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2021-09-10唐嫣

关键词:自律爷爷母亲

唐嫣

【引言】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记叙文尤其要注重“感情真挚”。所谓“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然而,部分同学的作文常常在情感的“真挚”性上失误较多,不能准确细腻地融入“真挚”的情感,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写作时为情而造文,让人感到矫情、做作。[②]虚张声势,内容失真。选材时远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写内容经不起推敲甚至荒诞离奇。[③]夸饰失度,消极低沉。作者对某事虽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现小题大做、小词大用等情况,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技法指导】

一、述亲身经历   写真情实感

写作来源于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还是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的。当然,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那么可以对经历过的事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这就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相关事件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的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做?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些真情实感。

【片段示例】

对我妈妈而言,生活是一段艰难的路。外公早年便卧病在床,兄弟姊妹三个,妈妈是老大,她得用瘦弱的肩膀支撑起家里的半边天。那段路没有鸟语花香,也没有莺歌燕舞。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弟妹要成家立业。这样的画面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天还蒙蒙亮,妈妈便要冒着严寒,在清冷的街道上骑着自行车赶去上班;当别的女孩子开始穿着鲜艳、淡妆浓抹时,妈妈却是最朴素的。小时候常常看到妈妈眉头紧锁,显得疲惫,话语间流露出不耐烦,在心底我是疏远她的;现在想想,妈妈该有多少辛酸无处言说,才将烦恼倾倒在了我身上。她一定在黑夜里独自流过很多泪,却在每一个黎明到来之际披上坚强的伪装。

……

相比妈妈,本该高大的爸爸对我来说是一个模糊的形象。我们之间的距离很远,远到用一年两次相见来测量。爸爸背井离乡,孤苦伶仃,漂泊在外,谋求一家人的生计,从我出生起便是这样。看到别的孩子躺在爸爸的怀里撒娇,伏在爸爸背上睡觉的画面,我只有黯然伤感,羡慕嫉妒恨。是的,我恨爸爸给我的爱太少,连电话那头的问候都不煽情,一家人的生活费是天大的事,我被擠占到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顾影自怜。这几年,爸爸越发显得苍老,辛酸的经历、生活的苦楚都被刻进了他的皱纹里,白发中,留给我们的是他离去时的沉默不语和渐渐衰颓的背影。……父爱无言,父爱如山。他用勇气、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他在一次次远离中教给我很多,只是我,现在才懂。(选自天津一考生《重读父母这本书》)

本文作者从自己的生活浪花中撷取素材,并悟出了生活的道理:十几年的人生之路让她重新读懂了母亲的隐忍和坚强,父亲的勇气和担当。而在此之前,曾有过误会、不解,这就突出了文题中的“重读”二字。正因为所写内容源自生活,源自自我体验,文章读来真切感人。

二、抓住细节描写   融真情实感于字里行间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程度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感染力的强弱。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擅长在细节上做文章。例如袁枚《祭妹文》中写道:“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兄妹儿时奋臂共捉蟋蟀的快乐细节,与如今天人永隔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妹妹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让人感怀不已。又如中学生优秀习作《我为你掌灯》,前文反复描写母亲不习惯开灯这一不易被人关注的行为,巧妙设置了悬念;然后通过生活中“指纹磨平”这一特定细节(“到了下一个转弯的楼层,站在开关旁,她却开口道:‘这些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洗衣服做家务啥的,我的指纹都磨平了,触不开这灯了……’”),借以表现母亲的勤劳、坚忍和爱,读来颇具震撼力。

【片段示例】

满身风尘的老汉推着一辆同样满是尘土的小车,缓缓地走着,车轮与大地的摩擦声在空中回荡,那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心跳,如此清晰有力,安人心神,却已渐行渐远……

大约一米长的车身,被脏兮兮的铁皮包裹着,铁皮箱里随意躺着几把沾满油渍的剪刀、铁锤和钳子;车台面上摆着一个锈迹斑斑的月饼盒,盒子被分成几个小格,用来盛放气芯、螺丝、垫片等小物件;铁皮箱下的四个轮子转起来“咕噜咕噜”地响,不过它们通常是被硬纸板垫着的,动不了。推车把手上常年挂着的一块木板早已被风尘剥蚀,就连上面原本用红漆涂上的“修车”二字也褪淡了。这辆简陋甚至有些脏乱的小推车,便是修车老汉的摊点,也是他的全部。

