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我意识视角分析体育竞赛中的心理

2021-09-10张瑜

当代体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竞赛运动员

张瑜

人们常常注重运动技术水平在运动竞赛中的取得的效果,却忽视了心理因素对运动竞赛的影响,但实际上运动竞赛中心理的变化对竞赛影响非常重要,无论是赛前、赛中和赛后,对取得的竞赛成绩都有一定影响,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员自我意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竞赛成绩的相关心理因素,研究运动竞赛过程中心理状态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所谓体育竞赛就是在组织者系统管理下,根据规则和要求开展的运动员之间的竞技过程,是检验教学效果、训练效果的重要途径。体育竞赛具有强烈的竞争性、高度的紧张性、心理的适宜性、自我开放性和相互协同性等心理特点,当运动员各方面水平在竞赛的过程中表现出不相上下的时候,其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其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求运动员在竞赛的过程中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集中力、灵活多变的思维力等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体育竞赛遵循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则,并在此前提下要求运动员争取尽可能优秀的运动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参赛的运动员必须发扬敢于拼搏和随机应变的优良性格特征,克服和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缺陷。尤其在实力相当的运动员之间,由于参与者的最佳赛前状态是获胜的前提,因此心理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心理优势更是体育竞赛中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本文研究对象是各种运动竞赛的参与运动员,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可能影响运动员一些心理状态因素,运用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参照不同文献中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到赛前、赛中和赛后不同阶段可能对运动员成绩产生影响的一些运动员心理状态因素,并提出改善建议。

1 赛前心理影响因素与最佳竞技状态

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是运动竞赛获胜的前提,心理优势是体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体育竞赛中的心理因素包括:心理紧张、心理焦虑、盲目自信、心理胆怯、心理淡漠等。(1)心理紧张因素:在赛场上,很多运动员会因为对自己的运动水平不自信,同时因为与其他参赛运动员相比较,不自信心理的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紧张的心理。(2)心里胆怯因素:心里胆怯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系统产生混乱,从而引起机能失调,使产生这种心理的运动员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正常的运动水平。(3)心理淡漠因素: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程度下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目前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4)盲目自信因素:当一名运动员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手的水平时,便产生了盲目自信。由于对比赛估计不足且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导致比赛成绩与预期相差甚远,产生漫不经心、低估对手、容易走神、思维迟缓、自以为是等对比赛有害的情绪。

所谓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是运动员身体、心理、技术各方面综合状态的最佳。首先,强健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运动技术是基础,二者协调保证有集体能量,充分发挥动作自主性。保持注意力集中,使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能主动控制对信息的处理,合理运用各种熟练的技术动作对比赛的策略有充分的应变措施。通过长期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以及认真细致的赛前准备并进行赛前模拟练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比赛操作目标,运动员一般能接近或者达到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

2 克拉克现象及其原因

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表现出本身应该具有的竞技水平,出现比赛失常的现象。心理紧张因素,盲目自信因素,心理淡漠因素等心理因素都会有可能直接导致克拉克现象的产生。除了赛前的心理状况对竞赛成绩有影响以外,竞赛中的状况,也对比赛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状况也会随着比赛的状况发生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映。

当运动员逐渐与对手拉开差距,占据场上优势时会出现一些心理变化,由于领先增强了运动员取胜的自信心,此时运动员本应采取不让对手有任何反击机会的策略继续加大领先优势,快速争取拿下比赛,并通过这种方式能给对手心理留下恐惧,使我方在心理上处于优势,对方处于劣势,这样在比赛中是极其有利的。但是同时由于领先,一些心理素质不高的运动员会出现放松警惕的心理而轻视对手,对比赛的感知能力下降,认为自己能轻松取胜,在比赛行为上表现傲气十足,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骄兵必败的悲剧。一旦出现情况需要及时与严厉的改正,以防止对今后比赛的不易不利。此外,还有运动员由于领先而急于求成,害怕被对手反超从而导致紧张情绪加剧。对自己情绪控制能力不佳的运动员容易造成对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给对手反击的机会,让对手反败为胜。这样的运动员一般表现为小心谨慎、畏手畏脚造成进攻意识减弱,防守意识增强而给对手喘息。在运动比赛中这种发挥失常。一般都是由于自己的个性特征导致的。

同样来说,在比赛中,运动员处于落后地位以及相持阶段运动员的心理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变化。由于比赛失利进而得到放松的心态,进而在比赛中克服心理障碍,缓解紧张情绪,甚至能够反败为胜。同样在相持阶段,有一些运动员害怕相持担心对手会领先,从而造成失误增多、对比赛分心,出现从相持到落后的状况。还有一些运动员却又敢于相持,坚信自己能够取胜,他们具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和不服输的精神。在这样的比赛中越战越勇,从而取胜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具有良好的心理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3 赛后心理归因

除赛前的心理状态准备、赛中的心理状态调整,赛后的心理归因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竞赛的胜利或失败会使运动员产生满意感或失落感,进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并影响制约着今后的比赛。無论运动员成功或失败结果如果,一般趋势如表所示。

表一引自韦纳1974年

对于经常胜利的运动员,通常会把“努力”和“能力”看成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即使存在暂时失败,也是外界其他因素导致。而对于很少获得胜利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又会将“运气”作为失败的理由。此外对于自尊心强的运动员又会将失败归咎于外部不稳定因素,甚至在不同性别运动员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因此正确科学的赛后归因作用关键,主要有三个方面:(1)消除竞赛的疲劳,使能够参与后续的训练,并在下一次的竞赛中取得成绩。(2)正确评价比赛的胜负,如果不能正确评价比赛的胜负,将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在后续的训练与竞赛中会有不利的影响。(3)进行自我形象的修整。这是一个消除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只有切实拉开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包括运动技术或是心理能力等方面,才能在赛场上战胜对手,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4 结论与建议

获取良好的运动竞赛心理优势,不仅要在赛前准备,更应将其融入到日常训练计划中,有意识的安排心理训练内容和培育。包括:(1)对运动员进行能建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失败观等引导正确价值观念的心理教育,激发起运动对成绩追求追求的同时能直面失败。(2)通过在平时训练中增添频次更高的模拟比赛形式进行训练,以在赛场上能正确的做出条件反射。(3)对不同运动的性格、气质等特征还要进行心理诱导训练,即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思维是应该能产生共鸣的,然后能对运动员进行自信心建设,有利于运动员在赛场上能够超常发挥,从而压制对手战胜对手。

在赛后对胜利的运动员和失败的运动员都应给予正确科学的归因训练,客观的分析成败,使运动员能坚持努力以应对下次比赛,即不能将成功完全归因于自我能力产生骄傲的情绪,更不能将失败也归因于此,造成斗志丧失。要准确得分析各种因素,才能够在赛场上能消除负面心理的影响获得应有的成绩。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竞赛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6)
运动员
思维擂台赛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