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太极拳的“松”

2021-09-10徐波

当代体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习练丹田练功

徐波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武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太极拳则是其中的瑰宝,深得历代武术界推崇。自太极成体系以来,人才济济,大师辈出,更有无数太极爱好者,论当今的普及程度远在其他派别之上。它之所以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具有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搏击功能,同时具有优雅大气,强身健体的大众化功能,并深得《易经》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的奥妙。但目前门派众多,功法繁杂,各执己见,不少练习者不得要领,有的甚至出现身体练出毛病的现象,其原因是不理解练功法‘松’的核心要义。本人师从当代太极大师石崇英,属杨露禅杨氏一脉,练功数十年,近来功力猛增,感悟深刻,其奥秘在一核心要义“松”字上,下面漫谈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习练太极拳有三大法宝,一是静,二是慢,三是松。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赖,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但最重要的是松。静是心静,入静;慢是动作缓慢,均匀连贯;松是身体放松,用意不用力。行功盘架时先做到心静,入静,在用意念引导缓慢连贯行拳,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放松。也就是静则慢,慢则松。如果心里杂乱无章,练着拳想着其他事情,就不可能做到心身放松。如果练拳过快,虎虎生风也不可能心身放松。只有通过入静缓慢的方法,才能达到放松的目的。静和慢是为放松创造条件的,也可以说是为放松服务的。

练太极拳松无止境,松是太极拳的无价之宝。李雅轩大师提出了大松大软,极松软,然后极坚刚,我非常认同。这就是物极必反,阴阳转换的道理,阴到一定极限必定转阳。

太极拳为内家拳,所谓内家拳习练必须从松柔人手,主要训练的是人体运动的第二系统——神经系统。通过神意的引导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大关节,不但放松筋骨皮肉,还要放松五脏六腑,做到内外一起松。不但静时做到松,动时也要做到松,行拳推手时都要做到松。

松不是习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松是方法,是手段。通过放松练习,练出来沉劲,即松沉劲,在进一步松,松透,松到脚下就会出现轻灵漂浮的感觉,就会身轻如燕,步法灵活。轻灵圆活求懂劲。从而达到松则沉,沉则轻,轻则灵,“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通过放松达到节节贯串,一气贯通,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松能得到纯太极劲,能使太极功夫自然上身。

松不是懈,不是松成一摊泥,而是要找出松柔,松沉的感觉,松是有条件有要求的,要在立身中正,含胸拔背等各部位达到练拳要领的前提下放松,在意念引导下有顺序,有节奏,有方法,有的放矢去放松。无论行拳或站桩,只要各部位做到练太极拳的要求,就大胆地去放松,松开,松透,松空,松成松体人,空体人,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得到纯正的太极功夫。

放松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太极拳功夫的高低,松的越狠越透,太极功夫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太极功夫是松出来的,有的太极拳爱好者练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没有练出太极功夫,就是没有从松柔入手,忽视了放松的重要性,实际上练的不是太极拳,而是练的太极操。

习练太极拳都知道松,教练也要求放松,大都不知道怎么松,什么部位松,松到什么地方去,松的顺序是什么。实际上太极拳的各大门派都有自己传承下来的练功方法和松功艺术,有的不想公开,有的公开一部分,也可能有的已失传。

