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管理性预防路径

2021-09-10张兴玲彭圣致潘喜梅

当代体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伤害事故体育老师

张兴玲 彭圣致 潘喜梅

通过对近五年来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相关文献检索与分析发现,在174篇有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的文献中,从法律的角度研究较多,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的非常少,因此,本文根据管理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与管理职能理论,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管理性致因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各类致因的管理职能实施中问题,从而梳理出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性的预防途径。

1 数据来源、文献分析与选题依据

1.1 数据来源与文献分析

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及《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对近五年来有关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相关文献的查询、收集、整理,共检索、筛选了174篇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的文献,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1篇,国际会议、国内会议论文4篇,期刊论文148篇。通过对筛选的174篇文献内容的记录、梳理、分析,发现174篇文献中,有关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归责、法律责任、法律赔偿等分析的文献共有165篇,有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与保障方面进行研究的有5篇,有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结构模型分析的文献有3篇,然而根据管理学理论进行致因分析的论文少有。

1.2 选题依据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首要重视的是预防,如何预防,怎样有效的预防,笔者认为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应从管理开始,主要在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中,管理工作是否得到重视,以及是否采取了有效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从而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要避免学校体育运动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后果严重化,防止事故伤害扩大,产生纠纷乃至法律诉讼,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于学校,事故发生的主要当事方,在事故发生后,不因管理的弊漏等问题而归责与担责。本文根据管理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与管理职能理论,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管理性致因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各类致因的管理职能实施中问题,分析得出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性的预防途径。

2 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界定与特性

根据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综合《民法通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体育法》《侵权责任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全日制在读学生参加在由学校组织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体育活动等校内外体育活动中,在由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内,并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体育比赛,因故意或过失造成学生重伤、残疾、死亡等体育伤害事故。

学校体育中主要是学生的身体运动与活动,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各种损伤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的因素。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特定性,既可能发生在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体育运动中,也可能发生于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体育活动中。体育伤害事故对学生造成的损害后果是相对特定的,主要涉及到学生生命与健康及精神健康伤害。再则,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原因比较复杂和事故的处理有较多困难。

3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性致因分析

人类的任何有组织的群体活动需要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组织中不同成员不同时空的努力下以有效地实现组织活动的目标。体育运动的特性决定了一方面体育运动发生的损伤事故存在客观性,但另一方面更需要减少主观人为的管理不当导致体育伤害事故悲剧的发生。在学校体育管理实践中充分运用管理原理与有关理论,提高事故预防管理的效率,避免人为、主观的管理因素导致事故,降低或遏制人为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率。笔者拟引用体育管理学基本职能的要理,对源于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学生、不可抗各种事故的致因进行归纳总结并作管理性分析。

3.1 基于学校体育场地、器械、设施设备的管理性致因

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体育场地、器械和设施配用,体育场地不达标,器械质量不合格,体育运动设施设备的陈旧等因素都是引起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隐患。(1)对于体育场地、器械的,缺乏有计划的质量安全定期检查管理安排,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质量维护与检修与验收工作,学校没有计划的、按周期性、长期、短期的严格管理;(2)对体育场地管理与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职责安排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检验,在管理组织机构方面,从场地器材的管理者、操作员缺乏责任心与专业素养,具体情况是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3)从学校领导对体育安全事故防范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领导落后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组织与决策会影响到下属对场馆器械管理的态度;(4)对学校体育场地、聪器械设施设备在使用前的缺少严格检查的环节,学校管理者不积极督促体育器材保管员及时、按时检查器械质量问题;有时,体育老师在领用体育器械时也不检查,学生也不去主动看看,检查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5)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管理中往往缺乏灵活变通管理方式,不会更新管理思路,学会运用科技、智能的软硬件工具对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器械进行检查测验。

