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2021-09-10胡玲玲
胡玲玲
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发展与提升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整本书阅读”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名著导读板块,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化的语文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投身到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
“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环境脱不了关系的。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出现了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不良的阅读现象,这样的阅读现象会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了改变当前教学环境所呈现的问题,“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应时而出。本文针对如何开展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进行相关阐述。
一、什么是“整本书阅读”
要想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是完整、整体的意思,其中包括对于整本书脉络的整体把握,同时也包含对于书本内容的延伸思考;“整本书阅读”中的“本”,是阅读数量的单位,可以单指一整本书,还可以是多本书之间的关联;“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可以分为深读、浅读、略读、精读等,也可以指课内读物和课外读物。再说阅读的对象就更为广泛了,它可以是文学典籍,也可以是科学名著等。因此,“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是不同于别的阅读方式的,它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意识问题,更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书籍进行自主借鉴和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体全文,从而达到提升思维水平的目的。
二、“整本书阅读”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意义
初步了解“整本书阅读”的含义之后,再来了解一下“整本书阅读”对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有什么意义。
(一)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到种类丰富的语言,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的选择和吸收。“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语言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而下意识地去模仿表达方式。比如,学生在某一时期阅读某位作家的作品,那么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就会模仿,而且这种模仿是不自觉的,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接触了大量经典作品之后,就会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
(二)加快语文课程整合进度
将“整本书阅读”引入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教会学生怎么读,再让学生自读,从而延伸到课外阅读。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名著的欣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为能够投身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语言既是交流的媒介,也是思维的凭借。语言除了能够表达人的思维之外,还能够提高思维的发展。阅读是锻炼思维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取信息,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反思,将自己不成熟的思想进行完善。“整本书阅读”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和发散。
(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是学生阅读整个名著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了解名著背景的途中,仔细阅读其中的每个环节,可以从根本上去理解名著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而获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
“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理清情节,引导学生线性思维发展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在学生阅读之前,为学生选取适合学生基础水平的閱读书籍,并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整体方法。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来讲,故事情节内容过于丰富且阅读时间很长,刚接触阅读的学生,读后能够记住的往往都是零碎的,很难形成逻辑因果的故事线。对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要善于理清故事的发展路线。理清故事的发展路线,才能为后续阅读打下基础。
就拿《骆驼祥子》这本名著来说,其中最有名的情节就是买车。一般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应抓住这一点进行情节的梳理。简单总结为“三次买车的经历”,或者将整个买车和丢车的过程总结为“三起三落”。然而,这样的情节梳理没有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学生反而会因此忽略其他人物的描写,甚至会忽略主人公的其他重要情节。老师要做到的是以主要人物作为切入点,将整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人物情节之间的串联,即人物和人物之间、情节和情节之间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线性思维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二)构建关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理清楚大致的故事发展线之后,就可以根据串联起来的情节,进行相互的关联,以一个情节带动另一个情节,以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加强阅读的记忆程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继续拿《骆驼祥子》这本名著来说,除了买车之外的重要情节,那就是祥子的“病”了。《骆驼祥子》中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祥子的三次生病,学生可以通过先阅读主人公祥子三次生病的情节,然后进行情节比较,分析出主人公祥子每一次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主人公祥子三次生病的前后联系,得出主人公祥子每一次生病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情节梳理,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情节发展的原因,还能够通过自己逻辑的推理将情节连接起来,推理出情节的内涵。通过分析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联,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深思巧辩,增强学生辩证能力
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的故事线的确立,根据故事线进行前后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联和推理之后,学生就能够更加明确了解整本书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在阅读完《骆驼祥子》之后,学生对于祥子这个人物的身心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整本书的主题有了全面的认知。这时整本书的阅读已经向更深层次迈进了一步,学生认识到祥子一次次希望的破灭,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还有这些人物的自身原因导致悲剧发生的。小说的结尾写道“他的命可以毁在自己手里,再也不为任何人牺牲什么。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体现了祥子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沦为现实的产物。而这本书就完全呈现了劳动人民身心毁灭的一个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线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辩证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还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词汇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继而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思维提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编号:E-c/2020/2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