自己而使队友甚至整支队伍身处险境。
3.2.4 利用偶发事件进行培育
利用偶发事件在体育课技术教学和竞技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如学生无法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运用技术动作、因技术不合理运用而产生冲突等,如在对抗过程中,学生恶意违反规则,教师就需要立刻停止比赛,并郑重地讲明遵守规则对于体育比赛的重要性。
3.3 体育公共课对职业院校学生精神培育所发挥的作用
3.3.1 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育
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既要克服外在阻力,如天气,地形,对手的对抗等,还要与内部因素进行对抗,如当运动时体能达到“极点”时,人体产生不适,必须度过该时期,才能继续发挥运动水平。在工作当中,内容枯燥、专业性强、强度大,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和耐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
3.3.2 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要与他人一起共事,要掌握各种与人配合的技巧和方式。体育运动中的球类运动,强调团队内的配合能力,学生长期参与团体类体育活动,建立起团队意识和与人交流的经验,有助于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迅速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并为新的集体发展作出贡献。
3.3.3 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
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规则,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在比赛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则。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日后有可能参与一些高危行业,如果不按照规定完成,有可能形成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规则意识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规则意识,为职业未来打好基础。
3.3.4 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育
体育精神中包含团结协作、拼搏创新的精神等。这些精神可以感染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
3.4 利用体育公共课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精神培育时存在的问题
3.4.1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技术教学的层面上,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技术动作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只关注学生规定动作的完成情况,而不关注学生心理和意识方面产生的变化才导致了体育公共课中教学内容的缺失,
3.4.2 可用的成熟素材不足
目前有关利用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精神培育的素材不多,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便想进行诸如体育精神方面的教育,也很难开展。
3.4.3 院校间缺乏经验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学生的精神培育体现在课程的细节部分,职业院校间缺乏相关的经验交流,老师也得不到经验的积累,相关部门在这一方面能够进行的指导有限,导致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得不到推广。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发挥体育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育人作用,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4.1.2 发挥体育的多种育人功能,对于体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和体育公共课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
4.2 研究建议
4.2.1 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应加强提高对于体育育人能力的认识,积极拓展教学内容。
4.2.2 在教材当中加入一些思政元素或体育文化精神元素,使职业院校的体育通识教材更加立体,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
基金项目: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基地项目。编号:PXM2020_014206
_000016。
(作者单位:1.首都体育学院;2.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