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旅游研究述评

2021-09-10吕然杨长明

当代体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旅游者学者旅游

吕然 杨长明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历程、概念界定、研究热点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今后体育旅游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体育旅游研究历程回顾

体育旅游现象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举办就已经出现了,而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直到1966年才出现,是Anthony为英国健身休闲顾问委员会撰写“体育与旅游”一文,但是学者们普遍认同Glyptis对欧洲5国体育和旅游之间关系的研究出现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理论研究的开始。由于战争等因素,我国对体育旅游的研究较晚,直到1989年我国学者王仕平才在《旅游学刊》上发表第一篇体育旅游文献,随后我国于1990年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国内学者对于体育旅游的相关研究才逐渐展开,因此也有学者认为1991年刘杰发表的《论体育旅游》才算是国内第一篇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文献。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较晚,因而早期的体育旅游理论研究并未形成体系。从学术发展趋势曲线可以看出体育旅游的研究自2008年开始得到广泛关注,2018年达到顶点,接下来几年仍然保持较高的关注度。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体育旅游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体育旅游作为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于2003年开始在天津体育学院等多所体育院校设立并招生,进行办学和人才培养,且体育旅游于2018年首次在教育部本科专业新增目录中出现,正式成为教育部的目录专业。

2 我国体育旅游学术概念

体育旅游是旅游学与体育学交融产生的一门社会文化科学新学科,而體育旅游的概念界定也是由“体育”和“旅游”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组成,因此我国学者对于体育旅游的概念界定的不同认知即源于体育旅游的本质属性到底是旅游学还是体育学。

从旅游学本质看,体育旅游被定义为休闲活动,关注的是旅游者的游历认知和体验,最终在心理与精神层面得到满足。例如,李婷(2017)认为体育旅游首先是一种旅游活动,具备了旅游的基本构成要素;谭白英、邹蓉(2002)认为:“体育旅游是以非营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王丽霞和于善旭(2006)认为,一些活动诸如徒步、登山等不以旅游为主要内容和目的,而是为了在异地环境中达到体育目的和运动效果的,且以体育活动的成功与否为满意的评价标准,并由体育行业和体育组织、体育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组织管理的,具有一些旅游形式的体育活动应作为一种体育活动较为恰当。

从体育学本质看,体育旅游有更明确的休闲与健康促进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6)对体育旅游的界定是“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涉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业态”;徐勇(2016)认为体育旅游就是以观看、欣赏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游览活动。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与定义看,旅游学关注活动过程的体验,而体育学的关注体育的运动行为;旅游活动参与目的关注休闲性,而体育运动关注目的性,总的来说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属于体育产业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更具专业性。

3 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热点

3.1 对体育旅游者的研究

体育旅游者是体育旅游的主体,也是体育旅游得以进行的关键,因此体育旅游的一切活动均需要围绕体育旅游者开展。我国学者的研究也体现了上述观点,对体育旅游者的理论研究从条件、特征、类型、网络关注度等不同角度入手,依托体育旅游者多元因素提出体育旅游市场的优化策略。

不少学者的研究中指出个体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确定为旅游者。李婷等人(2017)利用主客观条件,包含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充足的时间、身体健康状况、运动竞技能力等来判断个体是否为体育旅游者;戴光全(2006)提出动机是衡量个体是否为体育旅游者的另一重要指标,该研究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旅游活动参与动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体育活动参与者与体育旅游者的动机有很多相似性,同时也间接的反映出体育旅游者的特征。我国学者关于体育旅游者特征的研究成果五花八门,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决策行为、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行为特征研究等,其中比较多的是参与特征与行为特征,研究多以某区域特定体育旅游为研究对象,不同区域内体育旅游者特征各具特色。对体育旅游者分类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根据体育旅游资源类型、过境国界、年龄阶段、参与程度、观赏距离等分成多个层次类型。