练太极拳最难的是转变观念,扔掉多年劳动、运动、做家务等养成地用力习惯,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这就使初学者很难接受,大都会反问:放松怎么能防身自卫,不让用力怎么能实战。这就是人正常的自然反应,因为在常人的脑海里只要是拳术,就是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防身自卫、技击实战,这是一种认识的偏见。所以说要先转变观念,逆向思维。搞清外家拳与内家拳的区别,外家拳是从刚猛入手,内家拳是从松柔入手,外家拳练的是力量和速度,内家拳练的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练太极拳第一阶段的要求是练手上身,也就是大师们常说的太极不用手,用手不是太极拳。怎么实现练手上身,只有通过放松的方法,松开手臂关节皮肉,松掉多年形成的僵劲,拙力,忘掉多年地用力习惯,用身体带着手臂运动,有意识的忘掉手臂,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练手上身是训练整体劲的一个重要环节,打个比喻,练过器械的朋友都知道,刀剑本身是没有力量的,通过手臂的挥舞能轻而易举地伤人杀人,练太极拳就是把手臂视为刀剑,把身体视为手臂去舞动刀剑(手臂)行拳推手。就做到了练手上身,达到了太极拳不用手,用手不是太极拳,太极拳没有手,练成后浑身都是手,触到何处何处有,挨到何处何处发。习练太极拳要做到顺其自然,不要急于求成,要按照习练太极拳的准则和要领,循规蹈矩的去习练,循序渐进,功夫自然上身。如果急于求成,就会出现汉水加时间的苦练方法,就会练出蛮力,拙力,僵劲,与太极拳的原理背道而驰,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也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所说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有它非常独特的练功方法,这些练功方法是先辈们好多代人体悟。实践,发展、总结出来的。不是一代人能够做到的,是一代代老前辈们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太极拳包括所有内家拳在内,不论是行拳、站桩或推手,只是外表和形式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走的都是一条道,其目的都是训练人的神经系统,开发人体的先天功能,练出功夫,以备其用。就拿太极拳的站桩和行拳来说吧,站桩或行拳都有高、中、低三种训练方法,站桩分高桩、中桩、低桩,行拳分高架、中架,低架。这三种虽然都可以习练,但需要因人而异,人有体强体弱的,有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等等,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有的适合练高桩高架,有的适合低桩低架。这就是看客下菜,顺其自然。因为人体只有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才能做到身心两个方面的放松,才能有舒服顺畅的感觉。练太极拳就是找舒服,找到舒服就能循序漸进,功夫自然上身。

松是习练太极拳最主要的法宝,松贯穿习练太极拳过程的始终,是提高太极功夫的有效手段,是达到高级功夫必由之路。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毋庸置疑。现在咱举个例子来说明松的重要性,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老前辈,人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1930年,70岁,已进入古稀之年,有五个年轻力壮日本武士找他切磋,五个日本武士把孙禄堂摁住,孙禄堂一抖把五个日本武士全部弹了出去。让五个日本武士心服口服,佩服得五体投地。孙禄堂前辈用的就是松活弹抖的内功。这种内功的来源是与松功分不开的,松能能够达到身体的协调,松能够得到整体劲。孙禄堂前辈在练拳体悟中说:“内家拳功夫以松柔为本,松能出根劲出整劲。惊炸力、穿透力都是以整劲为基础,弹抖脆快都是在整劲的基础上练出来的。所以说太极拳功夫的来源就是松柔的结果。

我继承的是杨露禅的大弟子王兰亭宗师传承下来的一脉。杨氏太极拳功夫架活步108式。根据石崇英恩师的教诲和我多年练功的感悟,应该是先松掉身上多年来形成的拙力,僵力,取消肌肉感,其次遵循练拳要领结合六合要求松出整体劲。然后在整劲基础上继续松,一直松到有轻灵漂浮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轻灵圆活求懂劲。也就是达到了一整,二懂。松各大关节的顺序是从两头往中间松,先松肩、肘,腕,手,把这四大关节松到身上,也就是练手上身。其次再松开胸背,腰,腰以上都松到丹田。然后从下往上松,先松开双脚,依次往上踝、膝、胯、腰。五大关节松透后,松沉劲就到了脚下,与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上升到丹田,上下两个力量在丹田交融形成内气内劲,也就是说丹田力,丹田气。运用时丹田转动,意念引导沿脊柱上行,到肩,到肘,到腕,达于手。这也与大师们所说的龙虎劲相吻合。盘骨为虎,脊骨为龙,盘骨旋转带动脊骨转动,传到两手,就形成了龙虎劲。如果用汽车来比喻,盘骨就是发动机,脊骨就是传动轴,腰就是方向盘,脚手就是车轮。以上体悟属本人练功多年以来一点浅见,以飨读者!

(作者单位:河南省通许县公安局)

猜你喜欢

习练丹田练功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
练功
寒假魔力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