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021-09-10林国兴
林国兴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国家监管部门,都对建筑工程数量、规模和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在后续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应对常用的施工技术加强创新和探讨,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施工技术,影响着建筑结构的稳定和防水等,因此其具有典型的施工技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裙楼与主楼连接处的稳定性,降低后期沉降速度和沉降量的不同而导致的连接处结构断裂等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在其连接处设置后浇带,在分别施工完成后,通过一定时间的静置和作用,在其楼层沉降量达到一定程度且完成正常沉降的大部分数值后,再施工后浇带将其连为一体,从而提高整座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温度和热量的散失,通过设置后浇带,能够有效促进热量的均匀扩散和减少热量集聚,以实现温度变形收缩对混凝土结构的最小影响。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设置后浇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速度,减少施工的技术难度和控制难度,能够实现同步实施和流水作业,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机械和材料的使用和进出场顺序,将一个整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通过后浇带进行合理的分割,形成各自独立的混凝土工程,进行各自独立的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和同步各自浇筑混凝土材料,为后续的养护和工序流水作业分割提供便利。
根据后浇带的不同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分为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和伸缩缝三大类,各自之间的处理和预留位置都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受力分析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设计。在后浇带接缝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预留钢筋、空间等情况,就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才能顺利完成。
2后浇带施工流程
(1)施工准备。在建筑后浇带施工前,无论是施工总包单位还是具体的专业施工队伍,都要做好各项建筑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材料和人员设备的准备工作,从而为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做好后浇带的清理、清洗冲洗工作,防止夹渣和尘土造成施工过程中无法顺利衔接的问题,从而精准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和实施的步骤;另一方面,还要对光滑的后浇带预留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增加混凝土衔接处的整体性,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处理方式配合使用,特别是要做好界面黏合剂的涂刷工作。由于后浇带衔接处是防漏和质量控制的重点区域,施工单位和检查控制单位的负责人员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2)控制后浇带间距。后浇带相对于整体浇筑而言,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伸缩膨胀量,减少裂缝的产生和做好衔接处理,所以,一般后浇带施工的间距控制在7cm左右最合适。后浇带预留过大和过小,都会对后期的施工难度和建筑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因此要特别重视后浇带的预留区域尺寸。
(3)模板搭设。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重要环节就是做好后浇带模板的搭设,模板施工不是凭借经验进行,而是要进行专业的计算设计和方案制定,特别是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提高,建筑后浇带施工尤其要做好模板设计和计算工作,避免凭借经验随意施工。另外,还应加强对设计文件的交底和规定,特别是随着建筑高度的提高而给高空作业和临边作业带来较高的安全隐患,高空模板支护工程对施工安全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后续的浇筑施工和养护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保护和文明施工,做好后期拆模的便利化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4)浇筑振捣。在建筑后浇带施工混凝土浇筑环节,由于混凝土浇筑的宽度和总体材料数量较少,降低了检测和材料试块等相关质量要求,从而给建筑后浇带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局部振捣不密实是后浇带结构不稳定、防水性能较差的基本问题,应根据建筑后浇带高度特点进行分层浇筑和振捣密实,以防止产生气孔和空鼓现象,做好模板湿润度的控制。选用合理的振捣设备,在振捣过程中,还要防止对钢筋造成破坏和移位,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5)施工后的处理。完成建筑后浇带施工后,需要及时对施工竖缝进行外观平整的处理和检查,以防止发生黏结不良等质量问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注浆、注胶和补强施工处理。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做好外观检测和试验,结合浇筑前的水压冲洗、垃圾处理和凿毛、界面黏合剂的涂刷,做好后浇带施工后的处理和检查。
(6)养护。建筑后浇带施工完成后,要在进行养护后再拆除模板,切忌提前拆模和提前使后浇带承受压力。还应加强养护期的监督管理和保护,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和养护措施的执行检查,避免造成后浇带的强度不足和破坏。并根据不同季节温度和环境的影响,做好建筑后浇带的养护措施,严格按照养护要求进行洒水、覆盖或保温处理,保持后浇带的应力扩散速度适中,防止应力集中而产生温差应力裂缝。
3施工优化
(1)平面優化。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强度符合设计规定,就要在施工阶段甚至设计阶段做好后浇带平面规划,在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进行重点优化和检查,本着切实需要的原则,优化布置后浇带的设置,避免随意设置,提高计划性和规划意识,在建筑结构变化交界面,根据需要控制后浇带的长度和间隔,以满足温差和应力需求为主,确保间距不小于30m,宽度控制不超过1m。合理设置后浇带的位置和平面规划是做好后浇带质量控制,保证建筑整体强度的基本要求。
(2)支撑优化。后浇带施工虽然工程总体浇筑量不大,但是对模板和支撑体系的要求较高,其也是质量和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环节之一,容易产生裂缝和缝隙,对建筑结构整体性造成影响。因此应当加强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加强优化,不能现场随意更改,更不能因为工程量小和经济效益低而采用随意的支模和浇筑处理,不能与洞口封堵施工同等对待,而应进行重点的质量监管控制。
(3)钢筋优化。为了建筑后浇带的顺利施工,就要对钢筋进行处理。钢筋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要做好预处理钢筋的受力分析,不能随意切断,焊接加筋控制总量不超过三成,同时还要做好固定绑扎,防止浇筑过程中的位移破坏。后浇带施工量小,钢筋配比不仅不能简配,还要严防高配,这是由于高配钢筋超过设计比例较多,容易造成结构受力性能不合理,为后期的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4)浇筑优化。建筑后浇带的浇筑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要优化浇筑材料,根据需要提高标号和特殊功能,一般要提高最少一个等级,还要做好试块的预留和抗渗功能的测试,通过整体规划的方式,优化施工工序,保证单次施工的浇筑混凝土量,减少取样频次,加强过程监管,特别是过程中的分部隐蔽验收控制。确保浇筑面的处理达到浇筑标准后,再做好模板的支护验收。
(5)浇筑和养护优化。建筑后浇带位于底板和墙体位置时,应加强养护时间和振捣方案的优化和过程控制。在建筑后浇带预留满足两个月时间,并确保前整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对有沉降要求的后浇带施工还需满足两周沉降要求,然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4注意事项
后浇带施工在建筑施工中虽然总量不大,但是其技术性和施工细节要求较高,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内容,也是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环节,因此要对其加强技术应用控制管理。且由于后浇带施工发生质量问题和设置问题后的处理难度较高,造成的建筑工程施工整体影响较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好施工工序的提前安排和演练交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确保后浇带施工的一次成型和质量合格,还要对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材料、钢筋绑扎和模板工程做好验收检查。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后浇带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工序,对施工队伍的要求较高,所以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环节,加强监理、质检各方的制度要求,对建筑后浇带施工工艺的特点进行不断优化,以提高建筑施工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苗丽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2).
[2]姚香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7).
浙江大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