3.2 基于学校体育教师的管理性致因

体育教师的责任与专业素养不合格,以及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安全的意识不够,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过程,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根据调查在东莞某高校,由体育教师的原因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占12.9%,是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学校体育管理组织单位缺少对体育教师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防范教育,更缺少周期性的或有计划的体育安全教育的开展;体育教师本人不重视、甚至忽视体育運动伤害事故的防护;(2)在体育教师的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里,没有加入体育运动伤害防范与救护的教学内容(3)在每一节的体育课里,体育老师不根据体育项目本身的安全特点提前有意识的做好防范的预案;(4)体育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在体育课前、课中、课后如何防控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可能采取的应急救护的办法;(5)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组织方面,对场地、器械安全使用的布置,忘记或忽略了给学生清楚的讲明课堂常规与课堂纪律,以及本节课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6)学校体育部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中的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不够重视,不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检查,体育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忘记自我保护而受伤,体育教学管理单位忽略了对体育教师本人伤害事故预防的提醒。

3.3 基于学生自我管理中的致因问题

学生是课内外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的受伤害者,是事故预防的关键直接对象,是被关注与保护的主要对象,也是事故发生产生纠纷、赔偿与法律诉讼的必要当事人。基于学生自身原因引起的事故,一方面是学生自我管理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等管理内容的欠缺;(1)学生不学习、不遵守学校安排的体育运动伤害与安全防护的教育计划,或不认真学习学校体育保健、卫生、损伤与防护等相关的课程,以及积极了解运动防护的宣传与指导;(2)学生自我管理与控制力差,不遵守纪律,不遵守规则,不听从体育老师的指挥,不按要求完成练习动作,粗心大意,不认真的做准备活动等情况;学生逃避体育老师的严格教育不遵守纪律与练习规律,运用合理的动作方法与技巧进行学习;(3)学生不主动理解学校提出的合作、协作、团结帮助的理念教育;(4)有个别学生身体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不积极主动告知老师,甚至隐瞒病情,多数学生对身体突发不适时,缺乏应急处理能力,或不能正确的应急处理损伤事故;课堂中学生忽视自我观察自身的身体状态及情绪,从而导致体育伤害意外事故的发生的严重后果。

3.4 基于自然环境等不可抗力的致因管理问题

事故是人们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特殊事件,是违背人们的意愿发生的迫使正常的生产生活遭遇暂停或永久终止的负面事件,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了人员的身体、心理、财务和精神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损失。事故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环境中大风、暴雨突袭、地震等原因,造成的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不是人为的能力所能控制的运动伤害事故,学校、教师各方没有过错,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学校从法律意义上虽然不需要承担责任,事故的发生与处理会面对自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评论,特别是在现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泛之下,学校管理与应对不得当,会产生很多后续社会问题;没有注意事故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没有给伤者因事故产生多大费用给予积极的帮助与解决,不通过体育保险或建立体育运动伤害救助的公益金等帮助学生,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给受害者带来的经济与精神痛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4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性的预防路径

现实中,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有关的当事人都不愿意通过诉诸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一方面诉诸法律时间过程相对较长,程序过程比较繁琐,还会产生和垫付一定的法律费用,另一方面,诉诸法律之后,对学校单位、对老师个人以及学生个人产生的各方都不一定能承受社会影响。

泰罗说“管理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它以明确的规律、法则和原理为基础”。管理原理是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实施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反映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体育管理活动遵循管理的原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性,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根据体育管理学通常的基本原理,即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以及联系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两种主要理论即风险模型及风险管理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结合学校体育运动实际,提出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性的解决路径。

4.1 基于校方因素构建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校级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系统原理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原理要求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之间形成有机的管理系统。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组织构架,建立从校级领导、学校具体的体育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执行人、教学基层组织、体育教师、学生社团、学生个体、相关的医务部门与安保部门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结构体系,形成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层层对应的组织系统。

4.2 基于场地器材致因,建立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人际责任制

根据责任原理要求科学的划分职责,合理的匹配职责与能力,平衡职责与权力以及有效的职责监督;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需要对学校体育管理者、体育场地器械的工作者、教师等各种承担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明确的分工与有效监督。(1)制定体育场地、器械缺质量安全检查与维护计划表與定期检查、验收制度;(2)配备专门的负责体育场地管理与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拟定划分工作职责,并实时随机检查与监督;(3)学校领导及学校体育部要高度重视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工作,各级各层管理者也需不断学习,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在于安全保障中工作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4)注重细节管理,对学校体育场地、聪器械设施设备在使用前后交接各方认真严格检查器材的安全与质量,体育器材保管员与体育老师、学生(体育委员)的人际之间相互告知注意查看器械、设备的好坏,对检查结果等信息情况及时相互告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5)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管理的某些需要事项灵活变通,了解新的管理理念,结合现代科技智能的普遍化,管理者及器材保管员、维护员以及老师需转变观念,适应并使用新的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

