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探究
2021-09-10王浩创
王浩创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梳理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大学生体质提出有效建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梳理并归纳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较为薄弱;且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单一主要集于跑步和篮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省高校新区的太原师范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晋中学院的9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及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质健康现状
根据公式BMI=KG/M2,BMI指数小于18的人群划定为偏瘦,BMI指数在18-25之间的人群为正常体重,BMI指数在25-30之间的人群为超重,BMI指数大于30的人群为肥胖体重。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并对比标准BMI指数范围,结果显示:BMI超出正常范围的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学生的体质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大一到大四超重以及肥胖人群所占比例直线上升,如表1所示。
2.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地点的统计与调查
除了锻炼时长不同、锻炼方式不同,大学生对锻炼场所的选择也存在很大区别,见表2。
表2关于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地点的统计调查(N=855)
由表2可知,在被调查的人数中有773人选择操场作为其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占总人数的90.4%;在有偿场所进行锻炼的有82人,占总人数的9.6%。这表明无偿场所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第一选择,同时这类场所运动人群多,也更容易激起大家锻炼的积极性。
2.3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情况
课外锻炼的方式多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跑步这一运动的钟爱情况要远大于其他各项球类运动以及其他运动。跑步为锻炼方式的人群占40.6%。其次是以篮球为锻炼方式的人群,占31.1%。再次便是以足球为锻炼方式的人群,占15.7%。分析显示,大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一般是容易接触到的、规则和技能容易掌握的为主。
2.4 大学生影响在校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
此次调查显示,由于场地器材短缺,缺少锻炼时间而导致体育锻炼少的人数较多,这部分人数占到了52.3%,因学业繁重、天气状况等外部因素而影响锻炼的人数也占据较大比例。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归根到底还是其自身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没有真正把握体育锻炼与个人体质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多种多样的体育日,比如周一开展篮球日,周二开展田径日等,这样就能汇聚更多的高校大学生,也使得了每个大学生都能接触更多的运动项目,了解更多的运动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要做好宣传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功能,为在校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健身氛围。
3.2重视体育对育人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也要进一步完善对体育场所的日常管理和及时修改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能够随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3.3各校医院和体育学院联合设立一个运动处方室,给高校大学生制定出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反馈一次运动信息以做到及时调整运动处方,使得学生能够科学准确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3.4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没能端正自己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并且对于体育可以促进自己身体健康,能够加强身体体质的作用还不够了解。
3.5学校对体育活动的不重视造成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掌握好体育课所学到的基本技术,乃至让学生丧失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3.6在校老师应该积极的投入到體育课的改革当中,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并且严格要求自身,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所以这就要求任课体育老师有较好的体能,能在上课期间做出标准的示范动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