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21-09-10于诚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道德人才

于诚真

摘要:“德”作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政治思想具有导向和保证作用;道德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个性心理品质具有激励和调节作用。加强人才“德”的培养,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加强人才“德”的培养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优化社会环境。

关键词:人才;德;培养

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的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的人。[1]人才与非人才有区别,最根本点就在于人才的素质优于非人才。人才素质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德”、“智”、“体”三方面组成。了解“德”的内涵,认识“德”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其“德”的培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的内涵

对德的推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关于德的思考,伴随着中华文明肇始以来的整个过程。关于德字的诸多阐释说明,从德字字形、起源、最初含义出发,人们主动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德这一关系的产生,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有所“得”。可见,德的原本意义是“真”与“诚”。《周易》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其中德表达的是一种客观状态,进而言之,“真”与“诚”的意义就是在表达一种客观自然的现实状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德也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表述。韩非子认为,庆赏之谓德。《实用大字典》中对德字的解释,除了地名以外,有福、恩惠、人性、爱民无私和存心。明代吕坤曾说,在上者能使人忘其尊而亲之,可谓盛德也已”。这些德的含义中,表达的是给予他人以利益,表明在形成社会的人际关系之中,利人利己是德的共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德”有三种释义,第一,道德;品行;政治品质。第二,心意,离心离德。第三,恩惠,感恩戴德。人才素质中的“德”主要是第一种释义,指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

二、“德”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德”作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政治思想具有导向和保证作用;道德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个性心理品质具有激励和调节作用。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这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有区别,但是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政治思想——导向和保证作用

政治思想决定着人才成长的政治方向,决定人才是为谁服务的,也决定人才所创造出的成果为谁所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向和保证的作用。人才是通过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其政治方向必须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人才,使其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道德——约束和规范作用

伦理道德是指一个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所持有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思想情操。“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3]因此,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只有用伦理道德来约束和规范其行为,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提升人才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时代新人。

(三)个性心理品质——激励和调节作用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起着激励和调节的作用。人才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在21世纪这样一个全球化日益凸显的时代,人才成长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更应该注重人才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个性心理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三、人才“德”的培养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人才“德”的培养,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家庭、学校、社会是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场所,加强人才“德”的培养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优化社会环境。

(一)重视家庭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个人成长成才的摇篮。因此,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个人的成长创造相应的条件。第二,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重视家长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加强学校教育是人才“德”培养的关键。第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一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强国之志并自觉将其融入实践之中。第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人才的“德”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实践的磨炼中培养。学校教育中应该结合现实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三)优化社会环境

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人才“德”的培养要优化社会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第一,加强正面宣传和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人才形成良好道德素,并付诸实践。第二,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入侵。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要时刻警惕这些错误思想的侵入,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思想,坚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为人才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才“德”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学习教育、优化社会环境,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统一,实现资源有效融合,更好的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罗洪铁,周琪.人才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蘇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道德人才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跟踪导练(五)(2)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道德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