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分析
2021-09-10赵少平
赵少平
体育课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对学生体魄的强健和情感的陶冶,更能够实现对于大学生灵魂的塑造以及意志的磨练,这使得现代体育拥有一定的德育价值,在德育和体育的相融过程中达到对于学生体魄和心智的教育。由此可见,在体育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思想教育的关键,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探讨体育课中课程思政实施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是促进体育思政融合的必经之路。
1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
高校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往往是体育课程价值的体现所在,同时也是体育学科实施德育功能的关键。分析体育学科的功能,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德育元素,日常教学过程中所包括的技能教学以及价值导向是体育课程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1.1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时代的发展或者是科技的进步,都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而知识的更新则带动社会思想以及价值观的转变。在当今社会中,多元文化的融汇交流使得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方面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除了需要承担日常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教学之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道德修养的养成,才能够保证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可见,来源于学生身心成长方面的需求,使得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成为必然。
1.2 全国各大高校的重要改革方向
现阶段有关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成为全国高校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我国高校更希望能够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思想上的水平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该方面树立了明确的教育目标,试图通过优化组合教学资源的方式开拓更加有效的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运动技能的增长,同时在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也得到提升。
1.3 高校思政教育即时体验的一种重要实践
可以发现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所表现出的内容以及功能均符合体育学科特征,而不同之处在于,体育课程所具有的实践运动体验环节是其他学科形式上开展思政教育所不具备的。这是因为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充斥着意识活动和躯体活动的融合,表现出生理和心理的同向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即时感受和情感体验,具有强化思政教育的作用。
1.4 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大量优质资源
高校阶段所开展的公共体育的优势之一在于拥有更加丰富的教材内容以及更加繁多的运动项目,而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政治,教育内容以及功能。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团体性运动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而耐力型的运动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这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实现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2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德育目标的解读
2.1 爱国情怀下的民族意识培养
高校所开设的体育学科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针对学生的体育文化以及爱国情怀进行培养。可以说,体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息息相关,不同阶段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素材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十分浓郁,借助体育发展历史以及文化的熏陶,实现对于学生民族情怀的设计,相较于其他思政教育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带来的感受更加真实,所起到的教育效果也更加明显。通过体育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方式,发挥体育课在思政教育中所具有的功能,这也是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基础所在。例如可以通过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史中祖国精神作为素材,来强调奥林匹克历史中所包含的为国家,为民族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核,也可以用当代中国竞技体育的艰辛发展历史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心。
2.2 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培养
当今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高,需要具备优良的意志品质以及坚毅的精神。自古以来,顽强拼搏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实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的培养十分必要。例如,以长跑项目为例,这是典型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不仅能够对于学生的耐力素质进行培养,同时也能够在参与长跑项目过程中对学生的战胜自我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这是因为在参与长跑项目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对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斗争的过程,自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困难的克服能力。更为可贵的是能够针对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进行放大,让学生了解不畏艰难,乐观开朗,性格品质的重要性。
2.3 集体主义情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
高校阶段的体育往往会涉及到数量众多的体育比赛,而这其中都折射着合作完成思想的内涵,通过团队精神的维系,使得这些集体项目能够取得胜利。由此可见,组织大学生参加群体性的体育活动,能够对其团队精神进行培养,通过参与其中来掌握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渐掌握合作技能。更为重的是在当今社会,团结合作是重要的个人技能,通过体育教学也能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教师,教练以及队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到与他人相处的平衡多样性,这是锻炼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步骤。
3 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3.1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通过耐力训练实现对于大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此类项目包括800m,1000km等各种中长跑训练项目。这是因为在这种耐力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和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进行斗争,逐渐掌握坚持的重要性,每一次项目训练都会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锻炼。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各种竞技类比赛,例如接力赛,追逐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比赛的氛围中,学习勇于拼搏,奋斗向前的精神。
3.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互帮互助的优良品德
体育课中所包含的各类球类项目离不开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要求对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可以说球类项目是引导大学生掌握团队协作艺术的良好选择。通过传球的方式来促进队员之间的协作配合,最终是整个团队走向胜利。由此可见,在体育中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对大学生的团队协作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德进行培养。
3.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各种竞技比赛中让学生领悟到尊重对手,以平常心对待比赛输赢的宝贵品质。这是因为在竞技比赛中学生能够对输赢有一个切实的感受,更是学生学习优雅面对胜利和优雅面对失败的良好时机,让学生领悟到胜利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真谛。在经过比赛的失败之后,学生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将更加刻苦努力,时刻准备着迎接下一次的胜利。同时竞技类比赛也是一个学生认知自身的良好时机,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在今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提升自我。
3.4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平等公正的价值观
参与到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对于一场体育比赛,重要的并非是比赛的最终结果,而是学生能否在比赛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则参与其中,体现自身的运动精神。而这种对于比赛规则的遵守也会延续到学生在参与到其他社会活动以及学习和生活中,延伸出对于遵纪守法,良好品质的培养,更可以延伸到对于平等公平价值观的培养。
3.5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担当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以及责任担当意识,需要通过持续教学累积的方式实现。首先,在体育课上,学生应当严格遵循教师的安排从事各种体育练习,并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习惯,这是提高学生自控能力,增强自律性的關键。再比如在一些团队类的体育项目中是提高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良好时机。让学生承担起自身在团队中扮演角色的职责,并积极协助其他团队成员实现共同进步和提升。只有所有成员都拥有足够的责任担当意识,才能够使整个团队足够强大,这也是团队的体育项目所输出的德育内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确保大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其意志品质,帮助其养成自律性,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好的面对今后的学习、成长、生活,适应社会。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