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2021-09-10马力
马力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更加注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对于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轻视,中职院校也不例外,更加偏向于职业教育,缺乏对体育教学的关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迟迟没有得到有效优化,逐渐走向教育困境。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体育教学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我国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体育教学体验。
在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性跃迁,不仅要将目光放在专业课程上,还要将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教育上。虽然在当今时代,经过三次工业革命,机器自动化成为未来发展主题之一,体力劳动所能够创造的价值进一步降低,但身体毕竟是一切的基础,不仅关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关乎学生的生命健康。故而,中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为其赋予更多的教育价值,使其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助力。
1 我国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1.1 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将学生培养成“职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学业”与“就业”之间的衔接工作,特别是在当下,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学生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于专业技能,而非身体素质,直接导致中职院校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上,无暇顾及体育教学。而对于当代学生来说,随着互联网应用体系日渐完善,各种网络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体育活动的娱乐作用,导致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大为削减。
1.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固化
尽管当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是体育教育位于中职院校教育体系的边缘区域,所受到的冲击力度较为轻微,很大一部分中职院校体育教育还在延续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动作要求,然后强制性布置训练任务,不仅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的本质需求,学生也无法及时反馈学习状况,还会由于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氛围凝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体育活动方式也较为单一,基本都是常见的活动项目,如篮球、足球、跑步等,对于器材场地的要求较少,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较少,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些运动极为熟悉,难以给予学生新鲜感,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1.3 教育价值单薄,未能突出职业特性
体育教学要想获得更多的重视,就必须要表现出更多的价值。但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内容较为单一,价值较为单薄,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助力极为有限。同时,由于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起步较晚,在体育教材编撰的过程中过分借鉴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各方面能力训练较为均衡,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全面均衡,也意味着全面平庸,没有突出职业特性,无法准确贴合职业能力需求。
2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优化改进的有效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核心保障,而对于教学活动来说,评价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能够借助于惩戒措施,设立一般学习标准,消除学生的懈怠情绪,避免学生消极对待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于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使其更加踊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应当进一步扩展评价范围,将教师行为囊括其中,从而保障教师和学生这两大教学主体都能够竭尽全力,创造出更大的教学成果。
在传统评价机制中,一般都是给予测试项目若干标准,如,一千米跑,在多少秒内算是满分,在多少秒内算是合格,虽然看起来公平公正,但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不同,统一的刻板标准只能够描绘出学生一时的身体素质状况,无法体现学生课堂上的真实表现情况,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强,即便消极对待课堂活动,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即便每一堂课都十分认真,取得的成绩也可能不甚理想。故而,在评分过程中,应当按比例添加课堂表现分,并且测评成绩只能够当作打分参考,要与上一学期的测评成绩做对照,综合考虑之下录入成绩。
2.2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内动力
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都采取一刀切的统一化教学方法,让全班同学都练习同样的体育项目,固然便于管理,但却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热爱的体育活动,以及兴趣匮乏的体育项目,如果强行让学生开展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势必会事倍功半,体育锻炼效果难以最大化发挥出来。故而,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学生体育偏向,分成若干的小组,使其进行自身喜爱的体育项目,不仅事半功倍,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互相敦促,共同进步。
其次,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热点,体育教学通过引入信息设备,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部分体育动作如果不规范,不仅无法起到锻炼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磨损,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在前方示范,但却不可能面面俱到,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观察到所有要点,而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够做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立体化展示,不放过任何一个动作细节,并且,学生在后期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观摩拷贝课件。
2.3 丰富教育价值,突出职业特性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人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都离不开合作与竞争,但是对于当代学生来说,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经历,共享意识薄弱,再加上一直生活在校园这座“象牙塔”内,没有直面竞争的残酷,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心理抗压能力薄弱。遗憾的是,在教育体系中,并没有专门的课程培育学生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但是在体育项目中,其中不乏团队竞技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要想取得胜利,个体的作用固然不可或缺,但更加注重于团队的合作配合,才能够与对方展开激烈的角逐,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竞技比赛,并设置足够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比赛完成之后,教师也可以对失败者进行勉励,发掘比赛过程中的亮点,鼓励其再接再厉;对成功者进行引导,告诫其不要骄傲自满,不要满足于一时的胜利,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优化改正,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同时,不同的职业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根据现实情況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如:导游专业需要学生长途奔走,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侧重于下肢力量训练;汽车维修专业需要学生拥有强劲的上肢力量,应当增加引体向上等项目的训练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相应的职业情境,让学生进行演练,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3 结语
总的来说,体育教学作为中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当今时代,由于教育事业日渐繁荣,各大院校纷纷扩招,在为社会发展提供足够人力支撑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才富余现象,导致人才市场供需关系失衡,人才内卷化问题严重,学生就业压力显著提高。在此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更应当秉承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在价值,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在不断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各项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