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1-09-10肖丹
肖丹
摘要:当前小学教师应在生本理念下将微课这种教学方法灵活利用起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整合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基于此,以下对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学生发展为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084
引言
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根本,具备“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使他们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大不相同,教育学生时要联系现实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有所成就,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情境具备一定的情感吸引力,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主动创设出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积极引导着学生思维,坚持以问题作为线索,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的思考。对于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应当合理思考学生具体能力,遵照教学内容定好问题难度,让创设的情境尽可能贴合生活情境,整体提升学习成效,由此也才能让课堂教学成效有所提升。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时分的认识》教学,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相关的内容,小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缺乏理解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时分有关的知识的时候,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的形式更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演示“龟兔赛跑”:小乌龟和小白兔在钟面赛道比赛,小乌龟慢慢地爬,最终跨出一大格,走到1时旁边,小白兔则是顺着跑道不停地跑,很快就能够跑完一圈(60分),而后回归原点,这时裁判就判小乌龟胜出。学生们纷纷感到费解,质疑道:老师,小兔子跑的快一些,怎么会是乌龟胜出呢?就此教师就顺势能够牵引到课本内容教学里。如此满含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力,推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最后发展为学习的主人。
二、为微课制造优秀课件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若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时,仅仅一味地把知识进行罗列,那么将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适当插入与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增强学生的微课参与度。另外,在每一节微课结束后,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利用課余时间征求他们的意见,因为学生是整个微课课堂的主角,教师通过他们的意见及时调整课件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设计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一部分课件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课件展示该节课程的知识点,之后在练习环节这部分课件内容上,教师可利用PPT或其他软件制作一个巨大的钟表,并将表调整不同的时间,或者教师可以同时选取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钟表,并让他们出现在同一画面中,教师此时提问:“第一个表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呢,下面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作答,只有十秒哦!”于是学生会立刻进行思考,十秒过后,微课视频上自动弹出该钟表的时间。这样通过这些课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开展合作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阶段,教师要全面贯彻和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对原有的数学课堂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进行创新设计,引入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4~8个学生划分为同一个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当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发布相关的实践和互动任务之后,小组长可以根据本小组学生的优势和特性,进行任务的细化和落实,并引导和组织小组学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索。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转化为实际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能力。例如,在进行“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互联网查询的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由“信息记录员”对小组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教师应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学生进行鼓励。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电子课件向学生展示11月天气情况表,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统计出各天气在每个月出现的天数,让学生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如画统计表、利用圆圈象形图等。
四、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理念
现阶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逐渐出现在各学校里,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坚持传统教学理念,总是希望在课堂上教学时树立自己的威严,让学生迫于教师威严不得不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极有可能让学生对这门科目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忽视了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主要考虑因素,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另外,有些教师认为成绩只来源于做题的多少,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做大量的习题,这样不仅会给学生添加负担,带来心理压力,还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要注重劳逸结合,适当的给学生安排实践活动。
结束语:
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认知动态、学习状态、思维动态的了解,掌握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和局限,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为学生构建全新动态化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海.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天津教育,2020(33):106-107.
[2]汪美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17):7-8.
[3]赵丽.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