……

每每说到这里,老汉的眼睛仿佛都闪着光。“那现在呢?”我问。老汉眯起眼睛看了看天,缓缓叹了口气:“这年头,谁还在乎一辆自行车哟!”(选自江苏一考生《修车老汉》)

这位考生将修车摊儿和修车老汉放到时代的浪潮中去书写,对修车摊儿的细致刻画(如“铁皮箱下的四个轮子转起来‘咕噜咕噜’地响”“就连上面原本用红漆涂上的‘修车’二字也褪淡了”等)浸润了岁月的痕迹,对老汉的修车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文中“老汉的眼睛仿佛都闪着光”“老汉眯起眼睛看了看天”等细节,以神态、动作写心理,其意蕴丰厚,令人过目难忘。

三、借景物烘托   渲染内心情感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古典诗歌重要的写作技巧,也是记叙文情感抒发的法宝。在叙事文中,景物就像无声的语言,是传达作者主观感情的最佳载体。例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的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本段记录母亲去世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的一天。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从日没到月升,“我”走遍了园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切景物都像往常一样,但母亲却已离开了“我”;一切似乎都不曾改变,但母亲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景物描写的文字虽然寥寥,却有力地渲染、烘托出“我”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片段示例】

那年寒假,我在爷爷家过年,窗外雪花飞扬,冷风吹得灯笼乱晃。家人们在堂屋里忙活着,外边是冰天雪地,屋内则其乐融融。

年夜饭做好了,一大家子围坐桌边。爷爷坐主座,他穿着一件红毛衣,满面红光,可精神了。他说,这是专门留到春节穿的,顶暖和了。

……

“啪!啪!啪!”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让爷爷的笑凝在脸上。他示意二叔去开门。

门开了,冷风夹杂着雪花吹进屋,屋里气温骤降。

“医仙儿,医仙儿!求求你,快救救我老伴儿吧!她肚子痛得直打滚儿啊……”来人是邻村的李大爷,平时跟我们家没什么交往,此时正裹着寒风站在门口,脸上结着冰霜,不知是泪,是汗,还是化了的雪。

……

“孩子,放手!”从没见过爷爷这般神情,记忆中的他总是慈祥的,如四月春风,从不发火;可这时的他剑眉竖立,没有一丝笑容。抓着爷爷大衣的手松开了,我呆立原地,脑子里回想着爷爷凝重和急切的眼神。他健步如飞走进风雪里,那坚定的脚步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患者的救助信念。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爷爷神态变化的原因。

爷爷是伴随着新年早晨的鞭炮声回来的,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在堂屋里。我从厨房里给爷爷端出早点,看着他疲倦的面容、湿漉漉的发梢和挂着泥水的旧皮靴,我鼻子一酸,喊了声“爷爷”就说不出话了。

爷爷笑了,那个慈祥淳朴的爷爺又回来了。我看着他深邃的眼,也笑了。(选自天津一考生《重读爷爷这部书》)

该考生笔下的爷爷秉承“医者仁心”的信念,为了他人不顾风雨、无私奉献,作者“重读爷爷这部书”,终于读懂了“爷爷的信念是传家宝,我会永远传承它”。在这里,“窗外雪花飞扬,冷风吹得灯笼乱晃”“门开了,冷风夹杂着雪花吹进屋,屋里气温骤降”等环境描写有效渲染了氛围,进一步凸显了人物精神之可贵,也使情感的抒发更为自然与浓郁。

四、直抒胸臆  表达情感

直抒胸臆是记叙文表达感情最直接的一种方法,用得恰当可以收到一锤定音的功效。比如“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这一句运用呼告和比喻修辞,强烈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深怀念和殷殷祝福,可谓动人心魄;又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用反复的手法(两个“Ade”),直接抒写对百草园和童年时光的留恋,很能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片段示例】

我愣神。

幼时伏在她膝前,在她摊开的手掌心上一个个数着手斗的记忆还鲜亮如昨,而那双手上曾经细腻的纹路如今已模糊不清了吗?

