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

2021-09-10魏玲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常规行为习惯阶段

魏玲

基于皮亚杰的四阶段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处在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的过度时期,此时的孩子思维的特点是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控力差,模仿力强,极易爱动。如何帮助孩子们构建小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一直是每一届的一年级老师面临的课题。

小学阶段一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最累的,尤其是课堂常规。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课堂常规意识,老师的教学设计再精彩,面对“形形色色”的孩童,正常的教学根本无法进行,“混乱的”课堂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随便下位去扔垃圾、随意去上厕所、交头接耳......一系列问题都让教师们措手不及。当下教师的编制空缺也给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考验,特别是面对大班额,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如何提升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得不激励我们教师进行思考。

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针对一年级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总结为以下内容:

第一,课堂常规教育。

开学第一周,一年级全体教师不开展任何教学工作,主要的工作就是课堂常规的习惯养成教育。上课如何坐、如何举手、怎样回到问题、哪些小动作不能做等等。在进行常规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榜样的力量,这个阶段孩子模仿力特别强,通过正向的引导,孩子们很容易学会课堂常规的基本知识。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保持?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评价语言、奖惩机制的引入是让孩子们明白,课堂有课堂的规矩,遵守纪律、规则就是得到丰富的收获,而违反课堂的规矩,也就会受到相应的批评。比如,为了让学生坐好,加入“一二三,坐端正” “眼睛 , 看老师;手臂,要摆好。”

第二,卫生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特别差,一堂课下来满地都是形形色色的垃圾,每个孩子身边都演变成一个“垃圾制造厂”。引入5S教育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整个环节最为重要的就是素养,它也是整个环节的灵魂核心。素养的即可理解为保持、继续,每次班主任教师都会带着全体同学进行大扫除,结束后全班的环境焕然一新,可是不到一节课,不时就会发现有些孩子周边,纸屑就会溜出来。如何培养学生保持的习惯呢?通常情况,教师会要求学生每人自己准备一个垃圾袋或小垃圾桶,这样孩子随手将自己的垃圾扔进自己装垃圾的器具,定时(比如大课间或放学)将自己器具的垃圾扔进本班的垃圾桶,这样极大程度减少垃圾随意丢弃的情况。同时,加大表扬机制,对于个人卫生表现较佳的学生,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比如张贴一个小星星,星星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铅笔、尺子、橡皮等学习用品,极大的激励了孩子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第三,队列习惯的培养。

每次放学队伍拉的最长的就是一年级的队伍,并不是人多造成的,而是孩子们走的很松散,一些整理习惯较差的孩子,有时会出现书本走一路掉一路,走路拖拖拉拉,没有一点精神气。如何调动孩子们的活力与精气神呢?首先要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好的队伍?我们应该朝谁学习?借助班会或道德法治课,引入仪仗队的视频,让孩子们感受整齐划一的气势,让他们体会我们班是一个整体。教师这时应把孩子带到场地,进行队列训练。首先应教会孩子手怎么摆,腿如何迈,抬头挺胸向前看。领悟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给其他同学做示范,鼓励同学们学习他们的动作与精气神。同时加入一些有气势的口号,让孩子们在队列训练的过程中,既感受步伐的整齐又体会口号的魅力。在队列行进过程中可以设定不同类型的口号,例如队列走整齐的口号“手臂,摆起来,眼睛向前看,我们的小朋友,要对齐。”如果张三同学表现的好,“表扬张三; 张三,你真棒,要向你学习”等一系列的口号。特别是在队伍走向校门的时候,孩子遇到家长,喊得口號会更响,走的会更齐,心理寻求表扬的欲望更为强烈。

第四,践行“21天效应”。

管理学提到为了培养一种行为习惯,一些专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如果在21天内持续做一件事情,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养成我们要培养的行为习惯。1-7天的时候,这个阶段称作服从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为了得到某种奖励或怕被惩罚而被迫执行某种行为,并不是真正从态度上愿意这种改变;7-14天后,在此阶段,认同是个人情感上存在于别人或群体的密切联系而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态度或行为方式,或把他人做为榜样进行模仿;15-21天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从心理默认这就是我们应有的习惯,并且完全从心里相信并自觉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教师设置打卡积分本,分为课堂常规、个人卫生、队列行进等几个大项,老师根据学生当天的表现进行打分,获得奖励和表扬的同学进行加分,月底进行汇总,针对表现好的同学,次月的第一次班会,颁发荣誉证书,将领奖照片、美文发送到家长群,从而建立家校共育的教育机制,共同促进孩子们的进步。

新时代下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有所创新,学校不仅要承担教会学生知识的地方,更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想在教学管理中得到重大突破,就必须在现实的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大力求“真”。想要在育人方面有所建树,必须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与所求。只有真正符合新时代发展,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更有说服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愿意去为此进步。所以我们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基于现实的理论基础与经验,敢于改变现状,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机制、育人机制,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助力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王堂小学

猜你喜欢

常规行为习惯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常规之外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破常规 获巧解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