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梳棉工序控制成纱粗节的措施

2021-09-10秦建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4期
关键词:技术研究

秦建群

摘 要:在梳棉处理中,为了保障梳棉的工序质量,减少梳棉后成纱粗节问题,因此,需要分析在梳棉工序中出现成纱粗节的因素,从而找出解决措施,优化整个梳棉工艺,进而选择新型的梳理器材,降低在梳棉工序中出现成纱粗节的措施。在本文的分析中,针对其纤维、垂直度、树状纤维等特性,分析影响成纱粗节的主要原因,并优化梳棉工序,重新对梳棉网、清洁器进行分配,优化落棉率,可全面减少其成纱粗节率。根据所选用的原材料以及所纺织的品种,有效降低成纱粗节现象,保障成纱质量。

关键词:梳棉工序;梳棉控制;成纱粗节;技术研究

针对于梳棉工序,分析目前影响成纱粗节的主要因素,可以得知成纱粗节是衡量梳棉工序合理以及其梳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进行梳棉中,如其片段粗纤维过多,便会导致其整个产品出现瑕疵,干扰成纱质量外观,导致梳棉后的成纱不具备工艺价值以及经济效益,使工厂出现损失。在后续改进中,通过梳棉工艺优化,使用新型的器材,可以减少出现成纱粗节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其纤维以及纤维条数、纤维纱线、分布问题等均是出现成纱粗节的主要因素。成纱粗节将会导致梳棉工艺无法全面升值,梳棉呈现相互纠缠的问题,使纱线的面积增大、短纤维数量较多,在后续的成纱工艺中无法有效控制,出现短粗节。

1梳棉工艺分析

要想控制成纱粗节问题,就必须对梳棉工艺进行分析。经过集中分析,可以得知梳棉可以利用盖板式或罗拉式梳棉机对棉花进行批量处理,借助针面运动,将棉束梳理为单纤维状态,去除杂质以及短纤维,确保纤维平行、伸直。随后,利用梳棉机将其制成棉条盘入条筒内[1]。在普通的生产工序中,经过清棉联合机加工后,其棉卷中纤维呈现松散状态。此外,也包含相关杂质。杂质含量高达40~50%,这些杂质多包含细小且粘附性较强的棉结、籽屑、软籽表皮等,将会影响成纱质量。因此,必须进行梳棉处理。将纤维束分解为单根纤维,清除残留在其中的杂质。随后,使各纤维的长根纤维在单纤状态下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棉条,满足后续的成纱要求。在制作成纱中,精简制作工艺。在梳棉工序中,旗可以分为以下四点成纱要素:

其一,在梳棉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对纤维的额外损伤,并对棉层进行分层梳理,保障纤维束分解成单纤维状态;

其二,在纤维充分的基础上,去除复杂纤维,彻底去除残留其中的杂质;

其三,混合纤维,保证在纤维充足的状态下搅拌均匀;

其四,成条。在一定规格以及质量要求中,要棉条均匀的放置在棉桶中。

因此,在梳棉工序中,根据梳棉工序,梳棉机分解成单纤维程度与成纱强度以及成纱质量具有密切关联,除杂效果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出现成纱粗节问题。

2梳棉工序降低成纱粗节的措施

2.1合理有效的优化梳棉工艺

针对整个梳棉工艺而言,必须进行优化,以降低成纱粗节的效率,确保成纱质量能够合理、有效。在梳棉过程中,过多的束状纤维在梳棉机后部出现是梳理工艺不合理、梳棉间距过大、锡林与刺辊的转速设置与产量不匹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调整[2]。

例如,在调整过程中,锡林的转速进行调整,其由390r/min调整至420r/min;

对刺辊的转速进行调整,其转速由790r/min调整至890r/min;

在梳棉间距中,刺辊与棉板的间距进行调整,其由原来的0.48mm调整至0.30mm;

3根固定齿条盖板隔距由0.51mm、0.48mm、0.46mm优化调整至0.23mm、0.20mm、0.23mm;

