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1-09-10褚延超
褚延超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事业逐渐达到了稳步发展的状态。交通事业的前进,推动了公路工程的發展。但纵观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案例分析来看,其中仍旧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尤其是管理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威胁到整体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益,同时也会为大众的出行安全与生活安全埋下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主要立足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拟定合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管理措施
0 前言
城市的发展与交通行业之间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建设任务的稳步推进,必须要加大对交通事业的关注力度,尤其是事业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公路工程项目。一方面,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公路工程的重要性,并能够意识到施工管理环节的意义;另一方面,其需要及时意识到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拟定优化策略,以此实现最终目标。
1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问题
1.1 管理意识较低
公路工程是一种典型的线性工程,相当于其他惠民工程,例如水利工程,工民建工程等,其整体的复杂性与繁琐性会更高,对于参与到项目中的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实施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任务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全员参与全员主动的管理理念,以此才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很多公共工程中的管理人员却并没有达到这一点,甚至仍旧持有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在对施工人员实施管理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比较粗暴简单,不会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管理团队与施工团队出现明显的隔阂,甚至是较为紧张的关系[1]。如此一来既会影响到工程的稳步推进与质量,同时也会埋下效益风险。
1.2 管理制度陈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技术或理念开始出现在工程领域。在这一前提下,如果管理人员仍旧采取传统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模式,那么很难满足现代工程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我国的施工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切实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纷纷响应减员增效的号召,切实加强了管理人员的综合实力,也使之掌握了更多新型的管理办法。在这一前提下,如果其仍旧应用传统的制度,那么制度与模式之间就会存在较高的出入,影响了管理人员的管理任务推进,也降低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除此之外,现阶段,由于公路工程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任务量提升,所以需要更多的管理岗位。很多工程中的管理结构都比较复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管理制度,会致使一部分管理人员无“据”可依,产生管理盲目性。
2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领导的机制体系
在一项完整的公路工程项目中,能够在整体工程形成有效管理的成员就是项目经理以及下属领导团队。这一团队是否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正确的管理理念以及精准的管理价值观,都是会对整体管理效果以及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对此作为整个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及管理团队一定要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并且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打造完整的机制体系。在机制体系中,要包括成员的选拔考评以及信访,在层层筛选的过程中,成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高能力的管理团队。可以说,项目经理及其管理团队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命脉。在决定好团队成员后,施工单位方面可以予以团队一定的权力,使之有权且有能力对项目形成管理,加强项目的稳定推进。
除此之外,单位方面也需要定期对施工经理及团队进行考评,根据工程现场的施工情况以及工程中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反馈,综合评定领导团队的实力。如若其存在较多问题,则可及时取缔,并追究相关责任,以此保证领导团队的综合素质,奠定施工管理基础。
2.2 完善施工管理的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路工程的项目规模相对较大,其中会涉及很多细节性的工作,如若没有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那么很多工作都会呈现出混乱状态,进而影响到施工质量,甚至是施工安全性。
首先,负责人需要根据实地的工程要求以及工程情况,拟定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并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设立针对性的责任分工表,保证工作内容、工作权利的清晰化,透明化,将施工任务落实到个人头上。如此一来,即便在之后的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管理人员也能及时找到相对应的负责人,避免损失的扩大,也能够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
其次,负责人需要根据施工方案拟定详细的施工管理细则。例如材料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块,进一步细化其中要求。例如,在材料管理中,要管理材料的质量数量,要详细记录材料的应用情况,避免成本的过度消耗;在人员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设计完整的人员名单,并相对应的登录个人信息,及时根据人员的调动或流动做好记录更新;财务管理会直接影响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管理人员一定要与财务人员做好有效的工作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财务流动情况,如若存在漏洞,及时调查,及时处理。
2.3 加强岗位的稳定匹配
正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很多时候在一项建设工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质量损失或经济损失,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于人才和岗位的不稳定。当人才与岗位达到稳定状态时,施工管理者便不会浪费更多的沟通时间、磨合时间,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在开展一项公路工程时,管理人员也需要对此形成高度关注。针对工程中的重点岗位、关键人员,管理人员需要详细分析,并审查这些岗位的要求以及人员的履历。
公路工程是一项特殊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其与大众的生活之间息息相关,并会直接影响到大众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会发展的和谐状态。所以,在招聘项目人员时,管理人员一定要检验其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现阶段,我国推进了减员增效的工程理念,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保证所选择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合理应对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在工程开展中,经常会发现有人才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对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有效的调整,提前了解各员工的优势,为其匹配合理的岗位。以此发挥人才价值,也可提高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2.4 注重培养员工的素养
施工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各种效益。所以,管理人员自身需要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强化自身的职业水准与职业素养,积极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此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稳定支撑。施工企业方面也需要设立一些人才培养的计划,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切实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必要时,企业方面可定期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汇报会议以及培训交流会议,促使管理人员可以在彼此交涉、交流的状态下,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潜移默化提高施工管理水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并且其整体的规模系统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为了保证整体的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的处理好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拟定完善的解决体系。例如要打造完善的机制体系,要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岗位的匹配性与稳定性,增强员工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真正为公路工程与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白学斌.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8,5(2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