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场意外爆红的“唐宫夜宴”说开去
2021-09-10王雅迪
王雅迪
2021年的春节档不一般。
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影响力都排不上号的河南卫视春晚,凭借毋庸置疑的网络点击量实力碾压央视外加五大卫视的豪华春晚。仅是大年初一当天,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单个视频在微博就累计有1000万次观看。一时间,《唐宫夜宴》席卷了网络的各大平台,而且热度持高不下。
一切看似意料之外,然则细品,却又都在情理之中。
近几年,国潮风不胫而走——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摇头晃脑诵读《弟子规》;逛街遇到彷佛穿越而来的汉服女已不足为奇;原来鲜有问津的博物馆观展人数逐年递增,且周边文创产品大行其道;就连玩儿个游戏,都要谙熟三国故事与人物关系,边“打打杀杀”,边让耳朵浸泡于敦煌复原古乐器的交响配乐。
笔者注意到,河南春晚本次爆红的节目里,有两个都与中国古乐器有关。
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舞蹈《唐宫夜宴》的女乐官们自始至终都怀抱或手持着各种乐器:琵琶、横笛、排箫、手鼓、箫、凤首箜篌、铜钹等。
由国乐大师方锦龙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合作表演的《国乐新春畅想曲》,是另外一个极受欢迎的节目。方锦龙领衔演奏了二胡、板胡、柳琴、葫芦丝、箫、五弦、马头琴、四弦等八种民族乐器,并编配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近些年潜心研究复原的大型古乐器王孙诰编钟与王孙诰磬,着力展示了中国音乐考古与古乐器复原的辉煌成就。
古乐器复原依托音乐考古学。作为音乐学与考古学的交叉学科,自198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音乐考古专业以来,音乐考古专业的理论基础逐步确立。伴随20世纪70~80年代湖北曾侯乙墓、河南贾湖骨笛挖掘现世后开始迅速发展。古乐器作为考古实物的一种,最能直观体现古代音乐生活的面貌。一些保存完好的古乐器,经过复原可以演奏,发出回响千年之音。将曾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遗韵复原,找回的不仅是失去的音色,更是华夏古老的音乐与文化记忆。
在古乐器复原、音响实践领域与有效融合当今音乐生活方面,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无疑走在了时代前列。从2000年始建以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演出团体,华夏古乐团以严谨理性的考古逻辑分析,复原吹奏、拉弦、弹拨、打击等各色全品类中原古乐器。上文提到的王孙诰编钟与王孙诰磬即在此背景下孕育而出。此外,《唐宫夜宴》根据敦煌壁画复原凤首箜篌、排箫等他乐器表面印有古代纹饰,细节到位,整体风格统一。国乐大师方锦龙也带来了他精心复原的五弦琵琶,這些都是古乐器复原的最前沿成果。
然而,仅仅复原其样貌尚嫌不够,若只是呆板的原样复制,仍旧是沉溺于故纸堆中的迂腐或专业研究领域的孤芳自赏,无法获得普通大众的共鸣。对于乐器而言,最终要落实到演奏方式、音响效果与演奏曲目的乐器编配。于是,跨界、融合等先锋艺术尝试层出不穷,只是音乐领域就玩的不亦乐乎,古代乐器与现代乐器、中国乐器与外国乐器、古典音乐风格与现代电子音乐混搭。这还不过瘾,本次河南春晚之前的十几年间,华夏古乐团就已经做了诸般实验,举办多场古代音乐欣赏会,从乐器、音乐、乐礼规范等跨界服饰、舞蹈、诗词,全方位呈现春秋战国、汉魏唐宋等时期的音乐生活。
本次河南春晚的爆款节目,颜值爆表、内涵丰盈。《唐宫夜宴》小姐姐们的妆容服饰令人过目不忘,是主创人员根据河南博物馆馆藏乐舞伎陶俑为原型,细致考究并忠实还原了唐代典型的乐舞伎形象,红绿宽袖长裙、头绾螺半高髻,粉面红唇的典型唐妆,与当今注重视觉图像化呈现方式的潮流不谋而合。故事题材则具备现在流行的穿越范儿,以盛唐宫廷的普通乐舞伎视角展开,还原唐代普通人的日常,调皮可爱的动作表情极具烟火气。
除去舞者手持复原古乐器,在后期制作高科技加持下,小姐姐们跨过博物馆藏的古代画卷千里江山、越过彩墨尽染的山谷,在来到皇宫正式演出前,恰到好处地呈现了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商代酒器妇好鸮尊,春秋酒器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AR图像。
《国乐新春畅想曲》则以大众熟悉的电影《少林寺》插曲《牧羊曲》《少林,少林》、豫剧《朝阳沟》选段《亲家母》、游戏《斗地主》配乐、《射雕英雄传》插曲《铁血丹心》、《金蛇狂舞》等歌曲及经典乐曲串烧而成,用乐器独奏+古乐团+电声小乐队的跨界合作作为呈现方式,比传统民乐更易让年轻人接受。
对中国古乐器有些心得的笔者,对于《唐宫夜宴》乐舞伎手中所持乐器尺寸整体偏小,如同大人拿着过家家玩具一般稍嫌抱憾,也可能是为方便展开舞蹈动作。另则,大家认为的手持琵琶者实际持的是柳琴(可从方锦龙的节目中对比得知),且当时琵琶抱持姿势为上斜抱、横抱或下斜抱,而非竖抱。横笛也非古代乐器的原型而是现代形制。若在编舞动作与道具配备等方面严谨有加则更为圆满。不过,瑕不掩瑜。
以展示中华国宝与传统文化为内核,通过“普通人”的视角,用大众能够读懂的语言,将国宝、国风、国潮用融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走心的制作,怎能不火。河南春晚,点燃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探索欲,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了解春晚中出现过的古乐器与国家宝藏,了解璀璨辉煌的古老华夏文明,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成功出圈儿的河南春晚,为我们提出更多问题与思考:现在流行的国风与复原古乐热潮,如同西方的文艺复兴,不在于对一事一物的复制还原,而在精神本质的复兴。从古至今,文化一直在交流融合中继承与发展,如何将各种因素有机融合,用传统艺术形式表达现代人的心声,用符合时下年轻人的接受方式赋能古老的传统文化,为之注入新的活力,向更多人展示与分享中国传统美学与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所谓不破不立,大胆尝试,锐意前行。
有河南春晚的爆燃,必将有更多精彩持续耳目与心灵的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