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匠心呵护革命文物

2021-09-10李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摘要:革命文物凝结着烈士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让熠熠闪光的革命精神一代代延续和传承下去。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犹如文物医生,用自身的专业技术挽救濒危的文物,保护革命文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成为重知识、敢创新、善技艺的大国工匠,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贡献力量是文保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责任担当。

关键词: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工匠精神

江竹筠的托孤遗书饱含对后代的深切厚爱与殷切希望、蓝蒂裕的《示儿》展现出革命“耕荒者”的英勇无畏和奉献精神、许晓轩给妻子的信平淡质朴却饱含深情……一封封烈士家书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共产党人在家书中的信仰袒露与殷切叮咛,读来感人肺腑、令人泪目。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记录着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奋斗的故事,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使文物价值历久弥新,让文物“活下去”进而更好地“活起来”,需要用匠心呵护革命文物。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保存了红岩英烈留下的书信、衣服、日记等珍贵遗物,藏品共计十万余件,其中文物八千余件,大部分为纸质、纺织品类革命文物,这些文物是学习红岩革命先烈崇高精神信仰、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革命文物承载着烈士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展现着历久弥坚的初心使命,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保护革命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革命文物种类较多、材质复杂,给保护修复工作增加了难度。纸质、纺织品类革命文物属于有机质文物,质地十分脆弱,易受环境影响。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文物易出现酸化、污渍、残缺等多种病害,有的甚至濒临消亡,亟需保护修复。为了抑制、消除文物病害,延长文物寿命,突出文物价值,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2018年7月首个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发布,对保护革命文物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

用匠心呵护革命文物,要在积累专业知识上下功夫。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保证革命文物修复质量的基础,保护修复工作涉及的知识门类多、范围广,既需要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也涵盖自然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修复革命文物是一项科学且严谨的工作,一方面要遵循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根据文物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对文物进行精准的修复;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学的流程实施修复,编制文物修复方案,做好修复项目的申报、实施及结项工作。革命文物承载了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文物修复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心学习思考领悟革命精神的过程。文物无言,历史有声,修复工作需要不断学习积累文史知识,这样才能在修复中感悟历史、提升自我。文物保护工作者需不断加深专业知识储备,并且在保护修复工作中灵活运用,有专业知识作为科学指导,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才能朝着效率更高、质量更优方向不断发展。

用匠心呵护革命文物,要在坚持创新上谋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源动力,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一方面要创新修复方法与技艺,以纸质革命文物修复为例,从传统古籍修复到新型丝网加固,从贴折条到纸浆修补,将传统修复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创新修复方法的一个切入点,大胆创新、小心论证,从而使修复方法更加科学高效。另一方面要创新修复材料,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修复材料不仅可以抑制或消除文物病害,还应具有可再处理性,这样才能使文物修复具有可逆性、确保文物安全。例如无水纳米氧化镁脱酸液可以有效调节酸化纸质文物的pH值,使其保持弱碱性状态,更加有利于文物的保存,同时有机溶剂挥发快,不会对文物造成伤害。使用现代检测技术对文物病害、材质、工艺等进行精确分析,再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方法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使得修复工作更具科学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打下创新基础,未来的工作定会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解决当前遇到的难题。

用匠心呵护革命文物,要在发扬工匠精神上求实效。革命文物修复是一项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修复文物犹如勾勒精致的工笔画,需全身心投入。只有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能让革命文物重现风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古钟表修复师王津,作为故宫钟表修复的第三代传人,四十年如一日,修复了三百多件古钟表,成为中国文物工匠的极致典型。不论是在修复每一件古钟表时的全情投入,还是穷尽一生躬耕一件事,他怀有的匠心、展現的工匠精神,都值得每一位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学习。每种类型的文物在修复过程中都会遇到难题或瓶颈,例如烈士读过的书籍因保存环境的影响,易出现动物损害、微生物损害等病害,修复难度大。攻克难关并非易事,是对文物修复者身心的双重考验,只有坚定执一事、终一生的信念,付诸专一行、精一行的努力,才能克服修复过程中的困难,成就工一技、匠一心的品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在革命文物修复中涵养工匠精神,不断谱写革命文物修复新篇章。

百年历史激荡,文物见证荣光。革命文物承载着先烈崇高的信仰理想,是珍贵的历史记忆、宝贵的红色资源。革命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回归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本身,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坚持守正创新、发扬工匠精神是文保人的初心使命。革命文物修复的过程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感受先烈信仰的力量并为之震撼,看似枯燥的保护修复工作实则意义非凡,用匠心呵护革命文物,让文物在时光的赛道上走得更远、让个人价值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红岩英烈:11·27殉难烈士永垂不朽[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3厉华.来自歌乐山的报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4陈雪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挑战——纸张的酸化脆化[J].北京图书馆,1987(4):44-47.

5冷静.谈档案纸张酸化的处理[J].山西档案,2002(6):23-24.

6王蕙贞.文物保护学[M].文物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慧(1993—),女,201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专业为文物保护技术,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纸质和纺织品文物修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