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9-10汪元芳

健康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以下简称“CIS”)康复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共选取CIS患者68例,随机分2组后,于其康复中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n=34。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ADL评分大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为CIS康复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对其康复有一定促进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护理;效果

CIS的发生往往伴随各种遗留问题,常见的如吞咽功能、肢体功能等方面的障碍,嚴重限制患者今后的生活能力[1]。因此康复治疗对CIS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指出,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对此类患者的康复更有利,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共选取CIS患者68例,随机分2组后,于其康复中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n=34。前者组内纳入男/女病例数为19/15例,年龄44-75岁,均数值(62.57±4.83)岁;后者组内纳入男/女病例数为18/16例,年龄43-75岁,均数值(62.49±4.72)岁。两组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CIS康复治疗需求为依据,提供常规护理配合,内容包括,饮食干预、合理用药指导、睡眠/疼痛/康复锻炼管理等。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1)选取若干护士组成团队,为本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要求全员在进入工作前先进行相关学习,并通过考核。(2)护理人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CIS疾病资料、患者个人病情等多方面的资料,以促进康复为最终目标,明确护理路径表。(3)路径表主要以患者入院后的时间为顺序,明确指出各时间段的工作内容,要求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①Day1,将医院布局、病房、相关医疗团队等介绍给患者,帮助其快速熟悉和适应就医环境;初步介绍治疗相关内容,如流程、方式、预期效果等;按需求带领患者完成相关体检项目。②Day2-7,完善病情评估,并以实际康复情况为依据,就康复训练进行指导,注意循序渐进、被动到主动等原则;完善心理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心态,便于梳理,确保康复过程中,患者可以维持轻松的心情,以便获得优质睡眠。③Day8-14,就肢体功能的实际恢复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确定正在循序恢复,无加重迹象后,指导其进入站立和坐位等动作的锻炼,时间与锻炼量同样要在患者耐受内;针对吞咽能力,指导患者通过舌头伸屈、旋转、卷翘等动作进行练习,并模拟食物咀嚼动作;发音方面,从单字、单词、词组、句子,慢慢加深训练;在情况允许下,尽可能让患者自主完成日洗漱、常衣物穿、脱等生活琐事。④出院,进行一次生理、心理上的全面评估,切实掌握出院患者身心状态,结合实际对出院后的相关锻炼、生活注意事项等提供合理建议与指导,同时护患双方建立有效联系,便于随访。

1.3观察指标

(1)借助NIHSS判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区间为0-42分,所受损伤越严重者,得分越高。(2)借助ADL量表判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最高100分,独立能力越高者,得分越高。(3)护理效果:以NIHSS得分胃主要依据,显效(分值减少70%或以上)+有效(分值减少50-69%),若分值减少不足50%则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经护理,观察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ADL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脑血管相关疾病始终为国内外医学研究要点,其中CIS作为常见的病种之一,具有严重的危害性[2]。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成以上的CIS患者存在残疾问题,程度轻重不一,但均对患者今后的生活造成一定障碍[3]。无论对患者个人,还是对其家庭而言,均是一种负担[4]。因此,对于CIS,临床认为,必须予以患者康复阶段高度重视。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中,以结合经验与实际需求拟定的路径表为根据,严格落实不同阶段的护理任务,有效避免了遗漏、错乱等问题,不仅能够确保提供高质量护理,而且在相关资源配置方面也有一定优化作用[5]。

本文中,经护理,观察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ADL评分大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下,可促进CIS患者的康复。

总之,CIS患者的康复效果直接决定着其今后的生活质量,而借助临床护理路径,可对其康复效果起到一定提升作用,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减少甚至避免其对今后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连华.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5):157-158.

[2]王萍,王思杰,常海霞, 等.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0):177-180.

[3]俞小霞,方彩娣,郭彬.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及标准化护理流程构建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26-828.

作者简介:汪元芳;女;皖巢湖;1969年3月; 护理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脑损伤的康复护理

(安徽省半汤温泉疗养院 安徽巢湖 238000)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