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职高学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
2021-09-10赵小健
赵小健
摘要:由于职高学校对中国在传统文化的教学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所以目前处境尴尬,本文作者在悉心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使职高学生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初步成效——职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认识“意义”是前提,关注“情感”是动力,培养“策略”是途径,指导“学法”是关键,发展“个性”是目的。
关键词:浅说;职高学校;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81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交际的初步能力。近年来,德育课在听、说、读等方面的教学已取得比较大的成功,但是新增的这门课程的培养以前却受到冷落和忽视。
在新编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是依据各单元话题散插在单元的,许多教师将它视阅读教材的部分,常常把它布置为课后作业,使教学缺乏指导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其他的内容任然不知道,成为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学生无所适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充满依赖感,习作质量也比较低。其实,职业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有历史性和延展性的,它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文字、图画、人物,历史环境等),然后使得学生掌握的历史语言知识和当时的文化背景,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能力。教师应该如何“有指导”地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呢?下面本人结合实际谈谈的几点做法:
一、从词汇教学入手,抓好语言基本功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而文章又是由单个的句子连贯在一起组成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要理解一个句子,10个词有9个单词拼不认识,就什么也表达不了。所以识记生词字是书面表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实,在句子的理解上大部分词汇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中学习过的,而且这些词汇往往就是课文中出现的最常用的词语,只要学生掌握了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就以为足以满足日常考试的需求了。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学生词汇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从这学期新开设的这门课程来看,我每节课都会进行课前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僻字词,及时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如果学生写全对,就给予全班表扬;如果写错了,就给予更正,并要求加强背诵。批改后我会记入平时成绩,让学生明白背诵字词的重要性。这样每节课堂坚持下来,从第一单元到最后一个单元,不断循环反复,直到学期结束。课前默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练习,但是它的作用却很大,学生养成了及时背诵、巩固生僻字词的好习惯,在无形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语言的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励志修养名句的规范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个单元的每一课都安排有每种传统文化的励志修养名句,这些句子的学习和深入理解是掌握一种文化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了解该种文化的规范性学习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儒家文化,通过学习励志修养名句来了解儒家文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代表人物有那些,儒家文化对当时时代的意义是什么,这都是学习一种文化必须要知道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非常潦草,没有规范性,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错,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认识。因此,在职高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教学中,我从基本功抓起,要求学生正确、熟练地了解历史文化,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外,我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并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定期举行手抄报征集活动,要求报纸制作美观、书写工整、内容丰富。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出一期,让全班学生都参加,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后就不会再出现,无厘头,不规范的情况了。
三、以课本为依托
现行的职高课本,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只要教师在听、说、读的教学中渗透教学,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1.以听助学
学生首先是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文化学习中是基础能力,只有反复地听,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才能说出正确的语言,最后写出正确的句子。所以,我在教学中,先提出几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语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检查和补充,或者根据中学生喜欢音乐的特性,播放改变过的诗词歌曲,通过反复播放,让学生把歌词记录下来,长久下来,学生的学习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课堂的学习疲倦感和学习水平的提高。
2.以读助学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无论是课内的限时阅读,还是课外的广泛阅读,都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我国的很多社会习惯,为以后的知识积累丰富的材料。在课内的限时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或是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连写,这样学生写的时候就有课本可参照,使写不至于空乏。有了参考就不再像学生想象中那么难,他们感觉自己也能像作家似的产生灵感,心中有许多话想表達,大大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另外,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写,通过将自己的文章和学生的文章作比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些做法都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它将悦读课文与自己的书写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和培养了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
3.重视课文背诵
许多学生向我反映说,在写作的时候常常觉得无话可写,或者是自己所想的东西表达不出来。其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教授完一篇课文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加强朗读和背诵课文。经过教育部门的精挑细选的课文就是规范的文章,只要学生平时注意背诵重要的句子和文章,对于语文的写作也就能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表达内容,从而减少失误,写出好文章来。几年来,我坚持让学生背诵课文,一般是在早读的时候检查或是上课前默写,学生完成的情况基本都达到了我的要求。背诵大量的文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四、让学生学会批改自己的作业
作文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的一种反馈和再指导,教师的作用在于肯定学生的写作水平,指出其所犯的错误,然后给学生恰当的评价或指导,不必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下转1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