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提高中职学生语文课堂积极性的策略

2021-09-10杨春花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杨春花

【摘    要】语文是传递语言与文化的载体,不论任何阶段,语文的学习都不会过时,中职教育也一样。但是当前中职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课堂积极性差等状况屡见不鲜,本文试从原因与策略两方面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积极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77

语文是一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语文的学习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贯穿学习始终。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某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当前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高,超过40%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认为义务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自己的发展而言已经足够了,只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要提升自我,语文的学习依然重要,在语文课堂中依旧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一、影响中职学生语文课堂积极性的因素

(一)教师及外界因素

首先,部分教师由于未能全面深入解读中职教育目标,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方法等都不适合学生,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眼中的“水课”。其次,在我国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为成绩差、不能在文化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准备的,从而形成一种重技术而轻文化的氛围,学生把学不好语文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把语文的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再次,在语文课堂上还存在着学生害怕教师提问,师生之间零互动,或者课堂秩序混乱,缺乏学习所必需的环境氛围的现象。

(二)学生内部因素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终于摆脱了初中繁重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并且中职语文的教学要求不高,自己完全可以“放飞自我”,不重视语文的学习,造成学习动机弱甚至是缺乏学习动机、不感兴趣等后果。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要具有社会性自然需要参与社会活动,因此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性格与气质。中职的学生由于需要大量的实践,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密切,为加快社会化进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给自己贴上了不适合文化学习的标签,而且经过义务阶段的语文学习,部分学生认为现阶段学习语文没有实际用处,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淡薄。

二、立足中职教育性质,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一)形成正确语文认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是否感兴趣,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在中职阶段自己不需要认认真真的去学习语文课程,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正确看待语文这门学科。

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中职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也培养这些人才所必备的文化修养,避免出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戏谑状况,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可以防止这样的局面出现。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使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向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使中职语文顺应现代化教育的潮流,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从无所谓、负担转变为必备、兴趣。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与兴趣

学习动机是激发或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始终导向一定的学习目标,满足某种心理需要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是行为的原始动力,要提高中职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是关键。学习动机的激发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学习结果对学习具有反馈作用,在进行阶段性的语文学习之后,教师向学生反馈学习结果,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考虑到中职阶段学生好面子、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等特点,对完成背诵任务、遵守课堂规范的学生予以实质性奖励,并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慎用惩罚,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中职阶段的语文课程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难度略低,所学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教授的内容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转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同时,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还在于它的培养目标上,其主要的目标是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者,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技术性科目的学习动机迁移到语文的学习上来,帮助学生寻找二者的共同点,让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感兴趣、了解所学新知识的价值,从而导向新的语文学习,在新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正强化,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三)制订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规范课堂秩序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向标,对教学起导向作用。要提高中职学生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学目标要恰当。目标过于高或难,学生难以达到,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兴趣;目标过于低或简单,学生不用经过努力便可以达到,短时间内或许可以增强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但是长远来看,由于没有挑战性,学生缺乏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教师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定位要有清晰地了解,使语文的教学目标与国家教育的一致,符合中职教育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将要学习的知识的价值及意义,学生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提高课堂的积极性。

中职语文课堂中很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局面,导致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必不可少的。在制订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起点水平、来历背景与特点,结合学校的氛围,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范。同时,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使语文课堂秩序体现出语文特色。但是,课堂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监控课堂,发现问题行为,维护、修订课堂规范,以保证语文课堂的良好秩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恰当使用语文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主体,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师要善于自我反思总结。为达到有效教学与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当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如:1.单元水平、课堂水平分析策略。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是否完成了上一阶段的学习,是否完成了相关的背诵、阅读任务,完成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再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材料,并對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2.小组合作策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抛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全班学生按人数分为不同的小组,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派出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看法。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但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观察、学生容易将讨论转变为聊天,使得小组合作成为无效的教学行为。

现代化教育越来越强调终身学习,中等职业教育也并不是文化课程学习的重点,但是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在任何阶段都不应被忽略。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