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羌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1-09-10李晓华
李晓华
羌族作为一支古老的民族,蕴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流变。汶川地震发生后,周边羌族聚居地遭到严重破坏,此时,学界许多学者聚焦在羌族文化的重建、传承与发展研究上,对于羌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如此。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催生西方体育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羌族体育文化也略受影响。为此,本文以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为视角,探析羌族体育文化的新时代传承路径。
1 羌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
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拥有56个民族的新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在把控好全局、集中好思想的情况下,更多地考虑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模式所规范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切实做到各民族内部文化的茁壮成长,实现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鉴。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而不是一以贯之,对不同民族、文明和文化的“一刀切”。
羌族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缩影。所以,对羌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是对中华文明的再继承与再创造。然而,现代化一方面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但也导致人们普遍出现缺少核心意识形态,精神上无依无靠,再加上社会处境与个人困境的焦灼不安,使得一部分人盲目信教,寻求精神和思想上的归属。由此可见,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民族性的元素必不可少,它可以极大程度地为大多数人“寻根”,使得广大人民精神思想归于正位。
传承和保护羌族体育文化就是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寻根源”。那么,如何进行羌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分而治之?还是保持一致?这里提到的“分”,更多地指羌族体育文化的种类。如果从类别的内容、价值、功能及意义上来看,一切事物都是源于生活,且最终回归于生活。羌族体育文化亦不例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蜕变中,尚存的稀世珍宝,在具备生活性的同时,也附带独特的民族性。所以说,在传承羌族体育文化的过程中,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最为合理。对不同类别的内容,按照各自内在的属性逻辑,遵循适应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
羌族体育文化的各类体育项目,首先要保证本民族内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衍生;其次,是推广和发展相似民族开展此运动;再次,才是向不同文化属性的民族宣传与推广。因为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甚至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个体都是具有民族感情色彩。一般的,相同文化模式的民族更容易接受,并且更快的挺会的其中的情感传递;而相异文化模式的民族在接受起来会更慢一些,并且很难体会到其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
对于体育的发展方式,现阶段,无非就是学校、社区和家庭。学校体育的原动力在于学校教育的普及,而群众体育的驱动力来源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亲缘活动和以社区为单位的群际活动。如果将民族性体育运动按照传统竞技体育运动的推广范式进行下去可能很难。易剑东教授曾提出运动项目文化的“五式”演进逻辑——运动方式——竞技形式——管理模式——推广程式——人格方式。笔者理解为,体育运动方式决定了此种运动竞技的表现形式,而对于运动项目的管理要“因项制宜”,不同竞技形式的运动应当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要遵循运动项目的内在逻辑,并且在推广中已然按照此种程序进行下去,最终体育运动所锤炼的品性会注入运动者的人格之中。
2 羌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意蕴
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为学校体育发展规划了四个“帮助”。概言之,坚持以人为根本,以学生为根本,并将人格的培养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并且笔者认为此种演进逻辑具有可逆性,在羌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意蕴中也有所体现,其中教育价值与国防价值最为明显。
2.1 教育价值
羌族体育运动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载体。日本在进行本土文化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视通过体育运动进行发展的途径。以日本学生从小学习剑道为例,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家长的体育价值观与我国存在一定差异,或者说“体育价值观”在日本人眼里表示体育有些过于狭隘,倒不如说是“价值观”。它们的价值观念是,通过体育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礼仪意识,让学生在体育中具身体会体育的价值功能,促进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这种观念,是将礼仪等植入体育中,建立在一种多元、立体式的发展架构中。而不是我们所想的,发展礼仪,学礼仪;培养法律,学法律。这个社会,或是说这个大环境并不是单一平面的结构,各种环节一定是建立在多元、复杂的事物之上。并且日本将对学生礼仪、文化的培养厚植入日本传统体育的发展中,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的传统体育运动就成了日本傳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从中可以看出,民族性的体育运动对本民族而言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因此,人们在参与羌族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够具身感知到羌族文化的独特精神,在肢体的摆动与节奏的变动中,潜移默化的建立了羌族文化价值观念。
2.2 国防价值
在数十种羌族传统运动中,包含竞技类、角力类、游戏类、武术类等等,这些体育运动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是根据特定的节庆而设计的礼仪、祭祀、宗教等活动。在这些体育运动中既展现了羌族人民激情、豪迈的民族精神、又体现了羌族文化的内涵意蕴。从羌族体育运动的表现形式来看,既有个人对抗的角力比拼、又有团队合作的集体竞技。从一些羌族体育项目的运动形式上,可以挖掘国防军事训练的功能价值。毕竟,在羌族体育文化的追溯根源上,军事训练与尚武精神是体育文化的起源之一。具体来看,押加是一种两人对抗的角力类项目。进行角逐的两个人各自牵引着绸带的两端,相对用力。绸带两端的牵引点在人的肩部,比赛时,需要双方俯身向下,四肢协调向前用力。这个动作与军事国防训练中的过铁网在动作形式上具有较大的同构性,并且均是锻炼人们四肢协调用力。除此之外,羌族体育运动中还有许多运动项目对军事国防训练具有加大的利用价值。通过将民族运动与国防战略相结合,实现民族与国家的高度统一,从而既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又能推动国家战略的发展。
3 羌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传承路径
在以往关于羌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多数学者围绕“家校社”三大场域展开,论述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与羌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关系,其中较为突出的传承形式为学校中的教育传承、家庭里的代际传承等。
3.1 教育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示范项目进校园”是新时代羌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主要形式。在羌聚居地的大、中、小学的校本课程设计中,可以因地制宜的纳入羌族体育传统项目,通过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示范项目”,使学生在学校中参与本民族的体育运动时,产生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在羌族体育运动中感受羌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而学生通过系统的羌族体育运动的学习,使羌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
3.2 代际传承
代际传承是我国文化传承最为传统的方式,一般代际传承发生在嫡系血缘关系之间,或者大宗族内部。代际传承往往更多出现在较为隐秘的传统文化,为了保证文化的“正统思想”,仅在宗族内部或嫡系之间进行传承。对于羌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更多地是以发扬运大为主,并且很少涉及隐秘的文化元素,因此,羌族体育文化的代际传承更多地作为教育传承的起点,由长辈从小对孩子进行的羌族体育文化熏陶,或是组织家庭之间的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等。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羌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5·12汶川地震以来羌族体育文化重建回顾、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2020PTJS08007)。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