4.3 基于教师致因,加强体育老师教学监管与安防教育,提高专业素质

根据责任原理与人本原理,学校根据体育合理老师擅长的专项,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对体育老师的管理与教学中问题给予人本的理解、帮助与认真对待。(1)学校加强老师预防体育伤害事故方面的安全教育,以不同的方式或形式传递给体育老师安全知识与信息,便于体育老师不因粗心遗忘,忽视、忽略体育课的安全性问题;(2)在体育教学大纲、计划中应增加预防伤害事故与安全救护方面的知识内容,编写专门的体育伤害事故预防与安全救护的手册;(3)根据每门体育课程的具体体育项目可能发生的损伤,以及什么类型的损伤,体育老师可提前思考或记录于教案中;(4)体育老师还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如何控制或防止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准备可采取的应急救护处理的办法;(5)体育老师在课前需要给学生讲明,体育场地、器械安全使用的布置,课堂常规与课堂纪律,每次体育课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体育安全相关内容,(6)学校及体育教师的在体育教学中也需预防自身伤害事故;同一场地的体育老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可进行相互安全提醒与帮助。

4.4 基于学生致因,学校可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本理解与关怀

人本原理实质是以人为本,要求对人的生产与精神的诉求给予人性的考量与满足。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受害方主要是学生,因此,无论是事故发生前的预防管理还是事故发生后的处理,都给予善意表达与人本的理解与关怀。(1)制定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计划或开设相关的体育运动保健、卫生、损伤与防护等相关的课程,加大安全教育与救护的宣传,比如印制体育运动安全防护手册,张贴有关运动伤害急救的宣传图画,通过学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教育;(2)帮助或督促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加强体育纪律与体育运动规则的教育;(3)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协助同学,以及相互包容;如集体项目难免发生小碰小擦,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适应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性;(4)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进行体检,同时对于体弱或疾病学生,有必要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避免学生有病不告知学校、老师,以防止体育运动意外事故发生。

4.5 基于不可抗力原因产生的体育伤害事故管理策略

效益原理,在管理实践中要求注意处理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结合人本原理处理问题。因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不为人力所能控制,学校、教师各方没有过错,虽然不需要承擔赔偿等责任,但是,学生毕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受伤,如若是伤情严重,达到成重伤级别,就容易引起是非纠纷。基于不可抗力需作出应对的预案(1)成立体育伤害事故协调小组便于事故的理解与良好处理(2)积极对受伤学生进行人本关怀与心理疏导,避免对学生以后的体育课产生影响;(3)鼓励学生积极购买体育意外伤害险,建议保险公司专门为学生设置适宜体育伤害的不同险种,降级经济损失;同时还可成立体育运动伤害救助的公益金,以便在事故发生急需医疗费用时能有应急的渠道。

4.6 基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性实施动态的应变管理

体育运动包含有丰富的体育项目,每种体育项目都有其项目特性,对身体的素质的要求不一样,不同体育项目对身体部位造成的体育运动损伤轻重不同。在体育运动中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身体接触或产生碰撞的情况较多,相对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如:足球、篮球等运动。另据统计,体育运动中男生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比女生多,男生参加对抗性的体育项目较多,相对容易发生损伤,而女生参加的体育项目多少没有较强对抗性,发生的运动损伤相对较少。因此,基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性、综合性,在具体教学管理中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学校、体育老师、学生本身应在管理方式、办法、技术方面需要实时动态更新,有效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从管理上预防事故发生的缘由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系)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伤害事故体育老师
中国运动员2021年获67个世界冠军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有些唐突
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预防
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