3.2 对体育旅游政策的研究

体育旅游政策是指导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规范体育旅游市场的重要文件,是加快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但我国学者对于体育旅游政策的研究文献数量不足,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整体或某一区域不同方向发展政策的解读,并提出体育旅游的发展要遵循政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不断完善我国政策内容。我国学者对体育旅游的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虽然部分文献提到了构建体育旅游研究体系的内容,但并未得出有效结论。目前研究对体育旅游体系研究比较清晰地是王洋(2019)的硕士论文,他将我国体育旅游政策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空白期(1949-2007)、发展期(2005-2015)、明确期(2016-至今),并对我国体育旅游政策进行了数理分析,填补了理论层面的空白。随后王永琴、安爽(2020)以体育旅游政策外部结构、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特征构建了三维分析框架,对现行体育旅游政策进行了定量分析,在王洋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期和明确期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目前体育旅游政策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育旅游产品和体育赛事、体育旅游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体育旅游安全四大方面。

3.3 对体育旅游产品分类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分类也是各抒己见,在已有成果中比较常见的是“二三四五六”分类法。一些学者根据旅游者是否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参与型体育旅游和观赏型体育旅游;曾博伟(2018)以旅游者参与体育的程度为依据,将体育旅游产品划分为三大类:体育场馆参观游、体育比赛观赛游和运动休闲旅游(即户外运动);根据体育旅游的形式,一些学者将体育旅游分为四类:度假型、娱乐休闲型、民俗型、观光型;还有一些学者在四分法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将体育旅游划分为五种类型:观赏型、民俗型、刺激型、休闲型、竞技型;以体育旅游形式划分最多可分为六类:观光型、度假型、健身娱乐型、竞赛型、拓展型、极限型。以上5种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均存在不足,二分法过于笼统,三分法并未完全涵盖体育旅游所有产品;其次在产品分类种存在太多矛盾之处,由于体育旅游项目的界定不是绝对的,各类型之间会存在并行的情况,难以断定归属,如“休闲”和“健身”,虽然目的不同,但是产品之间也存在交集,赵志荣的研究很清晰的总结了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国对体育旅游的定位过杂,对体育旅游的分类过乱,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归属过泛。

3.4 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体育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我国学者的积极探讨。我国学者普遍认同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类,具体可划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有六个基本特征,即广泛多样性、不可移动性、环境依存性、可直接消费性、塑损两面性和被动外向型,因此2000年至今关于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论文、课题中多是带有地域特色的“某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可见我国学者在具体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的具体化利用、因地制宜已达成共识。但是一些学者也提出我国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未形成完善的系统,开发不合理,不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市场,着眼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現状,从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环境保护、资源类型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制约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相关研究中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给予建议和策略,提出的具体措施缺乏实践参考。

3.5 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研究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体育旅游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每年以30%到40%的增长速度壮大,且各区域内体育旅游市场均以区域特色为主要产品,差异化程度高,对于体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一些学者的研究中表明,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我国是体育旅游初级产品大国,但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初级产品,对高端市场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但我国高端消费市场尚未成熟,消费者的需求已然成为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引擎。其次是缺乏专业化人才和服务。一些学者提出我国在体育市场人才培养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重理论脱离实践,未能将课堂与市场有效结合,学者们广泛认同人才与市场达到学习、实践、就业一体化衔接模式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方案。

4 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综上所述,我国对体育旅游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和解决的,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理论与实践共同推进

从研究方法看,体育旅游相关研究运用最多的是文献资料法,部分研究缺乏实践的检验,需要在田野调查等方法的辅助下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2)增加量化分析研究

目前体育旅游相关研究以文字性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缺少量化分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术观点的说服力。为了清晰地体现我国体育旅游的客观现实,后续研究应加强量化分析研究。

(3)填补理论研究空白

目前的研究成果远远赶不上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体育旅游有非常详细的划分标准,但很多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如代表不同体育旅游消费者群组的细分市场,相关研究中比较多的是对老年人、大学生群组的研究,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全面,还反映了研究视域单一,成果应用性低的问题。

作者简介:吕然(1995.07—),女,河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杨长明(1984—),男,副教授,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者学者旅游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程门立雪
大学者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