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们
2021-09-10曾琳琳
曾琳琳
摘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笔者对如何提高青春期初期的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及其策略分析。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成因进行了分层次地探讨,找出个中原因,从而制定具体的策略进行矫正,并在矫正后加以总结和反思。
关键字:青春期;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87
一、问题发现
2020年1月初,笔者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进行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学生问卷调查报告》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调查情况如下:女生首次来月经最早年龄为9岁,男生首次遗精最早年龄为11岁。进入六年级,女生大部分来了月经,而男生已有一部分也出现了遗精。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搜索“青春期”,所得定义指“以生殖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对于男性来说,性成熟的标志是遗精”。因此,六年级的大部分女生及一部分男生已进入青春期。
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发现所任教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出现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学生逐渐增多,表现在(1)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比较懒惰;(2)成绩较之前下降,并对此表现出无所谓的情绪;(3)出现疑似“早恋”现象,心不在焉等。
二、探究原因
面对教学中接触到的种种由于青春期的到来而产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的现象,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变得刻不容缓!
(一) 学生方面
作为问题产生的主体,孩子是我们寻找出解决“良方”的关键源头。
1.性机能开始成熟,身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青春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机能开始成熟,要迎接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巨变与体验神秘性意识的萌动。
此外,学生的身体其他部位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生长突增、体格迅速发育、身体外形变化、内部器官功能完善等。
2. 处于“第二心理诞生期”,心理处于多变的状态
青春期心理和行为变化也是极大的,要经历“ 心理断乳期”,也称为“人生第二反抗期”。对于这个特殊阶段,会出现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心理、独立自我觉悟的心理、反抗外界指令的心理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成因。
3.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机、规划,多重作用
在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的双重作用下,再着学生自身没有端正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规划等,也让学生在学习上不能专注。
(二)家长原因
家庭方面的原因必不可少,没做好青春期教育;教育期望值过高;漠不关心;亲子关系不和等。
(三)外界原因
教师、学校对青春期的学生的教育不能符合其成长特点,也会引起教育不当、教育力度不够或过火。
此外,不少孩子都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也成为孩子无心向学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方案制定与实施
成因是复杂的,但是结果都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疏导矫正,责无旁贷。因此,笔者制定了以下針对厌学孩子的行动方案。
(一)家庭方面
1.营造良好氛围,增加亲子互动
要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培养每天都分享感受的习惯。在家里,家长可以增加亲子互动机会,如利用视觉——一同看书并分享读后感;利用动觉——一同练字并比比谁更好看;利用听觉——一同欣赏音乐并分享体会;利用动手能力——一同野外露营并制造机会锻炼孩子等。
2.进行平等对话,做到理解万岁
当孩子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责骂?批判?暴打?很多时候,当孩子不怎么爱学习了,家长都会下意识盛怒,硬把孩子骂一顿,然后不了了之,可是事情却并没有解决,反而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因此,要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期待,平等对话,帮助孩子尽早赶上落后的功课。
3.实行鼓励教育,多多表扬称赞
当孩子有困难,作为家长应搀扶一把;当孩子产生厌倦,作为家长应鼓励支持。即使是成绩最差、生性最调皮的孩子,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都有可以改变的那一天!
(二)学校、教师方面
1.进行阶段教育,客观面对改变
根据笔者开篇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学生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五年级就应该开始进行青春期教育。作为青春期教育的重要营地——学校,应该利用级会、班会,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课程,如五年级开设有关于女生初潮后的生理变化的讲座,六年级开设如何应对青春期变化的班会课,客观面对这群“小大人”所产生的变化。
2.营造和谐氛围,关注学生心灵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尊贵生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敢于和教师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进行平等对话,拉近彼此关系
其实,学生入学水平都是相当的,但为什么渐渐到了高年级就拉开了距离了呢?有部分原因需要归结到班级的环境中去。作为师者,要放下对某些学习稍微落后的又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成见,试着与他们平等对话。对于爱运动的男孩子,可以与他们来一场痛快淋漓的球赛;对于多愁善感的女孩子,可以和她们互通信件,交换心声。这样,大家都在“朋友”的前提下,工作就更好开展了。
4.组织趣味活动,吸引学生投入
要想使学生消除对学习的厌倦感,必须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组织吸引学生的课堂活动,从源头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对于青春期的这批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四、行动总结与反思
经过一年半努力,通过家长与学校老师的配合教育,笔者所带班级的23名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都能够顺利过渡青春期早期的焦虑或恐惧心理,坦然面对自己的改变。再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变高涨,成为了本篇论文很好的实践论据。
当解决了这个问题过后,仍是不可松懈的,对于下一步“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自觉学习”有待笔者研究。因此,笔者定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寻找出让学生乐学爱学的良方!
参考文献
[1]张爱玲,西乡县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
[2]肖新燕,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昌吉学院学报, 2007.
[3]刘晓胆,张宝来,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