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监狱里的图书馆

2021-09-10叶子

阅读时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肖申克杰西卡犯人

叶子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个配角:“老布”,布鲁克斯。他在肖申克监狱中待了几十年,负责管理监狱中的图书馆。后来他被保释,却因为无法融入社会、无力享受自由而绝望自杀。在唏嘘的同时,我也不禁好奇:真实监狱里的图书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监狱中的图书馆》这本书,把那个神秘的地方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作者阿维·施泰因贝格做过两年的监狱图书馆管理员,书中所写的一切都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整本书像一部关于监狱图书馆的“真人秀”,又像一座各色人生的展览馆。凶恶与温情,自由与桎梏,在这座真实的监狱图书馆中,轮番上演。

01监狱里的图书馆有什么不同

首先,这里永远无法真正保持安静。因为监狱里的图书馆不仅是图书馆,也是犯人们的重要社交场合,他们在这里私下交易、交换八卦。

其次,犯人们的阅览时间有限制,一个小时,分批阅读。图书馆分两大班次,白天一班,晚上一班。一直到晚上九点,犯人才会完全离馆。

另外,这里的图书管理员还有一项特殊的例行工作:在犯人们走后,检查书中和书架下有没有违禁物品。

作者在波士顿一所监狱中做了两年图书馆员,并负责指导囚犯们写作。对他来说,“这段经历,对我的教育和对我本身的重要意义都不亚于哈佛大学”。

《监狱里的图书馆》就是这段奇特的人生经历的回忆录。在看似絮絮叨叨的描述中,其实暗暗串起条条隐线,串起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漫不经心地吸引着你一直读下去,沉浸其中。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杰西卡的女囚犯。

在监狱中,她的外号叫“孤侠”,因为她几乎不与别人说话,总是独来独往。她报名了作者的写作课,却不好好听讲,一直望着窗外。作者为此取消了她的听课资格。但后来才得知,她来上课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早年间她因为吸毒抛弃了仅有两岁的儿子,清醒之后追悔莫及。十几年后,她痛苦地发现,自己的儿子也入狱了。

每天唯一能看到儿子的时间是牢房的放风時间,也是写作课的时间,她选择来到唯一能看到儿子的地方——写作课教室的窗边,望着他打篮球和散步。

但最终,她没有和儿子相认。她选择用这种方式自我惩罚,觉得自己一生都无法被原谅。

02一部美国狱警的真实自述

《监狱中的图书馆》的真实在于,不仅仅如实记录了监狱图书馆是如何运营、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它也记录了真实的人生。勉励的反面可能是丑恶,希望的下一秒可能就是破碎。

有人写诗、写回忆录,大聊特聊文学与写作,但同时也是一名诱拐少女卖淫的皮条客;有的人心怀厨师梦,也很有写作天赋,出狱前计划好了新的工作、新的学习、新的人生,但出去没多久就中枪身亡。还有前面提到的杰西卡,满心带着对儿子的愧疚感和赎罪感离开,却在出狱一个月后死于吸毒过量。

作者没有一味地写温情和救赎,幡然醒悟或是沉冤昭雪,而是将每个犯人的故事仔细地记录下来,个中滋味留给读者自行咀嚼。就连作者自己,也有着复杂的人生:他是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毕业后却开始“离经叛道”:论文是关于“兔八哥”,毕业后也没有正式工作,前途未卜。他为报纸写讣闻,直到看到了监狱图书馆的招聘信息,成为这里的工作人员。

在记录这些犯人的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在试图解答一个问题:书意味着什么?读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在监狱中,犯人们会在书籍里夹字条,以此相互传话。他们将这字条称为“风筝”。这些“风筝”上写着犯人们的各种传递,油腔滑调的调情,熟人之间的问候,诗或歌词,只言片语的日记……书是一种载体,传递信息,也传递情感;传递吉光片羽的灵感,也传递尚有余温的良知。

作者在书中说:“即使是在监禁的情况下,只要给囚犯一扇窗,视野就会更开阔。”书籍正是这扇窗。在这世界上最禁锢、最不自由的地方,书籍是他们所能感受到的最自由、最宽广的所在。他还表示:“不管是在监狱里,还是在自由的世界里,我意识到了所有的白天的图书馆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是孤独者和边缘人的天堂。”

源自“中国阅读”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肖申克杰西卡犯人
我没注意
希望:奔向自由的力量
比“肖申克”更嚣张的反转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多重主题
牙仙来访
没有翅膀,也可以飞翔
谁的错
运气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