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关键不在于形式
2021-09-10许开祯
许开祯
1
当下读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阅读。
2020京东文学盛典之夜,莫言、格非、阿来、苏童等一批大家,围绕着阅读与创作,发表了新的环境下,读书、生活、阅读、写作的不同观点。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时代性问题,即当下阅读的多样性与阅读的未来。
谈及阅读,最逃不开的话题之一,就是当下风行的手机阅读和碎片化的问题。
当手机阅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我们席卷而来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愕然。不管是反对者,还是拥趸者,几年之后,都无一幸免或多或少被卷进了这股潮流。站在今天,回头观望手机阅读和碎片化,我们发现,世界已被改变,但世界又未被改变。
2
在我看来,不管哪一种阅读,重要的永远不是形式,而是我们阅读的内容。
风靡于这个世界的手机阅读,的确把大多数人的时间割裂了,分割成大大小小不等的碎块。不管是地铁上,还是在家里,人们抱着厚重书本的时间少了,手机成了放不下的东西。伏在案头,啃读大部头作品的人少了,甚至成了稀有,而在时间切割的各种断层里,靠支离破碎的信息流、信息量,填充大脑的人越来越多。
有人担心,这样下去,太多人的大脑将会成为一个碎片机,装满了无用的信息,装满了各种搞笑段子,而曾经激励过一代代的那些经典,那些被称为“文化”“文明”的东西,正在远离着我们。更有人认为,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是沉重,而是变着法儿让我们轻松。
3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自身的特性。想起我们这一辈人,小时候只有小人书读,即或上了中学,能读的书也只有那么几本。在一个缺书的年代,我们知识的获得渠道,只能是社会。打小我们参加集体劳动,生在乡下的我们,在太阳下放牧,在月光下收割。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是孤寂的,除了一大堆玩伴外,我们还有牛羊,还有星星,还有风和雨。可是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社会给他们提供了相对可靠的物质保障,“独生”两个字,又让他们打小具备了远离他人,独自寻找快乐,寻找烦恼的本领。电子游戏、电视、动漫动画,成了他们拥有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长大的孩子,如果期望依然跟我们一样,要拥有捧读长篇,孤坐苦读的人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因为阅读是人类心灵的第一补充。不同背景下长大的人类,心灵需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如同今天变老的大妈们依然热衷于在公园跳广场舞,依然喜欢巨大的音响声和花花绿绿的装扮一样,时代给他们的印记,终生攀附在心灵上,不是说能驱走就能驱走的。
4
人类究竟需要怎样的阅读?这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如同人类内心到底需要怎样的安宁,怎样的幸福感、充盈感一样,没个固定。阅读方式的不同,并不代表我们在排斥着阅读。碎片化阅读,虽然是用大量有用无用的信息填充着时间,填充着大脑,但并不能说,这一代人大脑里就只有碎片化的知识,只有碎片化的逻辑。只不过,他们用我们曾经没有的方式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完成了内心或是情感的基本建设,而在过度紧张的生活中,他们不再愿意把偶得的一片轻闲交给沉重,交给思考。或者说,他们思考的已经够深,不需要再拿书本中他人的人生来教化自己,他们需要排泄,需要打发,需要把自己在某一刻掏空。而碎片化的信息,包括各类搞笑的段子,恰恰满足了这个功能。
所以,不要急于对当下给出某种结论,一切尚在行走,尚在发生。对所有正在发生的事,过早地给出结论都是不负责的,也是不成熟的。人类永远不会盲行,人類也永远需要精神灯塔的指引。只不过我们航行的海不同,遭遇到的困境就不同。同样,需要的指引也就不同。
我依然坚信,哪怕是手机阅读,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垃圾。
哪怕是碎片,也肯定有不少人能将它重归完整。
责编:何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