对于回转盖板隔距由以往的0.23m0.20mm、0.20mm、0.23mm调整至0.18mm、0.15mm、0.15mm、0.18mm;

3根前固定齿条盖板隔距由0.25mm、0.23mm、0.18mm优化调整至0.23mm、0.23mm、0.18mm;

针对于前棉网清洁器以及回转盖板落棉率,其速度由210mm/min调整至180mm/min;

而梳棉机前棉网清理器隔距由0.48mm调整至0.36mm。

因此,在调整后,其优化效果极为明显。例如,在调整前,其棉网清洁器以及回转盖板滑落在调整前,棉网清洁器的落棉率为0.25%,但在調整后其棉网清洁器的落棉率在0.28%;而回转盖板花落棉率在调整前为2.7%,调整后为2.1%,总落棉率在调整前为2.95%,调整后为2.90%。

在针对于调整前后的AFIS指标对比中,棉节以及短纤维在调整前分别为棉结92g,短纤维12.7mm为9.2%、25.2%,长度为19.48mm。在调整后,其棉结为57g,12.7mm短纤维为8.0%、23.4%,长度为20.15mm。

在调整后,其成纱指标具有明显变化,在调整前。细节、粗节、棉结分别为3、79、66,而调整后其分别为0、59、49,改良明显。

根据数据统计,可以得知提高锡林、刺辊的转速可以使纤维层变薄并进行充分梳理,减少出现成纱粗节问题。在减小刺辊轴给棉板隔距以及后固定齿条盖板中,有效的减少束状纤维,可以减少盖板花落棉率,避免其出现隔距过大的问题。重新分配前棉网清洁器以及回转盖花板的落棉率,可以保证其总落棉率降低0.05百分点、短纤维根数减少1.8个百分点,缩短了堆积问题,使成纱粗节问题减少20%[3]。

2.2针对于梳棉器进行优化处理

针对于梳棉器进行优化处理,可以确保其配置可以根据原料以及纺织品种进行优化,以全面提升纤维的分离度,减少其梳棉过程中出现的束状条以及短纤维。此外,亦可避免纤维出现缠绕的现象。在优化改进中,可以选择新型锡林金属针布齿条,其型号包含为AC1840×01640。新型锡林金属针布齿条特点可以提高梳理以及纤维控制能力,锡林针金属针布齿密度加大前、后固定齿条盖板针布密度,将原有的140、240换为320、240,可以保障在梳棉过后,其成纱质量避免出现问题(如表1、表2所示)。

分析图表可以得知,在优化中,对梳棉器间距以及金属针进行更换,可以确保其控制纤维能力强,以避免纤维出现缠结现象。确保纤维之间的分层更为清晰,短纤维可以更好的被剔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优化分析中,根据梳棉工艺分析其成纱粗节因素。并就其纤维分离度、纤维束状、纤维伸直度、短纤维数量等进行研究,优化整个梳棉工艺,降低其成纱粗节的数量,有效的提升锡林以及刺辊的转速。减少刺辊给棉板格距后固定齿条盖板格距,减少成纱粗节问题。根据后续的生产实践效果证明,其所选用的原料以及所纺织品种与成纱粗节亦有一定联系。但通过优化工艺以及新型梳理器材的配置,可以全面降低层成纱粗节问题,提升成纱粗节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勇. 浅析梳棉工序控制成纱粗节的措施[J]. 纺织器材, 2020, v.47;No.296(04):42-43.

[2] 石振宇. 大豆蛋白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粗节的改进研究[J].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0, v.6;No.29(02):13-17.

[3] 李军, 孟大波. 精梳棉/维纶包芯纱的生产实践[J]. 纺织器材, 2019, v.46;No.287(02):52-54.

猜你喜欢

技术研究
电子电气产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检测技术
兴义市旱地主要作物复种系统增产增效技术研究
浅谈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园林水景饰面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海洋工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大数据挖掘中的数据分类算法技术研究
浅谈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