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于监测环境下中小学体能教学的策略

2021-09-10陆艳芳

当代体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技能运动体育

陆艳芳

新时代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下降,肥胖学生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青少年学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学校体育的原因,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原因,有家庭影响原因等多方面。就学校体育而言,作为学校体育的主阵地--体育课堂,有效提高中小学体能教学效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是改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路径。因此,体能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思考,是当下社会和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体能是指人体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体能练习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便捷的场地和器材,创设体能练习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把每节课8-10分钟的体能练习安排得新颖、有趣、多样、有量、有效,以提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所需的运动负荷及运动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1 把握体能特质的阶段性

良好的体能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中小学生身体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具有可塑性大的特质。为此,中小学体能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建立在遵循中小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和运动技能掌握规律,以及建立在体能各个敏感期特征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紧密结合中国体育与健康管理课程设计标准的水平段要求,结合自己对体能要素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教学工作特点,结合学生的体能现状(即学情分析),来设计学生体能课堂教学。比如1-2年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和身体发展特点,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劈叉和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等柔韧练习,使学生的柔韧性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2 强调体能练习的系统性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的融合来实现有效教学,实现学生体育能力、健康行为、体育道德核心素养的发展。体能教学不仅要注重"点"上的多样化,也要突出"线"上的变通,更要强调“量”上的强化。要把“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贯穿始终,把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提升专项运动技能要求贯彻始终。要充分利用室内、室外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有效的课外体能技能强化指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运动生理心理学知识,知道和掌握那些是与健康体能有关、那些是与运动体能有关;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能训练与饮食、作息习惯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如何减少运动损伤,打通学生学与练的“堵”点和“难”点。要指导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学会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运动负荷和制定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实现把发展与健康相关体能和与动作技能相关体能的有效结合。

3 提升体能训练的趣味性

传统体能教学一般采用简单、重复的练习方法,往往使学生对体能练习望而生畏,产生心理抵触。不少教师依据现有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的体能测试项目,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将体育课上成了运动队的训练课,要求高、强度大,学生作为被训者,何谈兴趣?所以创设丰富多彩的体能练习内容和方式进行体能教学,是提高体能效果和运动能力的关键。比如可利用节奏感强的音乐,将动作的次数、组别融入到音乐中,在音乐的配合下完成练习;也可通过游戏或竞赛方式进行或结对互助的形式进行练习等等。还可针对学生喜欢球类等项目的特点,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敏捷性、灵敏性等专项素质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还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补偿性的练习,比如在学习以上肢练习为主的“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内容时,运动量小,课穿插负荷强度比较大的位移速度、一般耐力的组合练习,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体能发展全面性。

4 突出体能教学的针对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教学研究内容必须适时变化,以适应社会不同时期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突出教学工作内容的时代性特点,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掌握体育与健康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生活技能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提高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体能教学,要在体能教学选择课程内容时考虑体能与课的内容关系。比如通过深入分析本校所具备的场地、器材等体育资源,来确定体能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向、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课的软件,如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情与技能的储备等情況,设计体能教学的负荷、强度和密度,实现针对性与有效性相统一、技能与体能双提高。

5 着眼体能锻练的长期性

体能需要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转变和提高与体能锻练的长期性有很大的关系。《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在体育课中要保持在中等强度前提下持续运动10 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强调要把体能练习贯穿每一节课。教师不仅要在每课上教会学生体能练习的方法和保健和健身知识,还可利用线上或微视频等的形式,指导学生课后自主进行锻炼,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能锻炼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和保障,引导和指导学生懂得利用所学的健康知识制订体能锻练计划,并学会与同学相互监督实施、相互评价各自的锻炼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校内和校外长期的锻炼,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6 重视体能水平的差异性

中小学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方式、环境不同,个体差异大,体能水平各不同,如何使中小学生的体能都得以发展,是体能研究的重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要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让体能水平较弱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能锻炼。比如设计心肺耐力组合练习时,强度和密度的设置,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练习的组别、次数、间歇时间等方面进行增减;或根据锻炼目的差异,男生多开展些力量或爆发力训练使体格更强壮,女生多进行无氧减脂和柔韧性的训练以使体态匀称柔美。总之,体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的处理好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确保所有学生在练习中受益,从而提高自身的体能水平。

7 建立体能评价的科学性

让学生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的体能,是推动学生有效开展体能学习的好方法,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特别是一些体能弱的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帮助。体能水平的评价,在实验阶段教师们选择与运动体能有关的体能项目,设置适合学段的学生评价标准,或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标准和每学年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体能)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摸清实效、摸清实情,制订有针对性的练习计划、技能评价。比如灵敏性测试,可通过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三点移动的次数,以此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测试与评价体能水平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自身身体机能和体能练习技术的掌握情况。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正确评价体能锻练的成果,才能使学生体能锻炼更加有的成效,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课题: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监测环境下中小学体能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编号:MJYKT2019-101。

(作者单位:三明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运动体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