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家藏本与故宫本比较札记
2021-09-10孟兆森
孟兆森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是金石学领域相当重要的一部著作,此书从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流传于世,但嘉庆五年的刻本也不易得,更多的是道光年之后的各种刻本较为常见。1802年作者黄易溘然离世,《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是金石学家黄易留给世人的最后力作。
2020年12月笔者偶然从网上購得一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8册本,初看似乎也就是普通刊本,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一日得闲,翻阅故宫出版社《黄易与金石学论集》,看到第25页有一段介绍“《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有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刻本,嘉庆五年(1800)钩刻本,道光十四年(1834年)石墨轩翻刻本以及宜都杨氏翻刻本。”随即,对家藏本《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的版本有了探索的兴趣。在《黄易与金石学论集》一书中,故宫博物馆图书馆员杨虎,撰写有一篇文章,详细辨析了故宫藏《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初刻本的主要特征,最后作出结论,故宫本《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是早于嘉庆五年刻本的初刻本。直接运用杨虎研究员的成果,我认真地比较了故宫本、家藏本、嘉庆五年版本的特点,发现家藏本是介于故宫初刻本与嘉庆五年本之间的又一刻本。
家藏本与故宫本的共同之处
家藏本与故宫本相同之处,也是家藏本与嘉道诸本的不同之处。
1.《灵台碑》一后半页第1行第18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胄”,嘉道诸本均为“胃”。
2.《灵台碑》二前半页第7行第15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本”,嘉道诸本均为“木”。
3.《范式碑》三后半页第11行第22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挫”,嘉道诸本均为“拴”。
4.《范式碑》四前半页第8行第13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單”字加土字旁,嘉道诸本均为“軍”字加土字旁。
5.《范式碑》四后半页第11行第26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字加提手旁,嘉道诸本均为“口”字。
6.《范式碑》六后半页第5行第19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冢”字,嘉道诸本均为“冢”字缺一点。
7.《范式碑》七前半页第11行第10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间”字,嘉道诸本均为“问”。
8.《范式碑》残石一第8行第3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薮”字,嘉道诸本均为“口”字。
9.《王椎子阙》三第9行第3字,故宫本与家藏本均为“已”字,嘉道诸本均为“巳”字。
10.《黄易与金石学论集》第342页,有一帧故宫本与嘉庆五年的书影,从版线断裂情况看,故宫本与家藏本特征一样。比如第8行第26字“之”字下面,故宫本与家藏本是“之”字的右下角有一小缺口,而嘉庆五年本是“之”字的左下角有一较大缺口。
家藏本与故宫本不同之处
家藏本与故宫本不同之处,也是家藏本与嘉道诸本的相同之处。
1.《灵台碑》二后半页第8行第5字,故宫本为“隶”字,家藏本与嘉道诸本以及原拓本均为“颖”字。
2.《灵台碑》三后半页第8行第8字,故宫本为“似”字,家藏本与嘉道诸本以及原拓本均为“近”字。
3.《范式碑》三后半页第1行第17字,故宫本为“予”字,家藏本与嘉道诸本均为“子”字。
4.《王椎子阙》二前半页第2行故宫本为“为廉石劫火后后希世之宝也”,家藏本与嘉道诸本均为“为廉石实劫火后希世之宝也”。
5.家藏本中需压缩字间距,也就是由行26字变为27字之处,均与嘉道诸本相同,而与故宫本不同。
6.家藏本比故宫本多出钱大昕对《王椎子阙》的题跋,但与嘉道诸本比较起来,又少钱大昕所作序文、翁方纲题诗。
7.家藏本比故宫本多出《赵君碑》《武梁祠画像唐拓本》《武梁祠像》4种,比故宫本少《石经残碑》《魏君碑》2种。
家藏本的其他特点
1.家藏本的《武梁祠像》一册,封面是珍贵的黄色蜡笺纸,这种纸过去是宫廷专用,民间绝少流传。由珍贵的黄色蜡笺纸,想到这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刻本的隆重装潢。
2.在《武梁祠像》册页的一张页面上,有两枚半印章,其中一枚可以辨认为“东厂”字样。用带“东厂”字样的明代白绵纸,可见这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的重要。
3.每一页都用明代白绵纸作为衬页,也显示出了家藏本的非凡之处。空白明代白绵纸,也相当珍贵。古籍碑帖商贾,都要抽出衬页专门卖给书画家用老纸创作,或者去用作伪。
根据故宫研究员杨虎“故宫藏本较嘉庆五年本刻印时间为早”的结论,家藏本应该是仅次于故宫本的刻本,尤其是家藏本与故宫本的板框残缺位置一样,可以证实家藏本与故宫本是一个版系,嘉庆五年本是又一版系。收藏到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的早期刻本,实在是一件幸事。由于家藏本的存在,使得故宫本早于嘉庆五年本有更充足的依据,让各位金石爱好者看到了由故宫本到嘉庆五年本过渡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初刻本与原拓本校对的过程中,看到黄易这样一位可敬的老者,一遍遍校对文字的过程中,等候同好钱大昕的序文、翁方纲的题诗,等到书在嘉庆五年批量印刷两年之后,带着对金石学的恋恋不舍,离开了这个世界。
家藏本曾经归童愚收藏。童愚(1883—1962),湖北黄冈人,原名振球,字希古,又字自纯,曾为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