月亮还没出,楼道里只借了路灯的光。我也不点灯,只跟着母亲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着,身边回荡着皮箱与老墙的撞击声。

是什么样的劳作能把那生命记忆般的纹理逐渐抹去?是多少个年岁里日夜的沉积,把那些指尖的迂回慢慢藏匿?

我想起那双手了。

就是清早唤醒我时,轻抚着我的前额的,那双如未打蜡的木材一般的手。

就是寒冬深夜,当我终于钻进被窝时,毫不犹豫地拥抱冰冷的我的,那双粗麻布一般的手。

是那双总沾满面粉的手,总持着针线的手,总浸泡在冷水里的手。

是在我呼唤时,随时会伸向我,并抱紧我的那双手。

那双可以为我打造出一整片绿荫的手!

然而,这双手如今却无法为自己掌一盏灯!

……

您会相信的吧,手掌的纹路迷失了,却会有一条新的路为您蔓延开来;而路的最前方,是我,举起手,为您掌灯。(选自习作《我为您掌灯》)

作者将记叙、抒情有机融合,情动于中地倾诉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与回报之意,尤其“是什么样的劳作能把那生命记忆般的纹理逐渐抹去?是多少个年岁里日夜的沉积,把那些指尖的迂回慢慢藏匿”“而路的最前方,是我,举起手,为您掌灯”等直抒胸臆的文句,其感动人心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请看下面一篇感情真挚的考场佳作:

【2020年广东中考作文原题】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

请以“给[×××]的一封信”为题目,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给老师、亲友、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考场佳作】

给母亲的一封信

广东一考生

亲爱的母亲:

您好!我这封信一定会给您莫大的惊喜吧:这是我女儿吗?居然能自律到亲手写信?真的,您的一句话让女儿丢弃了散漫,有幸品尝到了自律的甜美。

由于疫情,我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滞留在家上网课。而您在外劳碌奔波,无暇顾及我的学习。网课路上,布满诱惑,我走得跌跌撞撞。

春天伊始,万物复苏,我那颗躁动的心也开始活跃起来。网课新鲜一阵风,我却巧借东风,借此深入开发了手机各种功能。五彩斑斓的娱乐新闻,刺激无比的游戏,无聊瞎扯的杂乱信息……汇流成河,向我汹涌袭来,直至淹没了我。我无法自主呼吸,成了手机的奴隶,几乎失去了自律的能力。

终有一次,我的秘密被撕开,您红着脸训斥我,留下一句话:自律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忽明忽暗的手机屏幕,还闪烁着我刚与同学交流打游戏的信息,想到那几近不及格的试卷,我心里隐隐刺痛。

“世上没有后悔药。”我痛定思痛,关闭了手机,拿起笔认真列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粘贴上墙,以示决心。

当我执行计划时,脑海里游戏中的主角不时向我招手,深情呼唤。但我在心里不断默念您的话:自律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我控制住自己,咬牙坚持,愣是把手机变成了学习用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周的计划表我完美贯彻。回头看,我才发现高度的自律带来的是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这反而让我拥有了很多闲暇。我真的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我看了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打了几场篮球,甚至厚着脸皮向您成功申请痛痛快快玩了一次游戏……自律的乐趣,原来是这样的:我成了自己的主人,赢得了充实多彩的生活。没有自律,谈何自由?望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律带来的乐趣。

感谢您教育我的一句话:自律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我终于明白您的苦心。

愿您能每日开心,不用再过多操劳我的学习和生活,因为我已尝到了自律的甜头。

此致

敬礼!

您的女儿:小华

2020年7月20日

【评   语】本文选取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的真实情景,将得到母亲耳提面命的警示前后的心态作了鲜明对比。该考生以母亲的一句话“自律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分明。

作者不回避青少年特有的不自律表现,细腻地展现了自己在母亲的教育下发生转变的心路历程和认识觉悟的提升,有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自律爷爷母亲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新语
自律的力量
知耻自律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