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物流专业群的探讨

2021-09-10刘莉娟

南北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能源

【摘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为满足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本文结合本校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开设情况,提出构建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物流专业群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  数智化供应链  物流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39

一、物流专业群建设背景

(一)政策背景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

(二)产业背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发布的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达43万辆,天然气运营车辆超18万辆,邮政快递车辆中清洁能源车辆的保有量及在重点区域的使用比例稳步提升。在交通运输结构的不断优化下,2012年至2019年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5.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表示: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交通能耗和碳排放仍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快速增加。大力推动绿色物流工作恰逢其时,物流行业绿色发展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中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未来,大力推进电动物流车辆、电动为主的混合动力物流车、LNG等新能源物流车应用尤为重要。绿色物流已经从内生驱动的点状发展阶段转变成政策和市场驱动的链状发展阶段。

二、物流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依托新能源行业,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外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道路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等行业的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服务人员、仓储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仓储、运输与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毕业生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又要了解相关专业群内其余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要求,并可自主系统学习其余专业岗位职业技能,考取相关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具备在岗位群间的职业迁移能力。

三、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基础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于2005年。经过16年的建设努力,具备了坚持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服务新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条件。逐步形成“123”创新发展理念指导“321”物流专业创新模式建设。

“123”创新发展理念即以党建为引领,创一流教师团队、一流教育服务、一流品牌学生,培养学生即时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21”物流专业创新模式是以“三融”(产教融合、课证融通和中外交融)平台为基础,以“双创”(创新创业)为两翼,促进双创扶贫O2O基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逐步升级为物流1+X社会服务中心。

四、建设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立足新能源行业背景,紧扣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龙头,打造服务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专业群,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建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专业。以下为组群逻辑:

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专业群紧扣新能源产业链中生产、输送、消费领域及该领域智能化升级的相关岗位群,对接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建议》、对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对接《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展战略,服务云南及我国西南部地区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选择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高、就业相关度高、专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如:组成新能源技术专业群,结合经管类专业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对接服务新能源技术专业群,构建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龙头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物流专业群,包含: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和财会专业等。

五、建设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组建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实验实训基地,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措施,重塑专业“平台+方向+拓展”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力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强化知识交叉与能力复合,深化适应能力、注重应变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瞄准学习能力;整合优化实验实训基地,扩大实验实训基地功能,提升实验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引进企业大师,强化“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瞄准新能源产业数智化供应链,打造服务专业群,着力服务滇东新能源产业。

六、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一)形成服务于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学工合一、知技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学工合一、知技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合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合一,构建知识与能力相融通、理论与实际相融通、技能与素质相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精神,育训结合,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对接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二)落实相关政策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为长学制专业

为贯彻落实“职教二十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引导高校依法依规设置专业,落实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高校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职业,聚焦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确需长学制物流管理专业,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有机衔接,促进普职融通。原则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向应符合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第九条至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三)课程建设及课程资源

紧随产业发展,打造在线开放课程,按照“以职业定岗位、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思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宗旨,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融入课程,加大社会学习者的应用力度,实现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打造专业课程中心

在区域内的新能源企业积极开展企业调研,精准确定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概要、工作范围、工作环境,进而确定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重建专业建设逻辑起点,紧盯技术和产业升级需求,制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标准、岗位职业标准,重塑专业“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思政”改革,形成综合改革方案,专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挖掘专业知识讲解中的育人价值,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综合改革教育教学方案。

紧跟产业发展趋势,重塑教学内容,及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供应链深度融合所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创新教材编写方式与体例结构,校企共同开发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

(五)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打造专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建立教师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打造物流管理专业高水平师资团队。

(六)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坚持“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以职业领域与学习领域双向确定实训基地的设置、功能划分、设备配置、布局安排、实训项目一体化的逻辑,形成系统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体系和实施方案,打造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物流专业群实践基地。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借助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区位优势,物流管理专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借鉴发达职业教育国家的办学理念和资源,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积极合作,引入国际教学资源,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八)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1.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①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完善“多证书+多级化+全过程+多主体+多形式+多手段”的“六多”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②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切实发挥其作用。邀请行业、企业自身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全面指导专业建设,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方面的重要作用。

③建立引进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监测的新模式。

2.专业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

院校主体,多方参与。在专业诊改组织工作中成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行业、第三方机构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在学校层面,专业诊改工作成立包含分管校领导、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教师、学生、学术委员会等成员在内的工作组织。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专业诊断指标数据采集方面,教职工全员参与。多方参与,尤其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是专业诊断数据真实、可信、客观的有力保证。

七、预期效益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物流管理专业聚焦服务新能源供应链。优化资源配置,动态调整专业组成、专业结构和专业内涵,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能源数智化供应链物流专业群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教师资源與实训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效益最大化,使原本小而散的单体专业相互支撑,形成人才培养合力。【科研项目: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三融双创一中心”高职物流专业建设模式研究及实践,编号:2020PY03】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DB/OL].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2012/18/t20201218_36130561.shtml.

[2]刘莉娟.物流管理专业跨区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都市生活,2019(8).

[3]赵姝岚.东南亚报告(2015-2016)[D].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9).

[4]李俊峰.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总体设计与实施方案介绍[D].北京: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2016(10).

[5]Matja Knez,Peter Bajor.The Value of “Vehicle to Grid”Integration into Warehouse Logistics Management-Case of Slovenian Retailer[J].Organizacija,2011,44(5).

猜你喜欢

新能源
新能源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实践
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还需要多久?
新能源汽车的“相对论”
新能源车产销量暴增
新能源车免征车船税
当网红配上新能源 广汽传祺GS4 PHEV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