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消的盛唐烟火气
2021-09-10顾琴
顾琴
千年之前,玄奘法师西行取经,自我介绍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要加个“东土”。后来才知,“土”在五行中,代表中央,是万物中心,日出东方,“东”是万物起始。所以“东土”二字,就是天下中心之国,也即是中国。
华灯初起的长安城,就能生出抚慰凡人心的烟火气。
无论你来自何处长安有你容身之处
长安大,有百万人口,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城大能容,中西汇聚,处处可见外来事物。
无论你是西域来的商人、使臣,还是自南北上的唐人;无论是你是何种饮食习俗,何种宗教信仰,长安都可以接纳。
唐人接纳了胡人饮食之风,不拘繁文缛节,更享受食物本身,酒肉带给他们乐趣,尤其是酒。唐的繁荣气象与海纳百川的度量值得后人的不断向往。
中心大国,万邦来朝。所以无论你来自何处,多么平凡普通,長安都能包容你,许你一碗酒,饮下便是盛唐人。
李白是文人名士,但十分豪放,不拘小节。酒肉是生活的快乐,他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他喝上一斗酒,挥笔写就诗百篇,然后直接在市上酒家酣眠。
唐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凝结在那缕酒气中。生活的乐趣,不仅在文人雅事,也在最普通的尘俗烟火里。
等到上元灯节时,长安处处华灯初上,人影攒动。
当你站在大雁塔往下俯瞰,你可以看到,在长安的西市,一个穿着紧身低胸的波斯女子在挑选中国首饰;一个和尚在酒肆吃着胡饼,他自日本来大唐,是为研习佛法;甚至能看到阿拉伯的留学生与中国人在讨价还价。
歌舞盛宴,曲水流觞,丰腴的美人与才华横溢的诗人,奇珍异宝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穿梭,精神上的自信与感官上的富足,构成了我们对大唐浮华一切的幻想。
有人说:“外域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封建文化已然衰老没落,相反,是因为它正在高度繁荣,具有充分的吸收力和消化力。”
盛唐有此魄力,接纳千万来客,用烟火人间抚慰他们,正是因为这开放大气的气象。
唐朝不歧视女性更不歧视胖子
盛唐的烟火,是每个人都能被赞美,有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
武则天是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在她的影响之下,女性得到了空前的自由。
传言说,武则天身体圆融,体态丰满,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便是她捐脂粉钱,按照她的模样开凿。
唐朝并没有狭隘地认为瘦为美,胖为不美,而是各自有各自该有的美感。
所以当我们看到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时,会惊叹于这些丰腴圆融的女子,娉婷袅娜,显示不一样的美态。她们穿着纱衫,头戴牡丹珠玉,步履轻盈,走着小碎步,髻前摇摇晃晃,手拿着纬穗在逗宠物狗,小狗跟着纬穗跳动嬉戏。
在唐朝,美是被大胆赞美的,不仅如此,人也是有婚姻自由的。
唐代女子可以自由恋爱,追求爱情,甚至主动离婚改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这样的包容极为可贵。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这句话就是唐朝的离婚协议《放妻书》的内容: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不仅如此,唐朝律法还保护着协议离婚,《唐律疏议》中有记载:“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这虽然是个封建时代,但在女性问题上,却早已有现代文明的拂晓之光。唐朝是唯一一个觉得,美是应该被自由赞美的时代。
唐诗是唐朝人的“朋友圈”
有人说,唐朝是中国文化中璀璨如烟火一般的存在。从魏晋到初唐,汲取了大量外来文化。终于,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似烟火一般瑰丽而又绚烂地绽放。
盛唐烟火气,还在于唐诗。有人说,唐诗是唐人的朋友圈,是唐朝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是盛唐气象的微观呈现。
那些在历史书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如“诗佛”王维,“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小李”李商隐……他们是只属于汉语言文明所独有的巅峰文化群体,他们用笔来歌颂这个盛大的时代。
而李白更是代表了盛唐的灵魂人物,世上最快的剑、最醇的酒和天上那轮最圆的月都属于他。他饮酒入豪肠的气韵令后世无数诗人憧憬,而这气韵,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化作剑气,绣口一吐,造就了半个盛唐气象。
唐朝诗人,骨子里多少都带着潇洒、飘逸、豪迈、奔放、自由与率真的个性。他们写下了大量精彩绝伦的诗词歌赋,以这种方式令后人得以进入他们描绘的烟火人间。
唐朝抚慰人心的烟火气,是因为那种开放的气度。
大唐外交官玄奘西行,用了19个春秋,走过了138个西域国家,从印度带回来了657部佛经、160粒舍利、7尊佛像,自此,佛教真正地融到唐朝人的生活里。
盛唐,接纳了各种不同文化,接纳了一个个凡人。
鲁迅说过,唐人没有狭隘观念,在面对外来事物的时候,绝不介怀,自由地学习,快乐地使用。
所以,唐朝人心无芥蒂。因为他们知道:东土大唐,能容人间千万烟火。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