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支架”模式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实践研究
2021-09-10吴娇
吴娇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一直受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关注,学生畏难和试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解题障碍。怎样才能让学生乐学并在阅读理解题型中用方法去实践新题型,用思维去大胆准确应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支架”建构为起点唤醒解题方法,优化思考路径,并结合具体阅读案例对语文阅读理解的实践和应用进行一定的初步探知,对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自信,提供源点和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实践与应用;“支架”建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
一、小学中高段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实践与与应用的现实情况
随着语文学科中高考改革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题在考试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很多学生容易在阅读理解中失分严重,这部分同学对如何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比较迷茫,认为努力也不见成效。因此同学中出现得过且过,不知从哪里下手、作答很多也答不到点子上的情况。在平时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听到学生的抱怨:“这道题原来是从原文中去找答案,好后悔!”;“我怎么没注意到这段里的这个词语呢?”;“我和同学的答案差不多,只是写反了,我怎么扣分了”。有些学校经常采用题海战术,认为多做题用处肯定大,然而实际上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阅读理解不仅需要积累经验,更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在实践中找到适用的答题技巧,方法用对了才会事半功倍,阅读理解水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小学阶段抓起。
二、小学中高段年级阅读理解实践与应用的困境
(一)答题意识淡薄,应付思想较严重
根据调查发现,接近八成的学生通常是略读文章,凭感觉行事。这部分学生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就参与性低,缺乏兴趣。阅读理解文字多,题型活,对思维要求高。这部分孩子大多数平时喜欢应付学习,做题的时候只能是“凭感觉”。
(二)凭经验,盲目圈划
中高段年级的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但是具象思维占答题主要方面。题海战术下,学生习惯性凭经验答题,再加上有的老师要求阅读留痕,他们便用各种符号标注圈划,而当真正遇到圈划类题型时,他们很容易束手无策。有些词语有引申意,学生不明考点,凭经验答题只会会错文意。
(三)文体和题型不熟,欠缺解题方法
文体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是通病。学生拿到文章首先就不会去判断文章的文体,心中也没有题型归类,答题时很难找到有效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去引导学生的文体意识、做题习惯以及解题步骤、方法。这就使学生不仅仅成绩得到提升,阅读水平和学习自信心也会大幅增强。
三、 “支架”思想的含义
(一)“支架”思想的定义
“支架”最早应用于习作和表达。就是将习作的各个部分分解开来,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学会习作的每个环节操作流程和技巧,消除习作的神秘感,让他们按图索骥,倚着扶梯上楼。笔者认为,阅读题的基础题型本身就是一个基础支架,理解类和赏析类题型却需要一个步骤和支架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
(二)“支架”思想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遇到新信息多,考查面广,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首先就会自我归因为外部原因,而凭感觉和经验在表面上游走,甚至是逃避面对。一旦有了开头的楼梯,一步一步往前走,桃花源就在不远处。“支架”不仅不会束缚思想,还会给你适应台阶,在知识接受度内助你打开思维。
四、中高年级阅读理解实践对于运用“支架”思想的必要性
(一)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
1.考察字音和生字写法;考察词语搭配和近、反义词;标点类
2.概括类题型;
3.圈划类、填空类和原因类题型
4.理解类和赏析句子类
5.提问并解决类
6.续写和创编类
7.根据文体判断写作顺序和方法类(积累并运用类)
8.开放类
(二)“支架”思想与中高年级阅读理解实践的必要结合
从阅读理解出题方向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题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细节赏析。要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阅读题,的确需要对概括方法,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表达方式或技巧的鉴赏等有自己的支架思路。笔者从微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支架途径。
五、运用“支架”思想的中高年级阅读理解实践尝试
实践与应用即将思想和方法作用于题型中,帮助找到切入点,准确解题。题型特点不同,支架搭建的起点不同,样式不同,方法也不同。这里,罗列几种较为典型的支架解题方法。
(一)巧抓关键词,形成思路支架
【案例1】《大脑的秘密》短文节选
短期记忆能将新的信息以一种活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存留在脑海里达数秒鐘。大脑的各个部分中,总有一些处于负责记忆的额叶皮层的监督之下,短期记忆就是这样产生的。该记忆可信度很高,但容量有限。大多数人的短期记忆只能容下5至9个对象,例如记忆一组电话号码。
题目:概括短期记忆的概念。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类题型,学生要想正确快速答题,巧抓关键词是重点。紧接着就是把关键词架构成下定义的答语。即短期记忆是……的一种记忆。锁定关键词:人的大脑、记忆的监督、状态、存留等词。再嵌入支架中形成答案——短期记忆是人的大脑某些部分在额叶皮层监督下把新信息以活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存留数秒钟而形成的一种记忆。
这种“支架”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带领学生试着思考和有理有据地变化。与此同时,学生也感受到动手和主动建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实践起点。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提高了解题效率。
(2)理清题目,“是与否”支架
无论什么文体的文章,常常会碰到一类题型:某个词是否能删掉,某些词语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学生答题时往往丢三落四或者囫囵吞枣。题目的序列层次没有理清就下笔,头脑中完全没有支架。下面这个案例可以一看究竟。
【案例3】《飞上蓝天的恐龙》短文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题目:文章中的“一些”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解析:这类题表面上没有思路可寻,一类学生便不假思索的回答,老师很难从理由中看出能否去掉的文章内在含义。而“是与否”的支架则是:不能或者能+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去掉或者不去掉文中义+此类文章的特性(准确性、严谨性)。这个支架就像玻璃杯,能够清楚呈现杯中物,有时还可以折射其它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黄保余.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6)
[2]吴希胜.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余余燕.浅析以教材为基础的阅读教学设计 [J]. 新课程( 下 ) 2014 年 05 期
[5]朱名辉.《掌握答题模式 便于有效答题》,学术期刊, 2012年 1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