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构建的探索

2021-09-10秦文重

当代体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思政课程思政

秦文重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经济建设无论发展到任何时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国民的思想政治建设也不能落下。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一群青年,肩负着时代发展的使命,因此,要在大学教育期间辅以政治教育,才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出优秀的建设者。本文将围绕着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育同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的探索展开论述。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将日常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同时做好两者工作的一个过程。大学生是社会中重要的群体,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同时,也要从国家的战略中出发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既要提高教学育人水平,也要让学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1 实現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构建的必要性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建设是一块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但是思想政治课却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占据的地位并不高,仅仅在大一、大二学期才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形式落后、内容脱节、流于形式等实际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高校政治课只是走过场。而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较为放松和能够身心投入的功课,同时,体育课堂不仅包括体育知识和技能练习,还有体育道德的学习,体育道德也是德育的内容。因此,体育老师便拥有了在体育课堂上展现思想政治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基础,能够有效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效率低的现状。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能够有效弥补体育课程的德育缺陷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缺陷,事实上,这种教育方法在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教育中已经落实,例如,日本高校在日常教育期间既会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让他们不断战胜困难,挑战自我,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实现了体育能力的提高。而对于我国而言,这也是全面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要做法,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我国大学生应当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学生如果只是精通一门专业而方向走错的话,那么对于国家、社会而言不仅毫无益处,甚至会带来巨大灾难。

2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构建的有效策略

2.1 重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受到高中时期对学生成绩重视过多的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虽然较为完整,但质量不高,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非常有限,基本的体育教学都没有完全重视起来,更不用说将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虽然高校中的学生按专业分门别类学习更加细致、专业化的知识,但是对于公共体育课程并不能放松,专业技能虽然是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赖以谋生的技能,但要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却需要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学习,少年强则国强不仅是指思想文化方面,在身体素质方面也不能落后。除此以外,当今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的原因,还包括体育课程所带来的成果并不明显和及时有效,学生的身体锻炼是一个坚持的长期过程,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并非一日之功,同样的思想政治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更加的虚无缥缈,如果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如此散漫,那么对于思想道德建设就更不会关注。

在高校的实际体育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要求过于松散,很多学校只要求学生修够相关体育课程的学分,但对于学生却没有硬性的拔高要求,比如说有的学生会在四年内选择多次初级乒乓球课程,这样的课程对于他们而言通过是毫无压力的,因此,学校应当要求学生在修完一门课程的初级之后只能再选修更高级别的同类课程。同时在一年一度的体测当中标准不够严格,甚至会出现体测代考现象,学生对于体育测试的压力几乎没有,最多影响评奖评优。因此,高校应当严格要求体育测试标准,无论是平时的课程训练还是考试都必须认真对待。比如说可以建立体育道德评价体系,成绩的量化不仅要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还要容纳进学生的体育道德和思想政治素养。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只是一个成绩衡量制度,要把它上升到战略高度,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措施,充分提高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现实需要。

2.2 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只有在课堂上的训练和平时的考试,教师很少也很难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因此,学生仅能能够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很难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同时老师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教学发挥。

对于体育课程的创新应当是全方面的,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同时还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对于教材需要针对课程思政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比如说可以在教材中的排球部分引入中国女排精神、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女排的讲话,从而将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在教学目标上,体育老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只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思想,体育竞技不仅比的是实力,同时还有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例如公平、公正等等,借此体育老师便可以升华主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同时也要发扬体育精神,重视体育文化建设,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精神文化的魅力,从而对思想境界的提升做好铺垫。因此,体育课堂事实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合适平台,绝对不是毫无相干的两个教学方向,教师要把握好二者结合的关键点,并从这些关键点出发,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采取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活动,既要增强学生的身体力量也要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2.3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打造高质量教师监督体系

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高校的体育老师思想政治水平不高,甚至出现偏差,那么学生不仅不能从中受益,且受教越久则道路越偏。一方面要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育人意识,同时也要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有所提高,要打破传统只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教师评价,要让体育老师既有专业技能,也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承担起教育和德育两项重任。因此,需要提高对体育老师的要求,可以在招聘时要求为中共党员者优先,同时可以对学校内的体育老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让他们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帮助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路上走。对于师德匮乏的教师,要立即予以警告、惩治,如果屡教不改则需要辞退,保护好高校学生的一方净土。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要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践行育人理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领域也要予以正确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不应当局限于体育教学,在思想建设领域也可以有所建树。要让体育课上的老师和学生共同认识到,在培养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此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切实策略,总的就是要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挖掘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公共体育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方法,为培养社会主义中国的优秀接班人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思政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有些唐突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四百秒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