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
2021-09-10陈金晶
陈金晶
摘要: 本文着眼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未来学校的发展与变革,立足于学校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旨在探索开发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体验与情境化建构的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跨学科实践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未来学校;体验式学习;语文学习共同体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092
2014年4月,教育部提出将研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DNA”,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6年11月《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首次公开发布;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学习方式;2017年7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下发《关于组织开展未来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实验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推动未来学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纵观国家教育发展大势,展望未来学校的教育革新,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会变,因而未来学校的发展变革必将是以往学校的进一步革新、优化和升级,必将是以往学校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设计、学校管理等的大转变。核心素养视域下未来学校的发展与变革:首先,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体悟营造更系统更个性化的环境支持,学习空间将不局限于以往的教室;其次,未来课程的形式应基于跨学科整合、在真实场景中以“语文学习共同体”展开的深度学习,学习组织将不局限于以往的班级;再次,未来教育的目的将由走进象牙塔转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学习、应用、创新和实践能力;最后,未来学校的教育过程将通过架构在体验式情境中的 “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新样态,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社交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学校在未来学校兴起之时,即以未来学校的“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为突破口,紧跟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浪潮,探索个性化、情境化、体验式及合作式教学等组织方式,尝试 “无处不在的学习”、“没有教室的学校”等新的教育形态,探究未来学校多维度的灵巧学习与创新的赋能场。
一、进一步思考语文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语文课程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有不同呈现方式,机械而古板的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满足知识经济新时代发展需求,更不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目标。回归本真,创建一种更有效的语文学习组织形式——语文学习共同体,既不是对传统课堂组织形式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对互联网络平台下的在线语文学习社区的搭建,而是立足语文课程高效学习,审视语文教与学组织形式,聚焦本真学习,设计高效的语文课程学习组织样式。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切实优化学习者的语文课程学习,有效促进学习者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共同体是聚焦具体的语文课程实施,通过改进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课任教师、学习对象、课程专家、教学辅助人员及对语文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影响的相关语文课程规则、学习资源、课程环境、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等,共同构成的语文课程学习制度安排。
二、重新理解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价值
共同体是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指引,并采取相同行动的集体学习组织。语文学习共同体内所实施的语文学习活动以共性的学习认识为基础条件,学习团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存在着社会协商、脱域交往等方面的特征。
(一)具有共同愿景。语文学习共同体首先应该建立在共同的语文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有研究者认为,共享愿景是学习共同体形成的根本驱动。因此,共同的学习愿景是语文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动力驱动,是学习共同体内成员之间开展对话、互助合作的重要基础,它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方向支撑作用,不可忽视。
(二)践行合作学习。语文学习共同体践行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指我们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到的几个人一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也不是对常规合作学习小组的机械克隆或简单迁移,而是指学习者在某种特定的语文学习场所,或者以某种语文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各成员在学习共同体中积极发挥着个人独特的作用,使自己的学习方向目标与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愿景达到和谐统一。
(三)创新交往方式。语文学习共同体积极倡导一种积极有效的对话协商学习机制。此种对话协商学习机制是以语文知识背景以及解释框架共享为基础条件,将学习团体内个体理解的認同与融合伴随在协商式的学习交流中,在共享性理解和场景式对话中开阔认知视野、更新学习观念。语文课程学习需要依赖良好的人际交往,它通常借助多元立体的社会化学习互动,有机实现语文学科价值观和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成长。
(四)实现智慧共享。学科知识是分布的,语文学习共同体共享智慧有助于推动学习者认知能力螺旋上升式的发展,有益于共同体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共同体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分享,彼此互动吸收,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和方法,在共同体内成员间达到智慧共享,从而实现学习个体知识、技能、习惯、策略与经验的良性增长。有研究者认为,学习共同体内学习者彼此之间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互助式学习组织。
三、总之,基于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未来学校“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多维度创新实践,旨在为未来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素养”探索新的赋能途径。以“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多维度创新,开辟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新途径;以“语文学习共同体”应用情境变革,探索建设“未来学校”发展新蓝图;以“语文学习共同体”内容设计变革,强化培养“未来人才”建设新支撑;以“语文学习共同体”模式整合应用,深化实践“未来课堂”赋能新方法;以“语文学习共同体”实践理论结合,探究提升“未来教育”评测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富学,程传银,储志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体育学刊,2018(09).
[2]赵富学,程传银.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06).
[3]赵富学,程传银,宋生涛.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研修程序设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