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2021-09-10胡秀珍
胡秀珍
摘要: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尤其在急救抢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治疗期间也会因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当、药物配伍不适宜等问题引起不良反应,降低治疗安全性。因此应在治疗期间注意做好护理防护,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关键词:输液治疗;发热反应;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相较于其他给药方式,输液治疗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大,痛苦小等优势,而且可以快速平衡患者生命体征,纠正其不良生理状态脱离疾病危险。因此其在治疗中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在输液治疗期间,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可有效减少治疗引起的各类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度与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很多医院也比较重视输液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护理方案的针对性。
1 输液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输液反应一共有四类分别为心脏负荷增大、静脉炎、空气栓塞与发热反应,一般会出现在输液20min后。研究发现当患者药液中的热原含量达到1mg/kg时,就会增加患者发热反应几率,患者具体表现为的寒战、发热且与原发病无关。依照患者体质差异以及诱发原因的不同,其症状程度也会有轻重之分。其中轻者表现为患者体温达到38℃左右,并会一直伴随输液状态,但在治疗结束后数小时内,可自愈;重者则为患者先有寒战症状,继而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至41℃,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恶心、呕吐表现,需要及时查明发热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处理,避免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提高治疗难度[1]。
2 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在出现发热反应后,首先应考虑是否为药物因素。很多患者在进行输液治疗时,都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此时若联合用药过多或药物配伍不良,就会直接影响药物成分,改变药液的PH值或析出结晶,此时就会增加致敏物质的含量,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且联合用药时,反复穿刺瓶塞,也无形中提高了污染风险,也容易混入其它杂物,影响药液质量。除此之外,药物保存不当也是一项重要因素,药物溶解度、酸碱度等都易受外界环境以及放置时间的影响,储存不良会直接提升污染概率[2]。
2.2 器械因素
现阶段国内很少有医院能为患者提供密闭式输液器械,非密闭式虽然方便护理人员操作换药,但病房环境中漂浮的粉尘、微粒等物质容易通过排气管进入药液,引起药液污染,提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3 操作因素
护理人员个人专业能力不强或意识不足也是引发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很多医院没有配备专业的配药室,使治护理人员直接在治疗室内进行配药准备,如果此时其未能做好个人无菌准备工作,或未按要求对操作台面进行湿式清扫、消毒等工作,就会影响空气质量,增加药液污染几率。另外在进行安瓿使用时,切割不当或消毒不当,也会增加一些不溶物进入药液的机会,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3]。
2.4 其他因素
首先如患者个人体质因素,具有血栓疾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容易降低患者对于热原耐受度产生发热反应。第二患者接受治疗时间较长,或者输液速度过快,也会影响药物输入热量,诱发发热反应。
3 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措施
3.1 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
医院应重视输液护理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总结会议,分析近期内医院出现各类不良输液反应的发生类型与发生率,分析反应诱发原因,制作无菌操作提示挂图,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建立不良反应评估程序,方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能准确辨认会引起输液反应的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处理与预防。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备药时,仔细核对药物信息,查看其使用日期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并检查药物保存是否合乎标准,瓶身有无受损痕迹、包装袋是否出现漏气,禁止使用不合乎治疗标准的药物或器具[3]。
3.2 加强药液配置管理
在进行配药前,护理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台面的消毒清洁,配药过程中减少治疗史的人流量,提高空气质量[4]。配药期间,护理人员应重视安瓿的消毒与割据过程,每次折断安瓿后都应采用相应的试剂在折断边缘进行消毒,在刺入针头时,针头与瓶塞应保证75°斜角,在对药液进行抽吸时,采用正确的抽握方法,期间安瓿决不能倒置,针头应置于其中部,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不要反复使用注射器,减少操作过程中为微粒的产生[6]。
3.3 注意用药合理用药
在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药物种类,在进行多药联用治疗时,可将药物分成不同的小包装进行分类治疗,对于中成药可单独使用,以此来降低多要联用过程中内毒素的累加几率。另外在药物配置好以后,还应仔细观察药液状态,若有沉淀、变色等现象,应立即舍去重新配置。在配置粉剂药品时,也应充分摇匀,使药物充分溶解。在使用新药且不清除其配伍禁忌时,应单独使用减少与其他药物的混合。
3.4 做好临床护理
在进行输液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每一位患者的治疗信息,对于体质较弱或药液浓度较高及老人、儿童患者,应适当增加监护频率,及时了解患者治疗感受,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并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重视治疗配合。
总结:
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相对较多,护理人员应重视相应的防护工作。在治疗期间提高个人责任意识以及无菌操作意识,严谨把关每一个配药流程,降低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成楠楠.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价值[J]. 饮食保健, 2019, 6(020):151-152.
[2]楊春芳. 门诊常见输液反应的风险及预防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v.23;No.561(09):150-150.
[3]徐萍. 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v.22(14):65-68.
[4]叶仲欢, 刘冬玲, 李欢婷. 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v.16(03):155-157.
[5]贾桂玲, 王燕. 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014(029):123-124.
[6]赵黎, 邹玉. 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32期, 310页, 2020.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皮肤病防治站 云南麻栗坡 6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