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的方法与路径

2021-09-10彭本超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彭本超

摘  要: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美育教育逐渐在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流行起来,为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美术是承载外界事物的载体,而具有视觉冲击的色彩为他们呈现了光怪陆离的未知世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审美鉴赏形成更加鲜明的认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色彩感;培养途径

在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路途中,其对于光怪陆离的外部世界具有极其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近几年来,随着美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美术教师就学生的色彩感培养,展开了大量教学实践探索。客观来说,色彩对于学生感官的冲击远高于其他事物,良好的色彩感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学生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阐述培养学生色彩感的路径 希望对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意义。

一、开展多媒体美术授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教师口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与信息技术飞速普及相对应的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通过多媒体技术媒介,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展现很多充满新奇感的画面,令学生对生动直观的画作产生明确的认知。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课堂授课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比如说,当教师在为学生介绍“色环图”等入门级别的艺术知识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可能就必须选择用贫乏的语言来为学生展现彩色的世界,这种生活模式明显是乏味而枯燥的。但是,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展示色环图的不同颜色,让学生在色彩对比中了解色彩之间的真正关系。客观来说,多元化教学手段所达到的教学成果往往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加直观,更能在不依托语言的基础上对细微的颜色、细微的艺术进行剖析,帮助学生锻造一双独属于他们的发现美的眼睛。

二、加强美术练习

在开展强化学生色彩感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做师所担当的只是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向发展的角色。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却不亲自尝试创作是无法真正提升自己的色彩感的。所以,教师可以尝试以周为单位为学生布置适量的美术任务,并控制好任务的难度系数和层次感。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定学生创作主题,不限定形式,鼓励学生结合主题进行自由创作,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难度,既要避免学生由于创作难度过低而无法产生兴趣,也要避免学生由于美术学习难度较高而丧失自信。在要求学生完成《我的一天》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可以强调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理性回顾,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一天的大致轮廓,并在精巧构思的基础上展开绘画创作。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会直接记录自己一天中印象最深的某一时刻。比如说,有的学生可能会记录在十字路口自己扶老奶奶过马路,有的学生可能会借用自己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的某个场景。总之,在学生的回顾之中,他们会根据自己对于色彩不同的理解而为绘画作品赋予活力,呈现出美术之美,童真童趣之美。长此以往,无论是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还是对色彩的实际理解都会有所加强。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务必要结合现有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规划进行合理设计,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组织一些具有辅助作用的小游戏,在趣味性的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色彩意识。最后,虽然很大一部分师生都认为美术课程是令学生放松身心的一门课程,但是教师仍旧要布置一下基本作业,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色彩进行简单的实践,巩固学生的色彩知识体系,令学生收获更好的美术学习效果。

三、走进自然世界

大自然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原始、最丰富的色彩感知,大自然所蕴含的色彩美感利用无数艺术家为之赞叹。事实上,学生每天上放学的路上甚至在学校玩耍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景象,但是却不一定会留心观察自然界中事物色彩的关联。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应提倡学生在闲暇之余驻足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神奇魅力,去探究自然中景物色彩的规律和特点,体会自然之美。与此同时,美术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含自然因素的素材,组织学生在不同的季节到户外踏青,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虫石鸟兽。在实际的观察探索过程中,学生将会发现新开嫩芽的柳树迎风晃动,鲜艳的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动人心弦。当然,在每次自然踏青之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明确布置观察任务,鼓励学生在欣赏大自然花花草草的同时感受他们的色彩,实现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倘若能够有效利用自然中的色彩元素,学生将会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和谐之美,提高美术教学中色彩感培养效率。

四、結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色彩感的培养是引领进入艺术世界的敲门砖,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的学生感悟色彩搭配的魅力,塑造学生的艺术色彩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任雅婷.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73.

[2]边晓宁.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124-125.

[3]孙原.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方式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156-157.

[4]高燕.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方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226.

[5]张艳.文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20(03):21-23.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