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康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现状与进展
2021-09-10聂欣宇高晓薇王首杰
聂欣宇 高晓薇 王首杰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分析了功能磁共振成像對脑损伤康复的综合评价,研究了相关问题,并进行展望,仅供参考。
关键词:脑损伤;康复;功能磁共振成像
引言: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中,脑科学研究一项都是热点课题,备受人们的关注。自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问世以来,便激发业界人士极大的兴趣。伴随该项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脑损伤康复的研究已经渐渐由起初单一的形态结构学研究向形态和功能以及功能和分子相互结合的研究方向进行过渡。最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损伤康复研究领域中存在较大的学术研究潜力与应用价值,给脑科学中医学影像学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创造了新的发展途径。
一、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在神经科学领域内,针对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是其中的盲点与难点。不论是国内学者,抑或是国外学者,均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客观性地对脑损伤患者实际预后情况加以反映的指标,从而对脑损伤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指导意义,特别是治疗前的指导。
有关研究团队使用MR技术针对28例深部脑出血患者进行检查,通过冠状位DWI确立皮质脊髓束受到血肿破坏的实际程度以及和血肿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对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进行分类,主要分成完全中断、部分中断、完整却受到血肿压迫以及完整却没有受到血肿压迫几种不同类型。结果显示皮质脊髓束完全中断与部分中断患者所具有运动功能相应的预后效果不是十分良好,但皮质脊髓束完整者,不管是否存在血肿压迫的情况,运动功能相应的预后效果都十分良好。这一研究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在运动功能预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是皮质脊髓束已经完全发生离断,手术治疗可能无法使其运动功能相应的预后效果获取改善。
也有团队针对12例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出现的变化加以研究,全部患者都是稳性单侧偏瘫,偏瘫一侧手臂在一个月中相应的运动功能得以恢复。分别对各位患者手腕及手指运动过程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加以观察,其中6例恢复情况相对较好,患者相应的受损皮质脊髓束对侧的小脑半球发生比较显著激活的情况,但其余几位恢复情况不是十分良好的患者并没有观察到该种情况。另外,也观察到对侧小脑产生短暂性的激活,充分说明脑卒中以后患者相应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小脑激活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另有团队针对功能磁共振成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手术后神经症状具体严重的程度和辅助运动区切除的实际范围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在脑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分级中,DWI成像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经获取了临床的广泛认同。众多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脑胶质瘤的rCBV值和对应的分级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关联性。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显然要高出低级别胶质瘤,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论对于肿瘤治疗方法的制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总之,具体治疗前针对脑损伤患者实施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功能区的定位十分有利,可以对主要功能激活区和发生病变之间的关联有更为充分地掌握。可以对治疗后发生功能障碍相应的风险程度加以预测,尤其是对于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更是意义非凡,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所以,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对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应情况进行比较客观地反映。
二、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脑损伤康复的综合评价
当前对于脑功能机制方面的研究,不管是由神经生理机制,亦或是神经生化机制层面出发,均是通过动物试验将有创性操作当作基础。但脑功能的优势在于其在整体和局部,活体与非活体系统内所具有作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功能磁共振成像给我们提供了更加理想的研究途径。各种类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亦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不仅可以提供解剖、脑血流和脑功能区相互间潜在联系等相关信息,各种不同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的结合使用,也能够发挥优势互补的特点。应用这些可视化技术可以由活体与整体水平对人体脑组织进行研究,能够在无创条件中对脑损伤后康复中的相应功能活动有更为充分地了解,这对于脑损伤和修复、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跟踪等众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问题与展望
虽然最近几年在脑损伤康复领域中功能磁共振成像获取了较好的应用,然而这种新型技术也存在些许不足。首先,功能磁共振成像无法对神经元相应的功能性活动加以显示,却是利用血氧饱和度与血流量变化的相应测定对神经元功能性活动加以反映,并非大脑活动自身,同时容易遭受人体脑部代谢、局部脑血容量、血管实际状况等诸多方面因素对其区信号的激活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当前功能磁共振成像无法对皮层下功能活动加以显示,无法全方位评价人体脑功能,导致脑功能成像受到相应限制,然而功能磁共振成像与DTI两种不同成像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针对结构与功能相互间的关系产生全新的认识,可以在无创条件下对不同脑间的潜在联系加以研究,这于脑损伤后相应功能区充足的了解至关重要。
结束语:总而言之,虽然功能磁共振成像依然存在一定不足,但相信伴随技术的逐渐成熟,功能磁共振成像将极可能变为监测与研究脑损伤以后康复中一个十分主要的功能,同时可以给我们理解、研究乃至阐明脑损伤以后各相关功能的实际康复过程与机理提供帮助,在脑科学基础与相关临床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清岩. 运用静息态fMRI低频振幅探究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的神经康复机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
[2]陈自谦,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损伤及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福建省,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13-01-29.
[3]魏小二,李文彬,李鲠颖.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损伤康复期演变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01):153-155.
[4]杨毅.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高压氧康复效果评估的多模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
[5]宋娟,肖慧,韩青,于珍珍. 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康复机制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7,6(01):1104-1111.
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