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

2021-09-10刘显杰

南北桥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教学探索小学数学

刘显杰

【摘    要】课堂参与度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就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小学数学教学重在理解和互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探索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参与度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50

小学生的自控力处于养成阶段,课堂走神是常见的现象。学生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就会严重影响听课效率,也很难在课下体味和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小学教师应当探索生动有趣的授课模式,使用恰当的教学工具,从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开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不仅对学习有帮助,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好处。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旨在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

一、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适用于几乎所有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小学生对情感的需求较高,学生的行为受到周围人情感的影响较大。小学生可能因为教师一个认可的眼神而高兴一整天,也可能因为教师一句无意的话而灰心很久。因此,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情感教学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沉下心来与学生沟通,尽量减少学生对自己的畏惧感。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到讲台前面做题、讲题,由于学生处于低年级,教师应当给予大量帮助甚至是全程帮助,即使学生可能没有这个信心,教师也应当为学生创造信心,当着全班学生鼓励每一位有勇气上台的学生,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生收获了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掌声,对课堂发言的畏惧感就会降低,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课堂参与度。课下,教师应当亲切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聊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趣事,平等对待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明灯。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增加,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二、化难为简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还不具备一定的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所以对于新知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受。如果教师在讲新课的过程中随机提问学生无法应对的新问题,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很少,课堂氛围会变得冷清尴尬,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化难为简,构建起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思考这节课的知识与上节课或者曾经学过的某节课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使用旧知识将新知识引出来,怎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准备好清晰的教学方案,罗列出在课堂中需要师生互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尽量简化,或者拆分开来,层层递进,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创设情境

小学的数学课不应当是脱离生活的,而是要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当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应当以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此展开教学实践,强调教学的重点。情境创设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的选材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不能“假大空”,比如在进行四则运算授课时,令几个学生分角色扮演“妈妈”“小明”“收银员”等,让学生切实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教师设置情境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要考虑到教学的难易程度,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程度,比如在模拟情境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算法则的同时,给学生讲关于“砍价”的趣味故事,使课堂更加丰富生动。课程内容是别具特色的,学生的风格也是不同的。在情境教学中要注意一点,教师设置情境的目的是以学生理解知识为主,而不是以练习为主。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完成较难的计算,这样可能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使结果适得其反。

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数学课程的难度加大,计算方式多样化,学生难免眼花缭乱,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灌输“学不会技巧并不是笨”的概念,倡导“计算方式无歧视论”。算法优化是极为重要的,但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将更简便的方法理解为多一条解答的路子,让学生自行感悟,钻研,乃至自我创新;而不是令让学生强行认可自己眼中的最优方法,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能力。一个数学问题有许多种解答方法,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中,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呈现出来,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学生思考出越多的方法,在课堂上就会越积极,课堂氛围就更加活跃,课堂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另外,一个学生多次回答问题也会带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学生整体的课堂参与度就有了显著提高。

五、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

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课其实也是生活课,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依据。为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课堂教学,如引出買东西时找换零钱的行为来进行数学练习,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不知不觉融入课堂。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比如周末在教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几个学生一起在跳蚤市场模拟经营,在下一周的数学课中,学生对活动进行讲述并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课堂上同学们一起讨论改进的方法,教师也提出合理意见。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六、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造活泼有趣的课堂,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在探索更多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换位思考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须循序渐进,逐步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度教学探索小学数学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